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愛還是錯愛 2條教養金句害慘現代教育
2015-04-20 10:51:20 聯合報 文/陳宛茜

顏擇雅認為社會不斷變化,父母的教養知識也必須不斷改變。 記者陳宛茜/攝影
分享會念書的小孩更需要擔心?不要常稱讚小孩「你很特別」?雅言出版社創辦人顏擇雅近日將雜誌的教育專欄文章結集成書「愛還是錯愛」。她在書中質疑許多華人習以為常的教養觀念趕不上社會結構變化。
華人社會總認為會念書小孩最有前途。顏擇雅卻替這種小孩憂心,因為「好學生」最容易做出錯誤的生涯選擇。她分析,會念書的小孩往往連沒興趣的科目都很會念,反而比一般人更容易浪費時間去專攻不適合的科目。「他們總能輕易念到畢業,然後在畢業後付出職業與興趣不合的終身代價。」

此外,會念書的小孩在學校往往如魚得水,如果有機會待在學校,會一直想待下去。遇上台灣高等教育過度擴張、教職愈來愈少,誕生一堆高不成低不就的「流浪博士」。

揪出過時教養觀

顏擇雅十五歲赴美念書,看到中西教養觀的落差。她指出,上一代華人父母習慣貶低小孩,這一代父母反其道而行,動不動便誇讚孩子「你很棒」、「你很特別」。她表示,「培養孩子自尊心」是美國一九七○年代流行的教養觀,多年前已被學者推翻、認為會導致小孩「自我感覺良好」。台灣卻到現在才引進被美國視為「過時」的觀念。

台灣社會常感慨,這一代小孩「沒禮貌」,將原因歸咎於父母嬌寵。顏擇雅卻認為錯不在父母,而是因為社會結構改變,小孩參與的家族或鄰里活動減少,沒機會練習待人接物。她指出,上一代的小孩比較有禮貌,並不是爸媽比較會教,而是練習待人接物的機會比較多。這一代父母重視「親子時間」,親子活動占滿了孩子的時間,卻讓他們失去參加家族、鄰里活動的機會,自然沒有練習禮貌的機會。

「出國低齡化」是台灣教養一大特色,五、六歲幼童跟父母出國旅行者比比皆是。顏擇雅並不贊同,認為要帶孩子出國旅行,最好是十一歲以後。她指出,太小的孩子根本無法吸收異國文化,反而因為跟著父母住高級旅館、吃大餐,認為「旅行就是花錢享受」。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無法跟歐美年輕人一樣背起背包「壯遊」,以簡樸方式探索世界。

教養金句有問題

「孩子我要你將來比我強」、「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這兩句赫赫有名的「教養金句」,其實出自食品廣告。顏擇雅認為,這兩句「食品廣告詞」應用在現代教育,帶來嚴重問題。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灌溉華人父母「怕輸」的觀念。顏擇雅認為,如果人生是一個跑道,在變化多端的現代社會,跑道不會是一直線。「太計較輸贏會放不開、只想走最安全的路,也不懂得化危機為轉機。」若真為孩子未來感到焦慮,正確做法是讓孩子「不管輸在任何點,都有再出發的能力。」小孩子不把輸贏看得太重,才會勇於嘗試、養成現代社會最需要的應變力。

「孩子我要你將來比我強」則窄化了「強」的定義,鼓勵父母把自己心目中的「強」,轉變成丈量小孩的標準。顏擇雅認為,只要小孩將來能做自己命運的主人,就是「強」了。這樣的人熱愛工作、熱愛生命,而對工作、生命的熱愛,最好從小時候熱愛學習開始。因此,「孩子我要你將來比我強」,應該改為「孩子,我要你現在就比我熱愛學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