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勞基法修法 創最多撕裂台灣紀錄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8-01-11 01:07聯合報 彭懷真/東海大學社工系副教授(台中市)
勞團繞行立法院撒冥紙抗議勞基法三讀通過。 記者王騰毅/攝影
勞團繞行立法院撒冥紙抗議勞基法三讀通過。 記者王騰毅/攝影
勞基法修正案三讀,大概沒有幾個人是快樂的。目睹台灣被此法修正所撕裂,只好研讀傳道書,這是最有智慧的所羅門王提醒的經典,被誦讀最多的第三章:「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撕裂有時,縫補有時……。」

勞基法反覆修法,大概創下最多撕裂的紀錄。撕裂了大綠與小綠、藍與綠、民進黨與勞工團體、警方與社會運動者、執政者與年輕世代……,甚至撕裂了五院的關係,監察院糾正行政院,行政院怪立法院、立法院長出面批評監察院。最重要、最廣泛也最普遍的,撕裂資方與勞方的關係。由於近期修法重點偏向資方的訴求,勞方及年輕世代想到自己日後的工時可能更長,加班的工資不如一例一休之時,很難與資方維持友善的關係。

幾百年來,勞方與資方難免有不同的立場,因此需要有政府來處理。當勞資關係出現撕裂時,政府應出面縫補。勞動行政體系的勞工關係科,主要業務就是縫補,減少損失,使雙方得以相處或收尾。但這一年多來創下一個紀錄—政府成為撕裂的禍源。執政黨,為了幾個條文,拙劣的流程、傲慢的態度、拒絕傾聽與溝通,一再撕裂。

這一個多月,看到這麼多殘忍的畫面,從南到北、從大馬路到火車站、從勞動部到行政院、從民進黨中央黨部到總統府、從立法院外到立法院內……,處處是撕裂台灣的場景。如今法令按照執政者的意志通過,但所造成的傷痕,如何縫補呢?

政治面的縫補不是重點,因為權力的競逐原本就可能採取傷害他人的手段。社會面的縫補是當務之急。我是社會工作者,社工有時像縫補業者,例如當家人關係破裂,社工透過家庭重建、家庭處遇、家庭維繫等,設法彌補。我也是人力資源管理的老師。在企業裡,社工與人力資源管理者有時從事縫補工作,透過員工協助、職業平等、生涯輔導等方案,改善勞資關係。

當台灣因為勞基法被撕裂,我們無法寄望撕裂的人來縫補,對政治領袖及政黨,哀莫大於心死。但是對於勞動部還寄予厚望,畢竟勞動部最懂得各種改善勞資關係的方法,也知道如何運用現行法規、政策、補助方案、委託方案等,使勞資雙方強化合作。

新任的勞動部政務次長蘇麗瓊是社工博士,長期推動縫補政府破洞的社會行政。建議由她盡速召集專案小組,先盤點勞動部、各縣市勞工局近年來所推動的各項改善勞資關係的方案,看看那些有助於改善勞動環境理的對立。當然應該邀請台北市勞工局賴香伶局長、勞動部前政務次長廖蕙芳商討,這兩位都熟悉勞工運動,有諸多好友及平台,也許能做各種小幅度的縫補。

所羅門這一段箴言最後提到的是「爭戰有時,和好有時」希望政客避免爭戰,這是奢求。勞資自求多福,相互和好,台灣才有未來。

勞動部﹒立法院﹒民進黨﹒勞基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