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梯言/早就下海了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20 02:56 聯合報 公孫策
中研院長選舉風波不斷,外界質疑中研院前任院長李遠哲(中)主導中研院長遴選規則改變。 記者程宜華/攝影
分享李遠哲一句「評議委員都去跳海算了」,把我聽呆了。李遠哲生氣的原因,是「講好的不對外洩漏」,居然外洩,所以老大發火了。
評議委員推舉院長人選,一向不曾被推翻過,推舉名單之所以要保密,一來是尊重總統圈選權,二來是保護「陪榜」的候選人(畢竟都是學術地位崇高的院士)。
既然是一向如此,這次又為何要特別「講好」呢?
原來,這一次評選委員會議,修改了投票辦法。需要保密的,不在於推舉名單,而是名單產生的過程。(據說會中提議修改投票辦法的正是李遠哲,但此說僅見諸媒體議論,未有直接證據)
我還是菜鳥記者時,第一次採訪中研院院士會議,就受到衝擊:原來中研院是一個超級封閉且排外的「最高研究機構」。內部選舉新院士時,派系鬥得厲害,但是內部再怎麼鬥,「外人」可是連候選名單都擠不上。當時我被一位院士說服了,他說:「你要看選出來的是什麼水準,如果確實都是一時俊彥,中間沒有濫竽充數者,遺珠之憾總是難免。」OK,那個說法至少有說服力。
可是,隨著社會變遷,中央研究院開始「走出象牙塔」,卻扮演起「政治啦啦隊」與「財團加油站」的角色。現在的院士都還是一時俊彥,可是聽說要增加「工程組」,就令人納悶了。從前也有建築師當選院士,歸屬「數理科學組」,幹嘛要增加「工程組」呢?財經院士都歸屬「人文與社會組」,醫學院士都歸屬「生命科學組」,也沒聽說要另外增加分組。另闢蹊徑是不是要為特定人士「鋪路」,終不免啟人疑竇。也就是說,院士產生的規則要做改變,院士的品質如何保持傳統的標準,將成為大問題。
中央研究院一旦變質,國人對中研院的尊敬,以及中研院偶而犯錯總能獲得的豁免,只怕就此失去了。
《孔子家語》的記載:冉有問:「先王制法『刑不上大夫』,難道大夫犯罪可以不加刑嗎?」孔子說:「不是的。過去將大夫歸於有廉恥之節的人,所以,一旦大夫犯了罪,不在刑場行刑,而是在獄室中,送進一把覆蓋白布的劍,讓他感到羞愧而自殺。」
「廉恥之節」在今日社會,毋寧是一項奢侈品,看來也不能獨苛求於中研院。至於要他們都去跳海…,不早就下海了嗎?
公告版位
- Apr 20 Wed 2016 03:18
去梯言/早就下海了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