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毛揆拚大數據 產業跟上了嗎
2015-04-22 03:44:10 經濟日報 盧希鵬
最近大數據的議題很夯,4月業界主辦大數據跨域整合聯盟成立大會,我主持了其中一場論壇,論壇成員包括行政院科技會報室、工研院、IBM、遠傳電信、東森新聞雲、跨域聯盟會長等不同領域主管,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親來致詞,因為,這是行政院長毛治國上任時的三支箭(大數據、開放資料、群眾委外)中,比較需要領域整合的一支箭。
為什麼要跨域整合?有一次我問金融界的朋友,你們大數據的人才都往哪個系找?統計系、數學系、資工系、資管系、工管系、還是財金系?找數學系的,他們不熟資訊工具;找資工系的,他們沒有產業知識;找財金系的,他們的數學(演算法)與資訊工具又不太熟;找資管與工管系的學生,他們懂數學,懂資訊,也懂產業專業,又都不夠深入。這支箭第一個遇到的問題就是人才何覓,現在學校科系的分法,很難訓練出適合企業馬上可以使用的人才。
我接著問在企業的朋友,大數據部門歸誰管?資訊中心還是業務部門?還是放在總經理室,總經理親自來整合?對企業而言,大數據是一個新的領域,安插在哪個部門,也還在摸索中。
更麻煩的是,大數據的範疇定義也很模糊,依照我的看法,可以分資料掘礦、輿情分析以及江河運算三大部分。
資料掘礦是一個很成熟的大數據工具,處理的主要是大量儲存好的結構化資料。像是阿里巴巴,在淘寶光棍節累積了相當大的交易資料,經過大數據的分析,馬雲可以知道哪一省的客戶買最多的比基尼泳裝(答案竟然是蒙古),光棍節到了,北京人、上海人、成都人、廣州人都在買甚麼,這些大數據可以提供未來商業發展上的預測參考。
另一項成熟的大數據領域是輿情分析,處理的主要是大量儲存好的非結構化資料。像是選舉到了,候選人想知道網路社群上討論的輿情,可以做文字的爬文,關鍵字的聲量(出現次數)計算,正負評論的分析……也有人用做品牌監控,特別是當有廣告出去了,評估其品牌聲量效果,或是企業在做危機處理時,想知道網路輿論的正負評論聲量。
前面這兩點屬於大數據中的傳統產業,目前都有很成熟的技術。
第三種大數據技術需要江河運算,因為物聯網與感知器的普及,要處理大量即時偵測,但沒有儲存的資料。像是高速公路有上百萬輛汽車行走,ETC付費系統在每一時間都有大量行車資料被偵訊,未來可以開放(開放資料)給警政單位,查目前贓車的所在位置、追逃犯、計算堵車路段……等應用,這些應用需要即時的運算,因為過了時間效果就不大了。
未來智慧城市、智慧家庭與智慧手機應用越來越普及,這些即時收集到的感知器與物聯網資料,未來能夠做甚麼,就需要更多的創意了(群眾委外)。
最近工業局提倡工業4.0,背後就是此類大數據應用。德國將工業化歷程分四個階段:蒸汽機、電力、資通訊科技、物聯網感知器,最後一個階段稱之為工業4.0,因為未來的智慧工廠將遍布許多感知器。
舉例來說,目前的電表都是一個月抄表一次,未來的智慧電表可以每秒鐘回傳目前的電力使用狀況,來從事智慧建築的能源管理應用。
在工廠,感知器更可以做即時的環境監控、製程監控、品質監控等等,這些即時產出,未經儲存的大數據需要即時運算與有用的演算法,都是未來的挑戰。
毛揆的第一支箭,射出了,產業跟上了嗎?
(作者是台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專任特聘教授)
公告版位
- Apr 22 Wed 2015 13:43
名家觀點/毛揆拚大數據 產業跟上了嗎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