台灣「不識共」 如何解困境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22 03:07 聯合報 李菁羽/兩岸問題研究者(高雄市)
肯亞案牽動兩岸敏感的主權神經,也暴露出台灣國會的亂象、媒體的怪象,司法的「瘓象」。 攝影/達志影像
分享準總統蔡英文要點亮台灣,讓世界看見台灣;如今全世界都看到了台灣,不過看到的是,另類台灣之光的詐欺犯。因肯亞詐欺犯押解問題,更看清了台灣國會的亂象、媒體的怪象,司法的「瘓象」,實在難堪。
十年前,一位研究跨國組織犯罪外籍學者問我,為何金磚五國在正道經濟起飛時,黑道跨國犯罪也隨同出現;但亞洲四小龍經濟起飛時,卻沒有此現象。我驕傲地告訴他,亞洲四小龍都有中華儒家文化的根底,大陸因文革而流失了中華文化的優質。
不久前,這位學者又問我,台灣發生什麼事?跨國詐欺犯罪固然可議,而國會及輿論表現,更令人不可思議。我慚愧地難以啟齒,他沒有再追問;我卻深思,肯亞詐欺犯一事,衍生的社會現象,源自四因素。
一、反功能的刑罰
無論刑罰採報應主義或教化主義,要發揮刑罰功能,必須三方著力:其 一、罪犯得到合理懲罰;其二、絕不能讓罪犯享受犯罪所得;其三、竭力賠償被害人損失。所以,處刑、追回贓物、全數賠償,均需到位,才能遏止犯罪,發揮刑罰功能。
但台灣在追回贓物及賠償被害人方面,幾乎全無成效,如大陸被害人損失上百億,僅追回廿萬。而論罪處刑依據證據,罪犯有大筆所得聘請律師為其脫罪,被害人幾乎破產反求救無門。「無罪推定」成了司法部門欺善怕惡不得罪人的擋箭牌。所以,數年前自東南亞專機載回四百多名詐欺犯,僅少數被定罪,其餘均罰款了事,犯罪所得並未追贓,當然助長了詐欺犯罪在「獲利極大,風險極小」之下,愈形猖狂。
二、欠沉穩的領導
日本劍道有「拔劍切忌淺慮,揮劍切忌浮躁」 訓誡,其實是訓誡會當大官武士的銘言。處事要深思熟慮才出手,出手則必須沉穩淡定;馬英九也好,羅瑩雪也好,在肯亞事件的表現是否淺慮浮躁?以致前後發言自我矛盾,過去有人譏諷,扁是把法律玩死,馬則是被法律困死,後果當然自負。
三、五加皮的名嘴
台灣政論節目,打著追是非卻更像製造對立及是非,追真相卻迷惑了真相,追公義卻是追私利(收視率廣告費),名嘴雖有學識淵博,理性評論者,但只是少數。坊間有以藥酒五加皮,形容名嘴五加皮的順口溜:「觀察只是眨眼皮,思考只是用頭皮,看書只是看書皮,上台全靠要嘴皮,烏龍拆穿就賴皮。」
形容的是否貼切,讀者自行判斷吧!
四、不「識共」的共識
蔡英文要建立「台灣共識」,這次國會朝野一起,未弄清狀況就擬就了嚴厲譴責中共的共同宣言,真是「台灣共識」的環境,但對台灣好嗎?
十九日蔡英文在自宅邀宋楚瑜晚餐,雙方交談多項攸關全民的問題,當然兩岸問題是前提。據我所知,宋告訴蔡,建立台灣共識,要先能「識共」,簡單兩個字卻切中要害。
「識共」是無論你親共或反共,都應認真的好好認識它,認識中共的背景、制度、現況、對台灣、對亞太、對世界的影響外 ,更要意識到中共的文化,大陸的人心。與中共和平合作,是台灣的有利本錢,與中共敵對,台灣沒有任何本錢。
未來兩年,全球經濟都是困境,台灣將更為艱困 。若不改善刑罰功能、國會亂象、輿論怪象,務實的認識中共,台灣前程豈止堪憂!
當然,蔡英文如何認識中共,理解萬機,或能使台灣在安定下,理順萬機。
公告版位
- Apr 22 Fri 2016 16:13
台灣「不識共」 如何解困境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