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酷熱難耐,須留心新興天災
2015-07-26 02:46:2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熱!」開春迄今,這個感覺大家都噎在喉嚨,說到不想再說。現況是,溽暑還在加劇,不只是身體不適,「暑災」跡象已很明確。酷熱不僅影響人們生活及工作品質,高溫、強降雨也影響作物收成、物價與糧食安全,公共衛生和維生系統也可能受到衝擊,政府和民間部門都應該預為籌謀。

美國國家大氣與海洋局(NOAA)日前公布今年上半年的氣溫統計,包括陸溫、海溫及全球均溫,都是有紀錄以來一百三十餘年之最,且上升幅度驚人。不看數字,光看NOAA那張感熱衛星偵照圖,整個地球紅通通的,顯示地球處在高溫狀態,尤其太平洋中、低緯更紅,反映情勢嚴峻。

不止國際資訊,本土氣象測站的統計也很駭人。台北測站一八九六年成立,至今一百二十年的六月氣溫數據,超過攝氏三十五度的天數平均是四天;但今年六月,竟高達十九天,超過以往近五倍,當然熱到爆。不止六月,今年二、三、五等幾個月的氣溫,也都超過歷年月均溫。數據明確顯示,今年上半年是台灣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且高溫飆升最多的一年。

今年酷熱難擋的大氣現象,是強聖嬰現象導致。以目前尖端氣象科技,對大氣變化的掌握相當徹底且即時。NOAA年初公布的太平洋海溫衛星偵照圖,很明顯的中太平洋赤道、東太平洋低緯海域一片紅通通,這是明顯的聖嬰現象。這張圖也顯示,台灣因而長期遭高壓籠罩,雨不太下得來,這正是今春苦旱的原因。聖嬰周期通常要持續一段時間;這波聖嬰是否已達高峰期,沒人敢斷言。已知的是,去年冬天太平洋海域已有聖嬰前兆,此現象明年會否減弱,至今科學無法推論,極可能到明年上半年台灣仍將受到聖嬰宰制。

僅次於今年的上一波地球高溫,出現在二○一○年,也是聖嬰因素。當時的聖嬰現象持續到隔年,造成的高溫、苦旱災情未若今年,卻讓民眾苦不堪言。由這次聖嬰現象是甫才初生的態勢,未來勢必還有一番青壯氣候,引發的大氣異常絕不可輕忽。

在NOAA發布上半年地表溫度統計的同時,NOAA所屬、位在夏威夷全球最權威的冒納羅測站發表二氧化碳監測資料,六月地表二氧化碳濃度再創新高,達到四○二.八ppm的歷史最高點,再次壓縮了距地球陸沉將發生於四五○ppm「天花板」的空間。

四五○ppm是「地球毀滅」數值的說法,一直遭「拒絕暖化論」一派嗤之以鼻。因為地球整體二氧化碳濃度上升不那麼快速,過往「挑戰」四○○ppm的門檻確實長期未曾跨越,一度讓人以為是危言聳聽。但今年一舉突破四○○,且增幅之高,讓人擔心「天花板」之說不是危言聳聽,而是聽得到滴答滴答的倒數計時聲了。

二氧化碳濃度飆升,說明地球大氣層下的能量不平衡。白天太陽照射地球,給予地球可觀能量,這些能量必須在日落後等量輻射到外太空去,這樣才能維持地表能量的均衡,天氣才能穩定;造成日落後輻射能量無法等量排出去,是因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的阻撓。大氣層像個透明鍋蓋,熱量排不出去,地表溫度當然升高。

地表能量失衡,造成氣候異常頻生。例如,最近兩次午後熱對流引發的強降雨,時雨量超過一百毫米,許多地方宣洩不及,當然造成淹水。淹水、積水畢竟只是局部、短暫影響,水退了復原不難;但是,劇烈天氣其他的影響,恐就難以善了。例如,稻作插秧期間若遭遇連續兩小時超過攝氏三十三度的氣溫(生物的「熱浪」定義),田裡的稻子將不結穗,或是空穗,就是俗稱的「不稔」,勢必影響農民整季收成。如此一來,不僅糧食供應面臨短缺,夏季瓜果類生產也面臨超收或歉收。此外,公共衛生亦面臨挑戰,包括登革熱等的疫情擴散、病媒蚊孳生與溫度有很大關係。

酷熱當然不只是人體感覺不舒適的問題,而是新興天災。人類追求頻密的經濟活動、使用大量的化石燃料,破壞水與大氣自然循環的生活形態若不做調整,引發新興災難勢必不可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