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甲仙梅精「黑金」 今年9萬瓶售罄
2015-07-26 08:35:44 聯合報 記者謝梅芬/高雄報導

image
甲仙地區農會自製梅精,今年產九萬瓶已全部銷售一空。 圖/甲仙農會提供
分享
高雄甲仙地區農會在民國98年八八風災時,損失7、8千萬元,高雄市農業局輔導農會轉型,協助梅農轉作有機梅,成立食品加工廠,製作梅精,結果梅精變黑金,今年9萬多瓶已銷售一空,創造1500萬元商機。

甲仙地區農會總幹事范德智說,民國98年八八風災,農會當時提供農地、房舍及無擔保貸款,隨著土石流全部淹沒,農會損失慘重,為爭取更多的產業商機,向高雄市政府農業局爭取經費籌建食品加工廠。

高雄是台灣梅子的重要產區之一,分布在桃源、那瑪夏、六龜及甲仙地區,栽種區域分布很廣,從較低海拔的六龜寶來、甲仙,到高海拔的梅山口,都有栽種,種植面積約1300公頃,產量約8000公噸,甲仙地區更是全台灣最大的有機青梅產區。

近年來因受食安風暴、蜜餞加工廠萎縮等因素影響,青梅需求量逐漸萎縮,農業局透過甲仙地農會輔導梅農轉作有機梅,開發有機梅精等製品,經過三年的推廣,深獲里仁、穀盛、豆之家及其他知名企業認同,紛紛向甲仙地區農會下單採購,今年度企業採購甲仙地區有機青梅作為原料使用約450公噸,產值約1500萬元。

甲仙農會看好這一區塊,決定明年度收購量可望提高至1500公噸,較今年提高3倍,至少可創造五千萬元以上的商機。

除由農會製作梅精外,甲仙地區農會的觀光工廠也陸續完工,三年多來農業局積極輔導青梅產業轉型,在今年陸續看到成果,在地農產與企業媒合,藉由企業或加工廠的直接採購,協助解決梅農多年來受到販運商壟斷、剝削的情形,創造農民與產業的雙贏。

增收入兼交流 高雄新移民學手工皂
2015-07-26 08:35:48 聯合報 記者歐陽良盈/高雄報導
小港戶政事務所辦理新移民技藝學習班,接續7周手工皂課程昨結業,25位學員情同姊妹,邊學習邊互勉異鄉生活,「自己做的比較安心」,學會手工皂後不僅可以自己用,也可用來販售開拓家庭收入。

「來這邊跟姊妹一起上課生活比較快樂」,51歲的王麗嬌在高雄新移民界很活躍,大方熱心的個性加上來台多年,自然而然成為團體中的領頭羊,介紹許多新移民學習新技藝,彼此交流異鄉生活經驗。

小港戶政事務所主任歐忠賢表示,課程中請來專業手工皂老師潘秋雲教導學員製作家事皂、防蚊液、護唇膏、保養乳霜等各種實用性皂類產品,透過課程學會製作不同的皂類產品,不僅可以自己使用,也可販售,增加家庭經濟收入。技藝班包括11名印尼籍、7名大陸籍、5名越南籍和1名泰國籍的新移民,課程中採用小港區大林蒲栽種的鳳梨,打成汁後加入原料製成香皂。


增收入兼交流 高雄新移民學手工皂
2015-07-26 08:35:48 聯合報 記者歐陽良盈/高雄報導
小港戶政事務所辦理新移民技藝學習班,接續7周手工皂課程昨結業,25位學員情同姊妹,邊學習邊互勉異鄉生活,「自己做的比較安心」,學會手工皂後不僅可以自己用,也可用來販售開拓家庭收入。

「來這邊跟姊妹一起上課生活比較快樂」,51歲的王麗嬌在高雄新移民界很活躍,大方熱心的個性加上來台多年,自然而然成為團體中的領頭羊,介紹許多新移民學習新技藝,彼此交流異鄉生活經驗。

小港戶政事務所主任歐忠賢表示,課程中請來專業手工皂老師潘秋雲教導學員製作家事皂、防蚊液、護唇膏、保養乳霜等各種實用性皂類產品,透過課程學會製作不同的皂類產品,不僅可以自己使用,也可販售,增加家庭經濟收入。技藝班包括11名印尼籍、7名大陸籍、5名越南籍和1名泰國籍的新移民,課程中採用小港區大林蒲栽種的鳳梨,打成汁後加入原料製成香皂。
image 圖/歐陽良盈


吃健康!屏東龍華社區要宅配水菜
2015-07-26 08:35:50 聯合報 記者蕭雅娟/屏東報導

image
屏東市龍華社區長期種植多樣化的水菜,正計畫宅配水菜。 記者蕭雅娟/攝影
分享
屏東市龍華社區長期種植多樣化的水菜,已計畫因應網路時代,籌畫「宅配水菜」,期望透過網路行銷,保護農民也讓消費者吃到優質蔬果。

龍華社區農村再生計畫,昨天舉辦活力養生蔬菜文化節,推廣在地農產品,有空心菜、白菜、油菜、地瓜葉、南瓜、苦瓜、紅豆、檸檬等,並邀請國小學童品嘗在地菜餚。

近年來,龍華社區為提升在地產業的能見度,和屏東市其他五個社區組成「六堡社區」,互相行銷交流農產品,推廣屏東市休閒觀光產業。

龍華社區理事長黃珠麗表示,該社區關懷據點的志工會帶著阿公阿嬤,使用在地農民栽種的蔬果,研發天香茅手工香皂和檸檬精油洗碗劑,作為六堡社區禮物,也在社區常態展出。

龍華里長許國顯表示,社區內種植多樣化水菜,面積約有10甲、農戶4百戶,近日社區理監事們積極討論「宅配水菜」,計畫將農產品們透過網路行銷,宅配到消費者手上,避免被盤商剝削,農民樂見其成,計畫在明年底前試營運,以打開社區農特產品知名度,讓消費者吃得安心。

街頭藝人教編蚱蜢 小手DIY大呼好玩
2015-07-26 08:35:47 聯合報 記者蘇郁涵/橋頭報導

街頭藝人許鳳祥(後排左四)教導傳統手工藝「草編蚱蜢」,孩子們開心的與自己「作品」合影,超有成就感。 記者蘇郁涵/攝影
分享
街頭藝人許鳳祥昨天到橋頭圖書館教小朋友製作傳統手工藝「草編蚱蜢」,這群平時都在滑手機的孩子,做起編織「手腕卡卡」、充滿挫折,但「作品」完成後,每個人臉上充滿成就感,直呼「好好玩,和滑手機相比有不一樣的樂趣」。

許鳳祥把洗好的椰子樹樹葉擺放到桌子上後,不少小朋友都一臉納悶的問「這也能做成蚱蜢?」她先利用美工刀將葉梗與葉片分離,再把右半部的葉片繞過葉梗形成1個半結,這個步驟左、右各自重複10次後,不到3分鐘,蚱蜢的身體就完成了。

許鳳祥緊接著拿起葉梗製作蚱蜢的腿部,「草編蚱蜢」大功告成後,小朋友個個看的目瞪口呆,還有人直呼「古代人太厲害了,竟然能利用樹葉做玩具」。

輪到小朋友動手製作時,不少小朋友拿起樹葉都「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做起」,還有小朋友還沒開始做就喊難。

5歲朱恩嶙在母親及老師協助下,花半小時完成草編蚱蜢,他拿起綠色蚱蜢時,超有成就感,要母親幫他拍照留念。

「這個時代的小朋友,太倚賴3C產品,手部缺乏運動」,朱恩嶙的母親朱紋寬說,曾遇過1位小朋友,就讀小學3年級還不會綁鞋帶,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培養獨立、不要太倚賴3C用品,特地帶來參加這個活動,「好玩又可學習古早技藝」。 2015-07-26 08:35:47 聯合報 記者蘇郁涵/橋頭報導

image
街頭藝人許鳳祥(後排左四)教導傳統手工藝「草編蚱蜢」,孩子們開心的與自己「作品」合影,超有成就感。 記者蘇郁涵/攝影
分享
街頭藝人許鳳祥昨天到橋頭圖書館教小朋友製作傳統手工藝「草編蚱蜢」,這群平時都在滑手機的孩子,做起編織「手腕卡卡」、充滿挫折,但「作品」完成後,每個人臉上充滿成就感,直呼「好好玩,和滑手機相比有不一樣的樂趣」。



許鳳祥把洗好的椰子樹樹葉擺放到桌子上後,不少小朋友都一臉納悶的問「這也能做成蚱蜢?」她先利用美工刀將葉梗與葉片分離,再把右半部的葉片繞過葉梗形成1個半結,這個步驟左、右各自重複10次後,不到3分鐘,蚱蜢的身體就完成了。

許鳳祥緊接著拿起葉梗製作蚱蜢的腿部,「草編蚱蜢」大功告成後,小朋友個個看的目瞪口呆,還有人直呼「古代人太厲害了,竟然能利用樹葉做玩具」。

輪到小朋友動手製作時,不少小朋友拿起樹葉都「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做起」,還有小朋友還沒開始做就喊難。

5歲朱恩嶙在母親及老師協助下,花半小時完成草編蚱蜢,他拿起綠色蚱蜢時,超有成就感,要母親幫他拍照留念。

「這個時代的小朋友,太倚賴3C產品,手部缺乏運動」,朱恩嶙的母親朱紋寬說,曾遇過1位小朋友,就讀小學3年級還不會綁鞋帶,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培養獨立、不要太倚賴3C用品,特地帶來參加這個活動,「好玩又可學習古早技藝」。


播電影教英文 替代役翻轉屏東偏鄉
2015-07-26 08:35:51 聯合報 記者蕭雅娟/三地門報導屏東縣三地門鄉地磨兒國小兩名
屏東縣三地門鄉地磨兒國小兩名英語專長的替代役,為學校注入活力,蕭瑋德在下課後利用電影陪學生學英文,林意鈞則給予外界知識,刺激學生主動學習,增加英語能力。

25歲林意均曾到大陸上海和澳洲求學,目前他擔任地磨兒國小的英專替代役;24歲台中人蕭瑋德大學時在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讀書,是德文分校第三棒的英專役男,他們每周的英語日各自帶領全校小朋友認識英語知識。

林意鈞因此介紹澳洲文化和風情,也配合時令介紹萬聖節和耶誕節等節日,設計規畫旅行,例如申請護照、訂機票、安排旅遊行程等,介紹自由行的準備技巧,增加學童知識。

他學校老師和外界都給偏鄉小學許多鼓勵,他則看到城鄉差距,認為應該多給學童外界刺激,激起學生主動學習外語的求學心,期望增加小朋友的競爭力。

德文部落在莫拉克風災後,部分遷村,由於家長在山下工作,德文分校改建教師宿舍後,目前有10多名學生安心住校,蕭瑋德則利用下課時間在圖書室指導學生日常英語用語,也讓學生從英語電影中學習。

校長陳再興表示,2位役男表現好,陪伴學生上英文課,也會製作每周的英語學習單,幫助學生學英文,增加語言溝通能力從農…從土地做起 打通產銷二脈
2015-07-26 08:35:48 聯合報 記者翁禎霞/屏東報導

洪輝祥(左一)、黃麗琴(中)、許偉哲(右)昨天在屏東與青年農民座談,座談會由旗山社區大學主任張正揚主持(左二)。 記者翁禎霞/攝影
分享
返鄉從農愈來愈夯,新農世代革命正在地方萌芽,屏東「綠農的家」創辦人洪輝祥鼓勵新一代農民從友善土地做起,並要先打通從農「任督二脈」;頂著高學歷從農的許偉哲則說,實現夢想要有衝動,但隨時都要有應付危機的準備。

勞動力發展署高屏澎東分署主辦的「青村夢想田地新農世代革命」社會企業講座,昨天下午在屏東縣政府舉行,講座邀請洪輝祥、許偉哲及黃麗琴等返鄉從農者共同分享「平台創益」、「青年農業」、「創新農業」等主題,吸引一百多位青年農民。

返鄉務農一年多的何雨宣,昨天特別前往聆聽,她說自己返鄉一年多,種過番茄、美濃瓜,看似能種出成績了,但是重要的還是「通路」,「怎麼賣出去最重要」。

屏東「綠農的家」是以友善農業為主軸的平台,創辦人洪輝祥表示,目前旗下有118位農民,採無毒農法者佔51%,有機佔48%,走了10年直到2013年才損益平衡,「但就是要從土地救起,才可能找回農業的本質」。

他建議青年從農,一定要先打通「產.銷」的「任督二脈」,要有通路,才有繼續的可能。

頂著台大財務金融系學歷的許偉哲,5年前與友人轉行種芽菜,從對芽菜「完全不熟」、到和芽菜「睡在一起」,再回到根本問題「如果我是芽菜,我希望被怎麼對待」?才慢慢摸索出芽菜商機,如今他們賣出的芽菜可以堆出50座台北101。

「實現夢想要有衝動」,許偉哲說如果重回5年前,他可能不會做相同的事,而是會採取更好的方法,但「沒有當年的衝動、沒有今天」,他鼓勵年經人勇敢向前之餘,不要以為不會有「萬一」,隨時都要有應付危機的準備。

芳榮米廠執行長黃麗琴以小包裝為傳統稻米再創新的商機,她說,稻米有機之路也許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但只要鄰田可以少噴一點農業,這條路就有意義。

創立於1926年的芳榮米廠,旗下有80位契作農民,知名崑濱伯就是旗下農友,黃麗琴秉著「我想做一件最想做的事」,於是加入了農委會推動的稻作產銷專區,為傳統稻作開啟了翻轉契機。。

從農…從土地做起 打通產銷二脈
2015-07-26 08:35:48 聯合報 記者翁禎霞/屏東報導

image
洪輝祥(左一)、黃麗琴(中)、許偉哲(右)昨天在屏東與青年農民座談,座談會由旗山社區大學主任張正揚主持(左二)。 記者翁禎霞/攝影
分享
返鄉從農愈來愈夯,新農世代革命正在地方萌芽,屏東「綠農的家」創辦人洪輝祥鼓勵新一代農民從友善土地做起,並要先打通從農「任督二脈」;頂著高學歷從農的許偉哲則說,實現夢想要有衝動,但隨時都要有應付危機的準備。

勞動力發展署高屏澎東分署主辦的「青村夢想田地新農世代革命」社會企業講座,昨天下午在屏東縣政府舉行,講座邀請洪輝祥、許偉哲及黃麗琴等返鄉從農者共同分享「平台創益」、「青年農業」、「創新農業」等主題,吸引一百多位青年農民。

返鄉務農一年多的何雨宣,昨天特別前往聆聽,她說自己返鄉一年多,種過番茄、美濃瓜,看似能種出成績了,但是重要的還是「通路」,「怎麼賣出去最重要」。

屏東「綠農的家」是以友善農業為主軸的平台,創辦人洪輝祥表示,目前旗下有118位農民,採無毒農法者佔51%,有機佔48%,走了10年直到2013年才損益平衡,「但就是要從土地救起,才可能找回農業的本質」。

他建議青年從農,一定要先打通「產.銷」的「任督二脈」,要有通路,才有繼續的可能。

頂著台大財務金融系學歷的許偉哲,5年前與友人轉行種芽菜,從對芽菜「完全不熟」、到和芽菜「睡在一起」,再回到根本問題「如果我是芽菜,我希望被怎麼對待」?才慢慢摸索出芽菜商機,如今他們賣出的芽菜可以堆出50座台北101。

「實現夢想要有衝動」,許偉哲說如果重回5年前,他可能不會做相同的事,而是會採取更好的方法,但「沒有當年的衝動、沒有今天」,他鼓勵年經人勇敢向前之餘,不要以為不會有「萬一」,隨時都要有應付危機的準備。

芳榮米廠執行長黃麗琴以小包裝為傳統稻米再創新的商機,她說,稻米有機之路也許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但只要鄰田可以少噴一點農業,這條路就有意義。

創立於1926年的芳榮米廠,旗下有80位契作農民,知名崑濱伯就是旗下農友,黃麗琴秉著「我想做一件最想做的事」,於是加入了農委會推動的稻作產銷專區,為傳統稻作開啟了翻轉契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