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健康管理/飲食、醫療 健康的守門員
2015-07-22 02:53:27 經濟日報 王欽堂

圖/小鳳
分享知名連鎖餐飲集團董事長無預警提前退休,成為媒體關注議題。一家媒體透過管道說要來採訪我,聽聽EMBA同學們對此事的看法。
一個人不在一個位子,是不是意味著有更多的可能?飲食文化的提升、食安議題、餐飲教育扎根、餐飲觀光產業發展等。一個有影響力的人,就應該承擔更多責任。如果提高層次,相信生命會完全不同。

幾天前在上海,因為趕時間在當地的速食店用餐。用畢,收完殘渣包裝,結果卻發現竟然只有我這樣做。在台灣的速食餐廳,用完餐顧客會自動將食物殘渣或餐盤等分類歸位,已經是用餐的一部分。不管是服務生的接待禮儀、微笑,捷運上的飲食禁止等,這就是一種飲食文化。

飲食文化 文明的表徵

在最熱鬧的金融區,有一家當地人所開,標榜道地「台灣味」的豆花店,牆上彩繪著日月潭的風景畫。而一碗所謂道地台灣味的豆花,竟然都是香精味道,完全沒有天然豆花該有的香味。是我們的台灣味也變質了,還是他們距離「真實」還有一段路?

每一次的食安事件,都暴露出台灣飲食安全很多問題,而其實問題並不是已經解決,我相信是沒有爆發。飲食文化象徵一個地區的文明,台灣除了有平價優質的食物外,比起日本、美歐,我們的飲食安全和飲食文化還有許多努力空間。

塵爆事件已經過了幾周,除了急救護工作仍然持續進行,各界所捐助近十億的基金也有妥善的運用機制即將上路。但是,這次事件所凸顯的問題,並沒有因為事件的過去而消失,特別是醫療體系的問題。

長期以來,因為政策偏差,而未能讓基層醫療與地區醫院發揮第一線的急診功能,醫院評鑑又與健保支付點值連動,資源都集中在醫學中心。小型醫院和地區醫院在沒有能力投資設備,及多做多賠的情況下,就更加缺乏開設急救護業務的意願。但是一方面,各大醫院急診室又形成壅塞問題。醫護過勞、急診壅塞、資源分配不均等,這是台灣健保醫療體系崩壞的寫照?

健康醫療 還要加把勁

在一個以急重症醫療為主要功能的西醫醫療體系中,大家卻不投資急救科別,問題是絕大多數慢性疾病,卻又不是西醫能夠解決。這導致的結果會變成怎樣?是健保支出愈來愈高、國人健康每況愈下、多數醫療院所經營困難,這種三輸的局面,恐怕都不是短期有能力解決的。

在上海醫療展中,我看到了大陸蓬勃發展的醫療器材產業,就像十幾二十年前台灣醫療產業的起飛,連帶也帶動了醫療器材產業的發展。不過如同過去的台灣,多數的產業器材仍然停留在疾病治療的用途上,對於預防醫學或健康促進相關的運用仍然較少。

台灣做為兩岸健康照護產業的領先者,應該在預防醫學及促進健康相關產業的發展,以及在服務的細膩度及人性的關懷面等,做為兩岸的典範。但是這些都得建立在安全、資訊透明及資源均衡的基礎上。但顯然我們還要再加把勁。

(作者是哈佛健診健康管理事業董事長)

管理陀飛輪/改變 掌握增助力、減阻力原則
2015-07-22 02:53:28 經濟日報 邢憲生
一位朋友曾不解地向我詢問,「最近我依功能需要,想要調整部分同仁辦公室的位置,增加一處公共空間。基本上,這既不會影響他們的職務及互動,也不會減損個人的薪資報酬及福利。為什麼他們要抱怨呢?」

「你有跟他們說明改變背後的原因嗎?」我反問。「有啊,在會議中我有陳述理由,並且徵詢他們的想法。只是沒想到卻引起了騷動,大家紛紛表示不滿。害得我為了平息眾怒,只好暫時先擱置這個想法。早知道這樣,就乾脆直接下命令,省得麻煩!」朋友無奈地表示。「只是結果恐怕不一定會省麻煩喔」,我不禁想起一件因換座位而引起的風波。

之前工作的一家新創公司,開始時因為員工人數較少,為了營造較佳的互動環境,所有的座位都是斜排的。在一、兩年後,為了因應公司成長所增加的員工,原先較無空間效率的斜排辦公間就必須調整,以便坐進更多的人員。

在一個星期五的早上,荷蘭籍的直屬主管召集了我們全組成員,要求大家下午抽空整理辦公區域,以便工作人員能在隔天重新安排所有的座位。不過當他出示新的座位表時,大家著實嚇了一跳。

除了這是一個無預警的通知外,每個人座位的變動之大,遠超過大家原先的期待。

像有的同事從原先主管位置的旁邊被調到了門口,也有同事從辦公區的中央被調到窗戶邊。雖然我們當場詢問了主管換座位的原因,不過主管只是很堅決地表示,去做就對了。

座位雖然最終是換了,不過大家的懷疑及不滿的情緒並未就此消失。其中以坐在柱子邊(他對柱中通電管線是否發射電磁波有疑慮)與冷氣風口下(她每天被風吹得有頭痛與傷風的徵兆)的同事抱怨最多。也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這兩位同事不約而同的在半年都離職了。

之後,我曾私下詢問主管有關換座位的原因。他當時無奈地攤著手表示,其實他也不知道原因,因為都是部門秘書所安排的。

由於改變任何事情、做法或系統都要由人來執行,所以在整個過程中,確定參與人員對改變的認同及投入度是極為重要的。假如改變的發動者不能提出改變的必要原因,又無法用理由來說服參與者,改變對他們是利大於弊,在猜疑和不滿的情緒下,自然會有意無意地抗拒改變,甚至做出激烈的舉動。

就像換座位這種小小的改變,也會在員工間引起巨大的波濤。

為了能讓工作場合中大大小小的改變都能如原先的期望順利進行,並且降低副作用,有幾個關鍵主管必須要掌握住。

首先,主管要很明確的指出,透過改變想要獲得的成果及其背後的原因,以取得參與者的共識。

其次,主管必須能掌握「增加助力、減少阻力」的原則,向參與者宣傳其個人能從改變中所獲得的好處,以及如何降低因改變所帶來的阻力,以增加參與者的動機。

最後,在過程中,主管對於參與者的個人想法及所負責任務的進度,要時時關切並給予建設性回饋,以鼓勵其能堅持到底、再接再厲。

其實,工作中改變的目的就為了績效表現上的求新、求好,是有其價值及存在的必要。然而,主管不當的做法,不但會減損改變的效果,也會引起員工的不滿, 造成未知的負面結果。

因此,如何照顧到改變的目標及參與者的需求, 讓其心悅誠服地落實,將是主管提升改變結果的品質及其成功率的必要考量。

精打細算/學記帳 拒當月光族
2015-07-22 02:53:28 經濟日報 謝春惠
暑假到了,孩子們的活動變豐富了,支出也隨著水漲船高,望著存款金額直直落,不禁嘀咕錢怎麼都長翅膀了?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樣樣要錢,家庭主婦如何看緊荷包、職場新鮮人如何避免成為月光族?其實有個小小撇步,就是養成記帳的好習慣。

大多數的人都不喜歡記帳,記不了帳的理由很多,覺得很瑣碎、很無聊、麻煩、浪費時間、沒效果、忘記、懶惰等等,當無法體會記帳的好處時,便會常常忘了記、無法持之以恆,更容易半途而廢。

記帳的用處是了解收支的情形,收入和支出都要記下來,而且要分門別類,有那些收入支出,日期及類別為何?是定期性、偶爾發生,是可預期的或是天上掉下來的…。

比如說,一般上班族的收入有每月薪資所得、三節禮金、獎金紅利、投資收入、利息收入,如果兼當包租公(婆)還有租金收入,及其他族繁不及備載的收入項目等,應該先依日期依序記流水帳,再將收入依性質而分類,且分別記載各種性質收入的日期及金額,如此可一目了然,清楚的知道什麼時候會有錢進帳、收入的約莫金額;至於不確定性高的投資收入、不可控制的獎金紅利或是意外之財,也應該在心中有些想法。

支出的分類一般人直覺想到的是食、衣、住、行、育、樂,確實這樣的分類已足夠大多數人的需求,分類的目的,是要了解自己對各項主要支出的花費比例,從支出的性質、金額、頻率,可以看出是撙節支出還是揮霍無度,是否在理性的預期範圍內花用?

數字會說話,從分類支出中可以掌握開銷的節奏,找出省錢的門路,也可以提醒自己支出即將破表,強迫自己審慎區分「想要」與「需要」的界線,達到克制支出慾望的目的。

眾所周知,收入減掉支出就是可以留下來的錢,留下的錢要如何保管運用也是一門學問,存在銀行還是投資出去?這就得看個人的風險承擔能力及意願,畢竟投資是有風險的,但是銀行的存款利率也有被通貨膨脹率追過的壓力。

話雖如此,從帳本上仍可清楚地明白一件事,開源、節流是讓錢變多的不二法門,如果能雙管齊下,那就能錢多多,倘若無法開源,就須更懂得節流的方法了。當我們學會記帳的方法,且善加利用記帳的功能,便能擺脫「柴米油鹽醬醋茶,般般都在別人家」的困境了。

以開店的老闆為例,學會記帳,就不會陷入「教你當家不當家,及至當家亂如麻」的窘況,每天打烊休息時,花些許時間記下當天的收支帳目,趁記憶猶新時記帳快速且正確,如果每個月漏記好幾筆收入或支出,這樣子記帳的效果就差了。

當被問起每月營業情形或是特定期間的營業狀況,以及營運新計畫,乃至每年5月報稅時,帳本一翻便可輕鬆應答,並能隨時檢視計畫的可行性。

還未有記帳習慣的朋友們,開始學著記帳吧!(作者任職公家機關)



(作者是資深企業顧問)

職場巡禮/顧人怨主管排行榜
2015-07-22 02:53:29 經濟日報 何秀玲
遇到好主管不容易,掌握下屬生殺大權的直屬主管,是決定上班族職涯發展順逐與否的重要關鍵。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高達76%的受訪上班族不喜歡自己的直屬主管,甚至有近兩成受訪者坦言「非常討厭」直屬主管,尤其以無能、情緒化、沒肩膀最受詬病,而主管專業能力更勝於擁有好脾氣及好個性。

受訪上班族坦言,最討厭的主管類型,以專業度差的「無能主管」、喜怒無常的「情緒化主管」及推責任、推工作「沒肩膀主管」,最受上班族詬病。此外,暴怒難溝通的「火爆主管」、架子大的「公主病主管」、只發號司令出一張嘴的「搖控主管」也榜上有名。

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何啟聖指出,主管與下屬多數因權利不對等、立場對立,及共事時間長,較易產生摩擦,下屬多半是妥協一方,帶著委屈執行任務,甚至揹黑鍋善後者也不在少數,多數上班族容易對直屬主管產生不滿。

調查中也顯示,主管專業程度不佳,除了與上位在專業領域的溝通不良之外,更易因決策錯誤造成部門績效不彰,工作士氣低落,惡性循環的結果,不但人才紛紛求去,更會影響企業營運及競爭力,因此主管專業能力更勝於擁有好脾氣及好個性,也易獲得下屬的信服。

何啟聖分析,年齡上,因中高齡或資深員工的轉職成本較高,不敢貿然離職,工作上若與直屬主管不合,多半會選擇隱忍,成為對直屬主管最不滿的一群。不過,何啟聖也提醒上班族,人際關係是職涯必修學分,遇困難就離職閃躲,容易阻礙個人職涯發展,也難保下一份工作能免受「人合」之苦,他建議,面對無法愉快共事的同事,應以「對事不對人」的態度,委婉告知主事者或人事單位請求協助,也是積極解決問題的方式之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