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算一算入亞投行效益
2015-04-21 02:13:30 聯合報 鍾經樊/清華大學計量財務金融系教授(台北市)
台灣加入亞投行的議題,引發許多討論。筆者擬從經濟及金融效益的角度,說明台灣加入亞投行的必要性。

傳統區域性發展銀行的作法,通常是先擬訂基礎建設計畫,再透過認股或發行債券以籌募資金,惟這種模式帶動的建設規模有限。全球金融危機後,新起的運作方式是採取引進公私部門夥伴關係(PPP)的模式,經由公部門的資金,搭配引進充沛的民間資金,並結合民間的技術、創新與經營管理等專業能力,可以擴大建設的規模。近年來APEC及亞銀皆大力鼓勵PPP融資模式,預期亞投行除了採取傳統的營運模式外,也會採取PPP模式。

外界對台灣參加亞投行的經濟利益,多從傳統區域性發展銀行的運作模式分析。以亞銀為例,過去台灣挹注認股資金十七點八一億美元,實繳資本為八千九百萬美元,但台灣廠商僅承攬約五點一二億美元的計畫,因此外界認為對台灣並無特別經濟效益。

事實上,亞銀各項開發案都供會員國廠商公平競標。央行每年均請亞銀來台舉辦「亞銀商機說明會」,並邀集國內廠商及相關政府部門組團參加「亞銀商機博覽會」。惟因台灣營造業規模小,國際化程度較不足,不易取得工程標案。

最近行政院工程會已促成國內廠商成立「工程產業海外發展策略聯盟」,並取得新台幣四十九億元的新加坡地鐵工程。國內大型工程建設漸趨飽和,積極爭取海外工程商機應為政府與業者共同努力的方向。若台灣加入亞投行,營建業可望爭取商機,而工程會也計劃派駐常設團隊,協助廠商開拓商機。

亞銀估計此地區基礎建設每年所需資金高達八千億美元,這也是成立亞投行最主要的目的,因此亞投行引申出來的商機將十分可觀。

若進一步考慮亞投行引進PPP融資模式,帶來的建設規模會較傳統亞銀模式擴大數倍,更將衍生周邊產業及相關服務業的商機。台灣廠商所能獲得的經濟利益將不再限於營建工程標案,在運輸、通訊及網路等深具產業技術實力的廠商,亦可獲益。透過參與亞投行業務,也能促使台灣產業及人才國際化。

除了經濟面利益外,台灣也可獲得金融面效益。亞投行將在其會員國發行債券籌措資金。若台灣成為會員,就可爭取亞投行於我國發行債券籌資,對活絡債券市場有助益,也能促進我國債券市場國際化。

亞投行也將採取公私部門資金配合的融資模式,以台灣金融機構所擁有充沛的資金與豐富的營運管理經驗,參與亞投行跨國的融資平台,將可獲得更龐大的金融效益。

除經濟與金融直接效益外,間接效益亦將可觀。亞洲地區超額儲蓄,經由亞投行中介導入投資,可加速此地區的經濟成長,從而將有助於台灣的出口及經濟成長。

台灣是小型開放經濟體,必須以全球市場為腹地發展經濟。在詭譎多變的國際政經局勢下,台灣最好的策略就是因勢利導,自我調整,以確保最大利益。積極加入亞投行就是我們的試金石。台灣若能加入,有助強化未來台灣參與國際經貿事務的角色,因而對加入RCEP及FTAAP,也會有幫助,所能產生的經濟金融效益也會更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