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放下報復仇恨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4-20 02:45聯合報 楊均承/退休人士(台南市)

有一樁禪宗公案:大雪紛飛的夜裡,一位老和尚領著幾個小沙彌在廟裡生火烤紅薯吃。眼看柴火快用完了,有個小傢伙準備出去再找點枯柴。這時老和尚擺手示意不必,起身把佛案上一尊如來座像給丟到火裡燒了。小和尚大驚失色問:「怎麼能把菩薩給燒了?」老和尚喝斥:「虛空之中哪裡不是如來的法身?一尊泥塑木雕值得你這麼大驚小怪?」

老和尚對「信念」和「信仰」做了最好的詮釋。不論是泥塑木雕或是金雕玉琢,只不過是個圖騰表徵。毀了就毀了,並不影響信仰者心中對先賢先哲的景仰和崇敬。

旅行歐洲,最佩服對文物的保存,到處都留下歷史人物的塑像。後人可感懷,可憑弔,可殷鑑。對比今天台灣對歷史人物的砍頭競技,實在汗顏!

世無完人,後世不必要求曾經的執政者毫無缺點,我們可以列他們的功,也不必忽略他們的過,可以緬懷也可戒惕。要說八田與一藉一己之力造成嘉南大圳普惠台灣人民,實有溢美之嫌;如果不是日本殖民政府為了國內軍需民用,八田一人要挖一個水塘都不可能。

醜化蔣中正,不影響景仰他的人心中「偉大蔣公」的形象,也不能抹煞土地改革和保衛台灣的功勳,因為歷史必有公評。

公權力搬移拆除一堆無知無覺的雕像,默許群眾塗鴨毀損,除了顯示執政者幼稚的報復心態,最大的作用就是激化族群對立,製造仇恨!這個仇恨是對執政者的歧視和醜化行為的極端抗拒!

我們看到一個自詡為「最會溝通的政府」和「最會解決問題的政府」,執政以來對內一路翻騰鬧事,以致抗爭不斷;蔡英文當選感言說:「把大家的淚水化為笑容」,不禁教人懷疑這個「笑容」裡面有多少苦澀和無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