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於「超高趕北」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8-04 03:37聯合報 張國輝/社會工作(台中市)


圖為當時的總統馬英九(中)到中部科學園區參訪。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蘇木春攝影
圖為當時的總統馬英九(中)到中部科學園區參訪。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蘇木春攝影
上月底,台中市人口終於超越高雄市,成為全國第二大城市。人口成長背後所代表的意義,是工作機會多及社福的條件好,不僅吸引外來人口,也能留住人口,台中市從五年前九萬的差距,如今躍上全國第二大城並不令人意外。

人口的成長,尤其外來人口是以他的雙腳來肯定城市的建設成果,但如果主政者不能隨著社會的脈膊來調整腳步,最後將讓城市由盛轉衰。

筆者住在台中工業區旁的福安里,該里除當時以工業區徵收戶規畫的住宅社區約六十公頃外,又有上百公頃的農業區。民國六十八年前,福安里人口約三千人,八十三年為一萬七千五百人,八十四年為兩萬一千五百人,為全國第一大里。

由於它與周邊地區人口的快速成長,加上台中工業區從七十六年的一百家到八十四年的七百五十家工廠,估計約有五萬就業人口來往大肚山。所以道路設施、中小學、托兒場所的增設及擴建,社區公園、停車場的闢建等,在近十年間幾乎沒有停止過,幸都及時趕上,因為公共工程稍有不及就是災難。

如今大台中除多座傳統的工業區外,又有中部科學園區及精密機械園區,人口勢必持續成長,道路等公共設施的腳步務必要跟上來,多蓋上班族買得起的合宜的住宅,托嬰、托兒、托老的措施在現有的基礎下持續努力,為台中市拚出自己的特色,比「超高趕北」更有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