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銷訂單連12黑 減幅縮小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21 02:50 經濟日報 記者吳馥馨/台北報導


image


圖/聯合報提供
分享經濟部統計處昨(20)日公布3月外銷訂單為366.2億美元,年減4.7%,雖為「連12黑」,但減幅已明顯縮小到半年來最低。統計處長林麗貞指出,表現優於預期有兩大關鍵,一是中低階智慧手機需求出籠,再則油價、鋼價反彈,帶動傳統貨品接單回春。
但4月接單可能會略回落,以接單金額計的動向指數為45.7,代表多數受訪廠商認為4月接單金額較3月低。林麗貞預估,4月接單金額可望在355億至370億美元間;對照去年4月接單373億美元,年減幅可望縮小到接近持平。接單想「由負轉正」,還是要等到5月機率才比較高。

累計第1季外銷訂單總額為984.8億美元,年減8.3%。由於2、3月減幅逐步縮小,外銷訂單已有谷底回升之勢。

經濟部原預期3月外銷訂單接單金額約345億美元、年減幅度約一成,昨天公布的成績優於預期。3月各主要接單貨品年減幅度都大幅縮小,其中電子產品接單達95.8億美元,為歷年同期新高,年增1.6%,為一年來首度轉正。

資訊通信產品接單也突破百億美元,為歷年次高,主要接單來自中低階智慧手機,但包括高階智慧手機、筆電需求依然續減,以致訂單年增率依舊微幅衰退。

林麗貞指出,大陸電信商推出促銷活動,刺激中低階智慧手機買氣,加上4G晶片升級需求,帶動手機晶片、晶圓代工訂單增加,讓資訊通信產品、電子產品兩大主力接單雙雙受惠。

油價、鋼價反彈,則讓基本金屬、機械、塑橡膠製品單價成長,加上市場需求增加,量價齊揚,減幅縮小。

新台幣對美元匯率已連續三個月升值,近來新台幣預料仍維持升值走勢,是否影響接單?林麗貞說,匯率波動頻繁,相信廠商會做好避險準備。

由於3月訂單已「連12黑」,追平金融海嘯時紀錄,且4月轉正機率較低,若不幸「連13黑」,衰退期間將是史上最長。林麗貞解釋,這波不景氣好比「慢性病」,恢復期拖比較長,但金融海嘯時期是「急症」,兩者經濟情況不同,相互比較意義不大。

image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中鋼盤價漲10.5% 帶旺上下游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21 02:39 經濟日報 記者林政鋒/高雄報導


image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中鋼昨(20)日開出6月盤價,平均每公噸上漲1,483元,幅度達10.5%,為歷年第二大漲幅,3月以來累計漲幅15.9%,目前市場傳出缺貨,上下游營運全面改善,中鋼今年鋼鐵本業會一直賺到年底,獲利水漲船高。
中鋼新盤公布三種產品的報價,大宗母材熱軋及冷軋、熱浸鍍鋅每公噸漲1,600元,單軋廠燁輝、盛餘、裕鐵等對外報價同步上揚,同步受惠;鋼板每公噸漲1,000元,台船、中鋼構等則成本增加。另棒線為季盤,延續4、5月價格不變,螺絲、手工具業原料未上漲,但對外報價可以提升,高度受惠。

投資銀行主管分析,昨天鐵礦現貨價格每公噸近62美元,產製熱軋母材每公噸成本落在280至300美元,中鋼漲價後熱軋售價390至410美元,獲利可達30%左右相當滋補,預期中鋼今年會月月賺錢到年底,一掃前陣子鋼鐵本業虧損陰霾。

中鋼指出,鋼價走高營收及獲利一定往上走,6月盤價漲10.5%,單月銷貨收入可增加約10億元,中下游鋼廠也普遍不錯,景氣壞太久了,期待這波行情能持續。

隨著鋼價走高,市場傳出缺料,許多中下游鋼廠去年缺訂單導致產能降低,現在因買不到鋼料,產線被迫只有八成運轉,形成特殊現象。

中鋼董事長宋志育表示,大陸鋼鐵「供給側改革」力道持續減產,庫存處於相對低水位,全球鋼鐵供過於求現象改善,加上鐵礦砂及廢鋼價格大幅回升,激勵國際鋼價全面上漲。

宋志育說,3月以來,歐、美鋼價每公噸持續上漲超過100美元,大陸內銷鋼價每公噸大漲人民幣700至1,000元,第1季累積漲幅已超過30%,「比起來,中鋼還漲輸人家」,各國鋼廠大幅調漲出口報價,為鋼市迎來榮景。

中鋼總經理林弘男指出,雖IMF再次下修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3.2%,但仍較去年提高0.1%,隨國際經濟環境氣氛轉佳,國內經濟可望於第2季恢復成長。

外銷鋼價漲更多 幅度上看15%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21 02:39 經濟日報 記者林政鋒/高雄報導


中鋼內銷價大漲10.5%,外銷更犀利,每公噸飆揚50至80美元,漲幅13%至15%,燁輝、裕鐵、盛餘等外銷鋼廠表明,昨(20)日起先提價50美元試探買家態度,準備大展身手。

單軋廠指出,台灣鋼價這波漲勢比國際行情落後,目前日本與南韓都還在漲,但許多買家似乎有居高思危的意識,敢衝的持續下單墊高庫存水位,但有不少業者已開始顯得遲疑。

中鋼表示,認真說來中鋼3月及4、5月盤價相對保守,達成讓下游揮灑的策略意涵,幫助客戶擴大海外接單能量,同時帶動中鋼第2季達到總量340萬公噸,超出目標值甚多。

昨天6月盤大幅提價10.5%,有積極補漲的味道,把前五個月少漲的部分追回來,讓買家更有信心。尤其連同客戶銷量整體統計,中鋼鋼材約70%直接或間接外銷,6月外銷盤漲幅最高可達15%,氣勢更甚於內銷盤。

中鋼指出,只要大陸復產的現象受抑制,鋼市穩健運行應可期待。

中鋼董座宋志育:鋼市看多到Q3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21 02:39 經濟日報 記者林政鋒/高雄報導


鋼價大漲,各鋼廠樂見之餘,對後市看法仍有不同觀點。中鋼董事長宋志育認為,鋼市多頭可望推進到第3季;民間最大鋼鐵集團義聯董事長林義守說,大漲之後就怕大跌。

宋志育指出,上周到英國參加世界鋼鐵協會理監事會,與來自全球的鋼界領袖交流,日本大鋼廠的社長認為鋼市行情可以延伸到8、9月。另外,大陸寶鋼主管之前來訪時透露,鋼價到8月都會處在高峰,顯然大廠有志一同,認為鋼市榮景可維繫。他個人保守看,第3季表現還沒太大問題,第4季需要再觀察。

昨天中午林義守宴請貴賓餐敘,與會的中鋼最大客戶、燁輝總經理吳林茂詢問林義守「預估中鋼熱軋會漲多少?」林義守回答,「應該50美元吧。」下午中鋼盤價開出,熱軋母材每公噸調高49.63美元,顯示出林義守的專業精算能力。

林義守說,最近大陸鋼價「黑白開」,熱軋母材每公噸從人民幣1,800元漲到3,000元,漲幅超過50%,比鐵礦砂原料的漲勢還凶猛,價差太大感覺很好賺,一些停工的鋼廠急著準備復工生產,情勢若失控,恐怕一個月就變化了。

林義守表示,這波鋼價從前年底歷經一年多下跌才復甦,理論與實務上都希望慢慢的回漲比較好。

外銷連12黑/陸港單 連16月下滑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21 02:50 經濟日報 記者吳馥馨/台北報導


3月接自中國大陸及香港的訂單為89.7億美元,年減7.5%,若不計入春節因素,已連續16個月衰退。經濟部統計處長林麗貞表示,主因是被精密儀器(面板)接單拖累,即便電子、資訊通信產品都已翻紅,但我接自中國大陸及香港的訂單仍難轉正。

統計指出,3月來自大陸及香港的精密儀器訂單只剩10.4億美元,年減35.9%,連續三個月衰退幅度在三成以上。即便加總各地區的精密儀器訂單也僅17.4億美元,從過去第三大接單貨品,已落居第七,在主要接單貨品排名上敬陪末座。

林麗貞表示,大陸傾國家資源扶助面板業,的確給台灣帶來很大競爭壓力,但台灣面板不可能與大陸進行價格競爭,只能朝優質化、差異化一途發展。

各界期待五一長假需求的面板拉貨潮,或今夏的奧運換機潮商機,但各種跡象顯示,台灣都是「看的到、吃不到」,面板接單已「回不去了」。

延續上個月,接自東協六國訂單仍舊異軍突起,3月訂單47.4億美元,年增9.2%,是各主要接單地區中唯一正成長者。

3月接自日本訂單僅19.2億美元,年減26%。

外銷連12黑/傳產貨品 表現好轉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21 02:50 經濟日報 記者吳馥馨/台北報導


因油價持穩,鋼價反彈,經濟部統計處長林麗貞昨(20)日表示,傳統貨品接單成為3月訂單回升的定心丸,其中塑橡膠、化學品已從過去動輒二位數衰退,縮小至個位數。

至於產油國日前「凍產」協議破局,是否替將來接單再次衰退埋下陰影,林麗貞深具信心認為不會,因為油價已低無可低,不可能再跌了。

林麗貞說,1月國際油價一度跌至每桶27美元,但4月18日已反彈到每桶37美元,未來即便油價下滑,也只會區間震盪,不至跌到每桶20美元以下。

統計顯示,3月塑橡膠接單18.6億美元,年減3.4%;化學品接單17.6億美元,年減1.8%。除了價格回升,塑橡膠也受益於亞洲輕油裂解廠進入密集歲休期,客戶積極回補庫存;化學品則受大陸聚酯業復甦帶動,客戶開始回補庫存,皆有利接單。

年減幅度較小的還有機械業,3月訂單19.2億美元,年減6.6%,為九個月以來最低減幅。

林麗貞表示,主因有業者接到來自歐洲的大筆機械訂單,以致減幅收斂。

外銷連12黑/傳產貨品 表現好轉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21 02:50 經濟日報 記者吳馥馨/台北報導


因油價持穩,鋼價反彈,經濟部統計處長林麗貞昨(20)日表示,傳統貨品接單成為3月訂單回升的定心丸,其中塑橡膠、化學品已從過去動輒二位數衰退,縮小至個位數。

至於產油國日前「凍產」協議破局,是否替將來接單再次衰退埋下陰影,林麗貞深具信心認為不會,因為油價已低無可低,不可能再跌了。

林麗貞說,1月國際油價一度跌至每桶27美元,但4月18日已反彈到每桶37美元,未來即便油價下滑,也只會區間震盪,不至跌到每桶20美元以下。

統計顯示,3月塑橡膠接單18.6億美元,年減3.4%;化學品接單17.6億美元,年減1.8%。除了價格回升,塑橡膠也受益於亞洲輕油裂解廠進入密集歲休期,客戶積極回補庫存;化學品則受大陸聚酯業復甦帶動,客戶開始回補庫存,皆有利接單。

年減幅度較小的還有機械業,3月訂單19.2億美元,年減6.6%,為九個月以來最低減幅。

林麗貞表示,主因有業者接到來自歐洲的大筆機械訂單,以致減幅收斂。

越南關稅優惠 台商:大家都回來了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21 04:02 聯合報 記者李莉珩、鄒秀明/報導


image


圖/聯合報提供
分享近來台越間往來密切,航空市場看好,越南第一家廉價航空公司越捷航空,6月18日起不但台北飛胡志明市從每天一班增為每天兩班;還將開設台南—胡志明線,台越的觀光及商務的活絡,從越來越頻繁的航班可見一斑。
台越航線愈來愈繁忙,但才不過兩年前的光景,當時越南發生五一三暴動,胡志明機場上演一幕幕的逃難場面,不少台商排隊搶買機票,只為擠上華航加開班機回台。

五一三暴動至今仍勾起台商的傷心事,任誰一輩子也忘不了被暴徒打、砸、搶、燒,但兩年後「大家都回來了。」

當時全球腳踏車坐墊大廠之一鋒明,廠房被燒到變形坍塌,董事長蔡文瑞親見大火無情,怨嘆「我愛越南,為何越南不愛我?」但兩年後鋒明依舊在越南浴火重生,坐墊產能直奔全球第一。

其實越南排華暴動首波也鎖定中國大陸人士,當時聯合報採訪團遇到兩位大陸年輕人小金、小李,他們離開人人稱羨的富士康公司到越南創業,卻遇上大暴動,在鄉下房子上鎖躲了三天,談到中越領土紛爭他們寸步不讓,還大嗆「大不了回家去」。但暴動過後,他們也留下來了。

小金說,他本來越南創業作家具生意,無非想要多賺錢,他覺得越南人「挺放得開」,懂得享受,不像中國人刻苦勤儉,也不知「做那麼累要幹嘛?」於是,事件過後,他跟朋友合夥開起咖啡店、賣古董偉士牌機車,融入越南這號稱東協第三大人口的市場的內需經濟。

除了中小台商,越南更是大型企業的投資熱點。台塑集團在越南設立的鋼廠,今年中可望順利點火,不僅是東南亞最大的一貫作業大煉鋼廠,更是台塑集團在越南完成跨入鋼鐵業的最後一塊產業拼圖。

不光是台商,日商、韓商也早已在越南布局。

韓國三星在北越蓋起全球最大的智慧手機組裝基地,每年可生產超過一億兩千萬支手機,近來決定在當地設立研發中心,一舉將越南產業升級。

為何越南如此讓人流連眷戀?近年積極融入區域經濟是主因。一位台商分析,越南除了本身是東協經濟體(AEC)成員外,不論是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或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都有越南的份,越南還正跟歐盟恰簽FTA(自由貿易協定),進度甚至會比TPP還快。

一位在越南生根的台商分析,越南政府其實不太體恤人民,但為了求生存、避免邊緣化,拚命加入各種高度自由化的貿易協定,不管是否衝擊越南國內傳統經濟,但至少「為了關稅優惠,大家都來了」,他預言,幾年後,越南將是另一番局面。

image
圖/聯合報提供
分享

TPP明年生效 越南是台商跳板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21 04:02 聯合報 記者李莉珩、鄒秀明/報導


今年2月,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談判終於結束,12個會員國簽署協議,最快明(2017)年就可生效,將是亞太地區最大的區域整合經濟體。越南是TPP的12個會員國之一,不但是台商踏入東協的第一站,更是台商利用TPP優惠的跳板。

2008年,台灣曾是越南的第一大投資國;直到今日,台商仍是越南的第四大投資國。據經濟部投資業務處資料統計,2015年,台灣投資越南總金額達12.2億美元,較去成長89.8%。

台商投資越南項目多為傳統產業,包含成衣紡織業、鞋業、食品加工業等,多家企業在越南都有設廠,包括寶成集團、台南紡織、統一集團、味丹企業等等。

跟東協其他國家相比,台商在越南有更多的優勢,例如,同樣深受中華文化影響,也過中秋、春節、端午等節日,飲食比較接近台灣。更重要的是,六成人口在35歲以下,又有近一億人口的內需市場,不但讓台資企業生產的產品外銷,還具有龐大的消費內需市場動能。

在投資市場上,摩根東協基金經理人黃寶麗(Pauline Ng)表示,今年國際資金對越南的熱情稍微冷淡,迄今小幅淨流出1.1億美元,但不少外資對越南股市今年表現相當看好,且越南股市基期低,後市有意加碼越南市場。

名家觀點/用泡沫解決泡沫 救不了經濟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21 04:02 經濟日報 記者潘姿羽整理


■邱俊榮

我國經濟成長率陷入去年不保一、今年不保二的低迷情勢,政府要如何施展作為、挽救經濟頹勢備受關注,但當前各國及台灣政府有個相當弔詭的現象,就是「用泡沫來解決泡沫」、「用刺激供給來因應全球需求減少」,無助於從根本解決經濟問題。

當前經濟可區分為結構性與循環性問題,循環性指的是景氣起起伏伏的狀況。

台灣這波景氣低迷受全球景氣走緩影響甚深,但潛在的結構問題使得景氣好時,我們各項表現都很好;景氣不好時,出口衰退情況卻比其他國家還要嚴重。

這波景氣低迷全球皆然,也有經濟學家以「殭屍經濟」、「新平庸經濟」來形容當前局勢,但為何會有今日局面,恐怕和2008年金融海嘯後,各國政府大力施展救市措施脫不了關係。

當時各國政府大力推動寬鬆貨幣、擴張性財政政策,實體經濟卻未同步跟上,堆疊了不少泡沫,如今政策效果衰退、泡沫破裂,經濟就回歸低度成長局面。

面對泡沫破滅帶來的危機,我們理應要有所警惕,但如今面對泡沫破滅衍生的低度經濟成長,各國政府卻選用最上手、最習慣的方法-再次堆疊新的泡沫,以解決舊泡沫帶來的問題;如負利率蔓延、各種寬鬆貨幣政策等。

另一個弔詭的現象是,全球貿易量自金融海嘯後逐漸萎縮,背後原因包含美國、中國推動在地供應鏈等。但世界工廠愈來愈多、全球貿易量仍在萎縮,導致經濟成長趨緩,各國因應之道卻是透過貶值、扶植出口、刺激供給來因應全球需求減少的結果,沒有切中要害的做法,自然無法藥到病除。

回歸國內情勢,我國各預測機構不斷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值,且出口連14黑、外銷訂單連12黑,實在沒有太值得寬心的事情。

進一步剖析GDP結構,無論消費、投資或出口,動能都不太夠,尤其在薪資長期停滯下,今年反而是消費對GDP貢獻的比重較高,突顯出口和投資不理想的狀況。

新政府將在5月20日上任,外界多期待新內閣能開出適合的藥方來救經濟;目前新政府的五大產業政策,將資源引導到高附加價值的領域去發展,方向是對的,接下來就是發酵速度、投入資源多寡以及決心的問題。

台灣外貿表現不佳已波及內需市場,也反映在失業率上,可能有人擔心若不先「救急」,內需部分衝擊會擴大。

但現在不只台灣、全世界都一樣,最不缺的就是短期救市方案,應推動結構改革,撐過這段過渡期後,經濟才能回歸健康的成長。

政府推行結構改革需要時間,短期難有亮眼表現或令人振奮的經濟數據;台灣經濟成長動能漸失,大家必須意識到,唯有從根本改善產業結構,轉型成高附加價值的生產模式,進而拉抬薪資水平,才能從結構面改善出口、投資和消費的問題。

(本文由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口述)

經濟成長率﹒金融海嘯﹒失業﹒GDP﹒年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