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獨太陽花:不是天然成分,而是政治封諡

【聯合報╱社論】
2014.07.26 02:04 am

蔡英文將「台灣意識」等同於「台獨意識」。她說:「認同台灣,堅持獨立自主的價值(按,這些文字中隱喻著《台獨黨綱》「成立主權獨立自主的台灣共和國」十四字的分解與重組),已經變成年輕世代的『天然成分』」。

台灣意識不等於台獨意識,太陽花事件也不等於台獨運動。但在蔡英文口中,台灣意識就是「天然成分」的台獨意識,太陽花事件亦是「天然成分」的台獨運動。

現在尚非為太陽花事件定性的時刻。因為,太陽花事件的核心人物及其主要撐腰者民進黨雖是台獨,但不能說曾經參與事件者皆是台獨,尤其不能說台灣所有的「年輕世代」皆是「天然成分」的台獨分子。其實,太陽花元素此刻仍是一個在積澱發展中的社會現象,亦即仍是一股具有自我調整之潛能的社會能量;因此,蔡英文竟先一步將之竊據為台獨運動,這絕不是此一事件的「天然成分」,而是蔡英文的「政治封諡」,不啻是以政治暴力將之過早地「蓋棺論定」。

政治運動的泛參與者的動機及目標,與核心操作者的動機及目標往往不同,尤其與政治權力收割者不同。例如:一九一九年的五四運動,初始參與者的動機是「外抗強權/內除國賊」,目標在追求「賽先生/德先生」;如今治史者皆十分尊重運動當時的此一「天然成分」,於是五四運動迄今在歷史上仍能維持其反映「民族廉恥/國民義憤」的本色。但共產黨一度極力將五四定位為共產主義的發祥事件,這卻只是片面的故事,亦是以政治暴力對五四的「政治封諡」。畢竟,若欲將中國後來走向三十年的共產暴政,說成是五四那一代青年的共同追求及「天然成分」,甚至是由五四的泛參與者所促成,這不僅是對五四汙名化,更是對那一代五四青年的不真、不公、不義!

太陽花事件是以「逐條審查服貿協議」發軔,其初始的號召為對台灣意識的護持,對兩岸關係的警覺,及對世代剝奪的忿懣等;接著,操作者將事件導向「先立法,再審查」,這仍可視為「公民監督」的領域;但當政治收割者將整個事件轉向「補正公投法/公民憲政會議/封殺服貿協議/封殺自由經濟示範區」的台獨路線,這已是圖窮匕見,將「台灣意識」偷天換日成了「台獨意識」。難道所有太陽花事件的泛參與者皆認同自「逐條審查服貿協議」被換置到「封殺服貿及示範區」?皆認同自「台灣意識」被換置到「台獨意識」?

何況,五四運動的思想大旗後來被共產主義襲奪,是因當時聞見俄國十月革命成功,認為此即實踐「政治民主/經濟公義」的救國方案;這至少是在現實中看到了俄國的「樣板模範」,卻不知竟然是一誤解。相對而言,太陽花的操作者及民進黨,此時竟然仍以台獨為救國方案,卻是在目睹民進黨執政八年操弄台獨失敗,及身歷兩岸情勢消長與全球化使台獨已絕無可能之際;這種井底之蛙自尋絕路的國策主張,蔡英文居然要拉所有太陽花的泛參與者為其背書,甚至還要求所有「年輕世代」認此為「天然成分」,這難道不是莫名其妙?

如前所述,太陽花事件的初始動機是可以理解的,包括對台灣意識的護持等,或可視為「天然成分」;但是,操作者後來將事件導向「台獨意識」,並欲挾持國家走向「台獨路線」,這卻不是「天然成分」,而分明是人工添加的「政治起雲劑」。國人必須重視太陽花多數青年群眾對「台灣意識」的護持,但未必苟同太陽花寡頭及民進黨對「台獨意識」的操弄。

尤其,如前所述,太陽花元素此刻仍是一個正在進行積澱與調整的社會現象,也可以說正是年輕世代在「台灣意識」與「台獨意識」之間進行辨別與抉擇的過程。當年五四青年曾以為俄國十月革命為成功模範,而誤入了禍國之路;相對而言,如今台灣多數的「年輕世代」應已明知台獨鎖國必為禍國之路,甚且連民進黨內的「凍獨」亦眾議擾攘,難道還要他們將「台獨意識」這帖「政治起雲劑」視作「天然成分」?

太陽花的泛參與者最後究竟將投向「台獨意識」的負能量,或轉向了「台灣意識」的正能量,仍有待後續的積澱發展。蔡英文急著將太陽花事件竊據為台獨運動,這絕不是「天然成分」,而是粗暴的「政治封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