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護股市 減持再設限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11 02:43 經濟日報 記者蔡敏姿/綜合報導


A股熔斷政策暫停,為防止陸股再次出現大幅波動,中國證監會宣布減持新規,並已獲得茅台股份、中國石油、中國聯通等多家重量級上市公司表態支持,願意主動配合監管部門穩定市場預期。

中國經濟網報導,1月7日,A股市場交易不滿15分鐘即觸發熔斷提前收盤。為了穩定市場,證監會9日實施大股東減持新規,要求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和持股5%以上股東及董監高級人員在三個月內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

去年中股災期間,證監會曾推出減持禁令,大股東和董監高層一律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公司股份,這項禁令已於上周五到期。

據統計,2015年上半年,陸股平均每周大股東及公司高層淨減持規模達人民幣151億元(約新台幣755億元);減持禁令推出後7月至12月平均每周轉為淨增持人民幣91億元(約新台幣455億元)。

中證網報導,隨著減持禁令解除,市場壓力會明顯加大。半年時間的壓抑使得上市公司股東兌現需求增加,一旦放開,預計可能會出現集中的拋售潮。

分析估計,1月潛在淨減持壓力超過人民幣1,500億元(約新台幣7,500億元),占流通市值0.7%以上。

中國重工高層表示,新規將減持潮從時間上進行分散,可以有效緩解集中拋售壓力,減少短期內股票供給,並引導二級市場供需平衡。證監會周末宣布減持新規,目的無非是希望穩住好不容易才止跌的A股。

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表示,此次減持新規推行後,通過交易所集中競價的減持壓力可能只有以前的一半。當前對應的月減持金額為人民幣800億元,減持新規將導致後續月減持金額人民幣400億元。
image

伊爾艾朗專欄/中國的痛苦 只是暫時的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11 02:43 經濟日報 編譯林奕榮


做長期而言正確的事,有時會帶來短期的痛苦,中國大陸決定暫停意在抑制股市波動的「熔斷」機制後,未來數周的情況可能就是如此。幸運的是,中國政府還能採行其他措施,確保痛苦只是暫時的、且能減輕痛苦。

大陸曾實施熔斷機制,以抑制因恐慌而起的股價下跌頻率和幅度。具體而言,就是若滬深300指數跌5%,股市將暫停交易15分鐘,下跌7%則提前收盤,當天不再交易。

中東和亞洲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加劇了投資人對大陸經濟的擔憂,隨著散戶紛紛離場,大陸的熔斷機制上周兩次被啟動。

遺憾的是,這幾次觸發熔斷機制(7日全天甚至僅交易15分鐘),只是引發市場不安,還可能引發進一步的拋售潮,導致混亂層出不窮。

大陸監管機構上周公開承認,熔斷機制的設計和實施已證實反而造成不良效果,因而決定暫停自動停止交易的熔斷機制。這項決定長期而言可能是有益的,但其時機非常微妙,說法也值得商榷。

除非政府未來幾周也同時介入股市、大量買進,否則暫停熔斷機制後,可能加劇未來幾周的市場動盪。

若要抑制金融市場的進一步震盪、並且要避免股市震盪的負面效應蔓延到實體經濟,大陸當局必須採取更全面的解決方式。

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是,大陸當局必須要讓暫停熔斷機制,成為在加快結構改革並處理過多債務時、所採取的措施之一,而這些因應措施必須明確而一致。

如此一來,大陸不僅能穩定股市,還能重獲對離岸外匯市場的影響力;離岸外匯市場已成為負面影響蔓延的最大威脅。

大陸與全球經濟最不需要的,就是大陸當局在離岸人民幣失序貶值時,又採取徒勞的行動苦苦支撐人民幣。

大陸經濟成長持續放緩,未必就一定會經歷金融動盪造成的混亂崩盤。大陸當局擁有相當大的政策靈活性、和眾多有效工具。

當前大陸股市以及離岸外匯市場日益加劇的動盪,主要是大陸自己造成的傷害,而非失序去槓桿後的必然結果。大陸的龐大外匯存底,能抑制近來政策失誤的影響。

(作者Mohamed A. El-Erian是安聯集團首席經濟顧問、彭博視角專欄作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