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我管理/積極學習 處處是機會
2015-04-21 03:59:08 經濟日報 劉順杰
企業裡,難免聽到主管抱怨部屬表現不如預期,要不是沒有人才,早一腳踢開;當部屬的當然不甘示弱,也在檯面下放話:只要自己當上主管,表現一定不會如此。主管和部屬儘管每天相處,原本應該相依相存,在認知不同又各有期許的時候,讓彼此的距離愈拉愈遠。

主管能當上主管,不光是運氣,總會有一些本事。艾子的鄰居,是齊國的鄉下人,聊天時甲對乙說:「我們和那些大官都是人,為什麼他們有智慧,而我們沒有智慧?乙說:「因為他們每天吃肉,所以有智慧;我們平日都吃粗食,所以沒智慧。」於是兩個人把賣糧的錢全部拿來買肉吃。

過了幾天,甲和乙又聊天,甲說:「自從吃肉以後,我的腦筋見識愈來愈清楚高明,不但有解決問題的智慧,還能深入了解道理。」乙也有同感:「我覺得腳掌生在腳跟前面很適合,假如長在腳跟後面,一定會被後面的人踩到。」甲又說:「我發現人的鼻孔朝下長很好,因為鼻孔向上,下雨的時候一定會被雨水裝滿。」兩人互相稱讚對方聰明。

任何人在不同的位置,都會有新的想法,雖然有些主管,可能被私利蒙蔽,不能抱著為公的想法,讓部屬心寒;或許歷練不夠,容易判斷失誤。但是部屬的責任,不是在主管出錯的時候,在旁邊看笑話,而是要運用善巧,在整個過程提醒主管,讓錯誤造成的傷害降低。認為光憑想像只要如何如何,必定能如何如何的部屬,跟艾子的鄰居沒有兩樣。

《法句經》世間品中,波斯匿王舉辦無遮大會供養佛陀和眾多比丘,國王的兩位大臣也在現場,其中一位非常高興,讚歎國王的慷慨布施,並且把功德和所有眾生共享。另一位大臣認為國王浪費財富,還認為眾多比丘應供後,馬上會回精舍睡覺。

佛陀環視所有大眾,知道第二位大臣的想法,出於對他的憐憫,僅作了簡短的隨喜。國王覺得失望和疑惑,於是前去精舍請教佛陀。佛陀稱讚國王的功德無人能比,同時告訴波斯匿王:「你的一位大臣認為『聽講』是一種浪費,不贊同這樣的布施大會,我如果繼續說,會讓他更不滿,造作更多的惡業,這是我隨喜簡潔的原因。」接著又說:「愚人不知隨喜別人的布施,墮落到比人間差的境界。智者隨喜他人的布施,也因為這份珍惜,分享別人的功德,而往生天界。」

企業輔導時,也會聽到類似波斯匿王大臣的抱怨:派訓上課不可能加薪和當主管,徒增工作;或是認為自己的程度,不需要在台下浪費時間,甚至有人表示不屑和其他程度差的人聽同樣的課,都讓人覺得可惜。

當部屬的人,只要願意積極學習,到處都是機會,不會永遠是部屬,若以為要聰明絕頂所以把自己的頭髮剃光,就是自作聰明徒留笑柄。

(作者是易群企管顧問有限公司資深顧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