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格局 面對一帶一路新局
2015-04-22 01:54:37 聯合報 楊永明/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會長(台北市)
一帶一路與亞投行在兩年前剛提出時,對北京而言,只是針對美日推動TPP的戰略回應,將與中國大陸關係密切的中亞、中東、南亞與東南亞部分國家串聯起來,加大投資與貿易關係,作為與TPP平衡並擴大戰略縱深與市場空間的地緣經濟策略。
美國從二○○八年推動TPP,日本在二○一三年加入,TPP包含十二個亞太國家,建立一個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區,有著高度內部凝聚力與外部排他性,美國正在透過TPP重新畫定新勢力範圍。
面對來勢洶洶的TPP,即使將五個東協加一的自貿協定結合為RCEP,也不足以抵擋美日主導的TPP大浪,而且兩者其實都是自由貿易協定,只是在自由化程度與進程上略有不同,TPP可能帶來的貿易移轉與排擠效應將會十分明顯。
面對TPP與美國重返亞洲的海洋戰略,中國的經濟與戰略安全空間受到擠壓,北京必須思考如何提出一個方案,能分散這些戰略壓力,也能開啟一個吸引國際關注的新興市場區域,同時也能協助處理中國生產過剩與能源安全問題。
於是北京在二○一三年下半年陸續提出一帶一路與亞投行概念,開始時國際以為又是另一個口號,但當具體作為一一展開,各國對於亞投行的積極投入,全世界才發現這已經帶來國際地緣政治經濟變化,一帶一路與亞投行已經開啟新的歷史格局了。
首先,一帶一路與亞投行讓世界警覺到一個長久被忽略的廣大區域,從東南亞、南亞、中東到中亞形成一個大新月彎區域,加上東亞與歐洲甚至可能形成歐亞世界島。過去這些次區域各行其是,受困於種族、宗教與戰爭,使得經濟發展受到局限,分配正義更不受重視。
隨著東南亞與印度近十年的經濟起飛,其他區域的政治經濟日趨穩定,一帶一路與亞投行的順應提出,超越只是中國後院經濟的概念,成為新興經濟走廊,透過亞投行投資基礎設施,將會產生相當程度的市場與經濟效應,這也是為何包含英國的歐洲國家無法坐視不參與這塊大餅的分食。
其次,地緣政治經濟的變動將會加速大國權力的移轉,一帶一路凸顯美國霸權贏者全拿的心態與作法,長期忽略照應第三世界國家的發展所需,面對亞投行提案又顯示外交策略受挫,區域威望受影響。
反觀中國,進入新世紀,中國不斷讓世界驚訝,從經濟快速崛起、國際政治地位提升、到高鐵建設的驚人成長,現在又再一次讓國際感受到新的領導力量:以連結歷史為名的一帶一路與亞投行,形成「中國版馬歇爾計畫」,建構亞洲經濟整合的主導權。
當然一帶一路與亞投行的機會與風險是對等的,大型基礎建設是否能順利完成,必須面對當地政治變動、部落衝突、安全維護等問題;至於亞投行,必須讓其成為亞洲或世界的亞投行,而不僅是中國的亞投行,總部最好別在北京或上海,建立衡平制度與決策公開透明,才能讓全世界一起來投資亞洲。
台灣面對亞投行和一帶一路,必須放大格局思考,經濟邏輯要超越政治思維,而非從零合政治和意識形態思考。未來亞投行的各項開發案應該會允許各會員的廠商競標,從工程、通訊、運輸到金融等領域,皆有我擴大市場與提升競爭力的機會。如果我們自外於東亞經濟一體化與一帶一路經濟市場之外,大企業尚有出路,中小企業和年輕人恐受創,經濟發展紅利分配不均和貧富差距只會更加嚴重。
公告版位
- Apr 22 Wed 2015 14:04
放大格局 面對一帶一路新局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