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健康管理/預防醫學 健康守門員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20 04:18 經濟日報 王欽堂
一家新藥公司因解盲未成功引發一連串的爭議。這個事件讓更多人開始討論,過去十年,政府將生技醫藥產業做為國家重大產業發展方向,新政府即將上台之際,也用各種具體行動宣示對發展生技的決心,讓許多人對國家產業發展資源的分配是否合理,感到憂心。

在個人電腦及半導體已經變成傳統產業之際,台灣是不是應該把生技產業做為國家重要發展方向?如果要納入重要產業,其資源分配比重又應該如何?值得思量。

醫療領域學問大

生技產業大致可以分新藥開發、醫療器材和醫療照護三個領域。三個領域從特性來看,其實是三個不同產業。其中以新藥開發風險最大。

一般要取得美國FDA三期許可,平均需要十年時間、上億美元費用。不僅取得新藥許可證困難度高,各國的醫療費用占國民生產毛額(GDP)比例皆已經高到無法負擔的程度,市場的成長性非常有限。

其次,新藥開發雖然重視人才,但是其所雇用人員少,能創造就業人口機會當然也少。另外,多數新創公司在獲得臨床一、二期許可後,就被國際大廠收購,幾乎是產業的標準流程,投資人可以獲利了結,但是對台灣而言,剩下什麼?

預防更勝於治療

就像企業在決定發展技術或跨入新商業領域的決策一樣,第一個考量的就是自己的資源能力。而台灣的資源能力是什麼?

過去我們在電子、半導體的深厚基礎和醫藥的交集有限,醫療器材產業相對可善用現有資源,潛力可期。

台灣在電子、半導體的發展都有非常紮實的基礎,產業鏈的關聯性高、上下游關係密切,這些都有助醫療器材產業在既有資源上創造全新價值,相較於新藥開發的不可預期,也是值得穩健發展的領域。

此外,照顧國民健康,除了醫藥之外,還有保健、預防醫學等工作。因此,應該將資源更平均分配在各方發展,特別是過去較不被重視的預防醫學及相關服務等。

預防醫學做好了,人們更健康,自然醫藥需求就減少,是能創造經濟產值又能照顧國人健康的兩全其美之策。

幾天前的世界衛生日,今年以「打擊糖尿病」為題。這項在全球有4.2億人,占國人十大死因第五名的慢性疾病,全台灣有近230萬人罹患,且以每年25,000人在成長。糖尿病的原因,除了兒童第一型糖尿病是缺乏胰島素所造成而原因尚不明外,絕大多數的糖尿病是對胰島素產生阻抗而缺乏功效。

然而,這只是果,真正的因是缺乏運動、無節制的飲食和體重超重等,才是導致成人二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建立正確飲食觀

世衛非傳染疾病預防部門主管ETIENNE KRUG博士說:「透過健康飲食,更多的體力活動,是可以預防大多數糖尿病發生的。」

既然糖尿病這種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改善的根源還是飲食、運動等生活習慣,更多的藥物開發並不會減少疾病的發生,也不會治癒這個疾病。

台灣人愛看病、愛吃藥的習慣反映在我們門診的次數上,美國民眾一年平均看病次數是四次,而台灣則高達15次。我們也習慣依賴藥物解決問題,然而這些慢性病藥物解決的往往只是症狀,並沒有解決疾病的根源。

我們飲食的錯誤、缺乏運動及生活習慣偏差等,才是一切問題的根源吧!

(作者是哈佛健康事業董事長,本專欄隔周三刊登)

管理陀飛輪/互惠互助 同事變貴人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20 04:18 經濟日報 邢憲生


學員們有時會向我表達他們對工作中某些同事言行上的不滿。「如果我們之間的關係是屬於競爭的狀態,那我還可以理解同事對我的不友善。可是我們並沒有任何利益上的衝突,平常大家相處也算融洽,為什麼當我需要他們的幫忙時,就常常會接到一些推三阻四的藉口。有時候,還得請主管出馬協調,才能將事情搞定!」

「請問同事為什麼要幫你?他們幫你會有什麼好處嗎?」我提出挑戰。

「欸,人怎麼可以這麼的功利?同事不都是要相互幫忙才能完成任務的嗎?不然組織怎麼運作呢?」他說。

在剛進入職場時,由於歸我操作的機台是由另一位不同單位的同事負責維修,因此一旦機台表現異常或是想加入新製程時,就得請這位同事來幫忙。

只是我每次找他時,他不是有事在忙,就是答應了會立即處理卻拖上好幾個小時才出現(有時打電話去催他,他還表示忘記了),害得我得時常承受任務延誤的責難。

在好言相勸或是向主管報告,請其向同事的主管表達我的困境都無效後,一位坐在隔壁的老鳥同事向我提出了忠告。

他表示,老是看到我打電話去煩人,而且認為是公事就理所當然地要求必須優先處理的想法是行不通的。他提醒,對方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憑什麼要先聽我的?倘若他把每一個人的要求都當作重要的項目,那恐怕只會累死自己。

老鳥同事最後語重心長地表示,「人總是會先想到自己,因此同事間的互惠協助才是最實際的。你有為對方做了什麼嗎?」

在被點醒之後,我開始沒事會找那位幫忙修機器的同事聊天、聯絡感情,也會請他喝咖啡或是送個小禮物來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意。

另外,我也會利用在他和其直屬主管都在的場合,稱讚同事的盡心盡力,讓他的努力被彰顯。根據同事的說法,我恐怕是第一位會在他主管面前表達謝意的同事。

雖然,之後機器的維修次數並沒有減少,但是在恢復正常運作以及增加功能的等待時間,都大幅度的減少。

或許有人會認為,同事之間的互動如果都牽扯到私人的因素,不以公事為重,那不是會造成公私不分、制度崩壞?但畢竟事情是人做的,制度、系統及SOP(標準作業流程)也是人建立的,想要將人、事分離,並不切實際。

由於人的行為來自於個人的動機,而動機的高低則被自身的需求引導,因此,想要同事們能更盡心的協助我們,在組織的制度及規定許可下,有些想法及觀念就必須要先建立。

首先,要了解到同事們的薪酬並非由我們支付,因此,他們沒有義務與動機要將我們的要求置於自己應做的工作之上。

其次,既然同事是無償地協助我們,他們就是我們職場中的貴人,我們必須先有感謝之心,在境隨心轉的基礎上,才有可能贏得其相對應的言行。

此外,沒有溝通就不能建立起互信,沒有信任則任何言行都會被扭曲。因此,平日和同事友善互動就成了必要的工作項目。

至於要如何維繄同事間相互協助的運作模式,就端看我們有沒有發揮互惠的精神。

就如同朋友的感情不能只靠單方面的付出,同事的需求也要隨時的照顧,才能讓其感覺值得而願意繼續花功夫在我們身上。

其實任何事情的完成都非一個人的努力,如何善用團隊的資源,讓同事們成為我們工作上的堅強後盾,將是個人在職涯中重要而優先的必要任務。

(作者是資深企業顧問,本專欄隔周三刊登)

趨勢觀察/強化競爭優勢 四管齊下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20 04:18 經濟日報 林隆儀

獲利率是評估企業經營績效最重要的指標之一,獲利率愈高,表示企業經營愈出色。公司獲利率超越產業平均水準時,表示該公司享有競爭優勢。

美國華盛頓大學Foster企管研究所教授Charles W. L. Hill與Gareth R. Jones,以及紐約大學Stern企管研究所教授Melissa A. Schilling,在他們共同發展的「資源、能耐、獨特能力、卓越策略」模式中指出,資源與能耐是公司建構獨特能力的基礎,獨特能力可據以發展企業策略,策略有助於建構公司的資源與能耐,卓越策略是發展競爭優勢的基礎,競爭優勢則是企業創造卓越獲利能力的根源。

資源包括有形資源與無形資源,都是企業建構獨特能力的基礎,前者包括土地、建物、設備、存貨、資金等,雖說看得到,容易模仿,但是也不見得每一家公司都有能力模仿。後者包括經營模式、顧客忠誠、企業商譽、品牌形象等,具有創造需求,降低成本等價值,因為看不到,所以更不容易被模仿。

台塑企業投入在建設六輕的龐大資源,鴻海集團放眼全球的經營模式,令競爭者望塵莫及。蘋果電腦及Google的品牌價值分別高達2,470億美元及1,736億美元,榮登全球最有價值品牌的前兩名,顯示其無形資產的競爭威力。

能耐是指協調及整合公司資源,運用有限資源創造及提高生產力的技能。能耐是一種無形能力的呈現,俗稱軟實力,同樣具有創造需求,降低成本等價值。能耐分散並潛藏在組織的脈絡中,不易被發覺,也不易被模仿,即使挖角關鍵人士,也不見得有效。

能耐猶如家庭主婦的廚藝,擁有卓越廚藝的家庭主婦,花費的金錢少、時間短,就能料理出色香味俱全的餐點。

擁有豐富的資源,又具備有效利用資源的能耐,是企業經營最理想的情況。

公司即使擁有豐富的資源,若缺乏有效利用資源的能耐,仍然難以創造獨特的能力。公司擁有競爭者所沒有的能耐,即使欠缺豐富的專屬資源,也有機會創造獨特能力。

獨特能力之所以「獨特」,主要是公司擁有獨享的優勢技能,這些優勢技能可以使公司的產品和競爭者產生明顯的差異,也可以使公司享有比競爭對手更低的成本結構,或兩者兼而有之。

比如長期鑽研包裝技術的宏全公司,因為累積了卓越的獨特能力,力行製造業服務化,採用垂直整合策略,從包裝事業進入飲料代工產業,發展出比合資更令人激賞的In House生產模式,目前在全球擁有43個生產及營業據點,成功的創造了難以取代的競爭優勢。

策略是達成目標的手段,屬於形而上的高層次經營哲學,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具有三大貢獻,其一是卓越策略有助於獲得獨特資源,其二是高明的策略可用以發展企業能耐,其三是優異的策略可創造持久性競爭優勢,提高公司獲利能力。

策略是指引企業方向的明燈,沒有策略就不可能有成功的企業。

蘋果電腦領先顧客,引領電腦產品新消費風潮的策略,榮登全球最有價值品牌,其來有自;中華電信「為了你,永遠走在最前面」的策略思維,在國內電信市場紅遍半邊天。

掌企業競爭兵符的執行長與策略長,洞悉企業競爭的本質,把握競爭優勢的來源,在資源、能耐、獨特能力、卓越策略等四大方向下功夫,享受出類拔萃的成就感,指日可待。

(作者是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兼任副教授)

上班卒仔/門面的重要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20 04:18 經濟日報 周怡秀


晚上坐公車,看到一間知名證券商的招牌名字竟然掉了一個字。一時之間在昏暗的夜中突然覺得這間企業有點凄涼的感覺,否則怎麼會在非颱風天的時間,讓門面少了一個字。

【心得分享】

一間企業的整體形象,從硬體到軟體設備都不得馬虎。所謂「以小觀大、見微知著」,常常聽到友人在說,這間餐廳不重視衛生,因為盤子上有缺角還在用。

應用在人身上也是一樣,第一次去面試,或第一次與合作廠商見面,服裝儀容一定要注意,面試代表的是你個人,去談合作則是代表公司,都是給人第一印象的門面。

(作者服務於外商公司,本專欄每周三刊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