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經濟不振都是央行總裁害的?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22 03:4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灣經濟長期不振,政黨輪替後亦未見緩解,各界咸感焦慮。最近有財經雜誌對中央銀行提出嚴厲批判,質疑總裁彭淮南應負相當責任,甚至用了「佛地魔」一詞。央行為此提出卅三頁的說明,逐一反駁,但仍遭批評這是「十三A總裁的傲慢與偏見」。
對經濟沉疴提出深刻的反省與檢討絕對是重要的事,如此,才能集思廣益,籌謀對策。但台灣財經問題複雜萬端,堪稱百病叢生,甚至被形容為「多重器官衰竭」。且看近期媒體的相關議題,涵蓋了工資偏低且多年凍漲、出口連十幾黑、年金潛藏高負債、財政負債餘額瀕上限、產業創新動能不足、所得分配日益惡化、房價飆升居住不正義等;如此複雜的症狀,需要多重解藥,若僅從單一面向切入,怪罪單一部門、單一政策,極可能以偏概全。把問題全推給中央銀行,顯有過度簡化之失。
中央銀行職司貨幣、利率、匯率、物價穩定,其組織法二條四款也說,「要在上列目標範圍內,協助經濟之發展」。可見,央行主要責任在物價與雙率的穩定,行有餘力則應協助經濟發展。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當然攸關經濟,但並非核心,更不可能得到「低利率造成房價飆漲、干預匯率使人才外流、不當貶值打擊出口競爭、央行政策阻礙廠商技術升級」等推理。亦即,要中央銀行為經濟不振負全責,似未命中問題關鍵。
舉例而言,最近有不少中國大陸廠商想要併購台灣企業,這背後有關鍵技術掌握的企圖、有垂直分工加值的綜效、有競爭對手的合縱連橫、有市場試練場域的銜接等不同戰略思考。但國內若干僅著眼財務操作的名嘴,硬將問題簡化為「台股本益比偏低」。以這類「唯報表分析派」的論調,外資有興趣來台併購企業,就是因為台股股價太低,因此對抗之道就是要「拉高本益比」。如此簡化的分析,與譴責「央行要為台灣經濟負責」一樣,都未中的。
這種簡化法,固可使繁重的經濟病症看起來顯得單純,卻也容易開出錯誤的藥方。以台灣的房價飆漲為例,其背後的原因複雜,包括:台灣獨特的房地分離課稅因素、二○○二年土增稅減半的扭曲、二○○九年降遺贈稅吸引大量熱錢回台作祟、躲避外國金融海嘯而來台暫棲的資金、傳統產業主的投資炒作、其他實體投資機會的欠缺等,在在都是原因。在這些因素之外,央行利率政策當然有其角色,但放著諸多實質面因素不談,獨指央行利率政策導致房價上漲,顯然太不明就裡了。
央行之所以成為外界批判的焦點,主要原因是台灣的經濟始終未見起色。蔡政府上台已兩個月,林內閣不但要處理士兵虐狗、飛彈誤射、缺電危機、南海仲裁、颱風釀災等危機,更不時有閣員失言與凸槌惹禍,而在提振經濟上則幾無建樹。眼看多年宿疾了無起色,坊間卑之無甚高論的簡化論述從名嘴口中說出,也就似乎有了賣點。然而,「一切都是央行的錯」,恐怕不是真正有效的診察,更遑論解方。
央行遭到圍剿,自和彭總裁的強勢作風與他在位十八年、政策缺乏變化有關,但這也反映出民眾對於經濟提振無方已漸漸失去耐心。蔡政府上任後所面臨的困境,其實與馬政府並無太大不同:危機事件一樁接一樁、官員風波一件接一件、限電危機迫在眉睫、勞動條件拉鋸難解,再加上兩岸關係陷於惡化。這些問題,最後的癥結都在政治環節,若不從政治的根源去把脈,經濟沉疴如何能解?
在黨產、課綱、轉型正義、年金制度等議題上,新舊政府的立場確有差別;然而絕大多數人民關注的,應非「差異項」,而是「共通項」。一旦大家共同關心的經濟沒有起色,那麼財經問題就極可能被簡單化、標靶化、民粹化。因此,央行成為箭靶,恐怕只是序曲而已。
南海仲裁﹒課綱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22 03:4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灣經濟長期不振,政黨輪替後亦未見緩解,各界咸感焦慮。最近有財經雜誌對中央銀行提出嚴厲批判,質疑總裁彭淮南應負相當責任,甚至用了「佛地魔」一詞。央行為此提出卅三頁的說明,逐一反駁,但仍遭批評這是「十三A總裁的傲慢與偏見」。
對經濟沉疴提出深刻的反省與檢討絕對是重要的事,如此,才能集思廣益,籌謀對策。但台灣財經問題複雜萬端,堪稱百病叢生,甚至被形容為「多重器官衰竭」。且看近期媒體的相關議題,涵蓋了工資偏低且多年凍漲、出口連十幾黑、年金潛藏高負債、財政負債餘額瀕上限、產業創新動能不足、所得分配日益惡化、房價飆升居住不正義等;如此複雜的症狀,需要多重解藥,若僅從單一面向切入,怪罪單一部門、單一政策,極可能以偏概全。把問題全推給中央銀行,顯有過度簡化之失。
中央銀行職司貨幣、利率、匯率、物價穩定,其組織法二條四款也說,「要在上列目標範圍內,協助經濟之發展」。可見,央行主要責任在物價與雙率的穩定,行有餘力則應協助經濟發展。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當然攸關經濟,但並非核心,更不可能得到「低利率造成房價飆漲、干預匯率使人才外流、不當貶值打擊出口競爭、央行政策阻礙廠商技術升級」等推理。亦即,要中央銀行為經濟不振負全責,似未命中問題關鍵。
舉例而言,最近有不少中國大陸廠商想要併購台灣企業,這背後有關鍵技術掌握的企圖、有垂直分工加值的綜效、有競爭對手的合縱連橫、有市場試練場域的銜接等不同戰略思考。但國內若干僅著眼財務操作的名嘴,硬將問題簡化為「台股本益比偏低」。以這類「唯報表分析派」的論調,外資有興趣來台併購企業,就是因為台股股價太低,因此對抗之道就是要「拉高本益比」。如此簡化的分析,與譴責「央行要為台灣經濟負責」一樣,都未中的。
這種簡化法,固可使繁重的經濟病症看起來顯得單純,卻也容易開出錯誤的藥方。以台灣的房價飆漲為例,其背後的原因複雜,包括:台灣獨特的房地分離課稅因素、二○○二年土增稅減半的扭曲、二○○九年降遺贈稅吸引大量熱錢回台作祟、躲避外國金融海嘯而來台暫棲的資金、傳統產業主的投資炒作、其他實體投資機會的欠缺等,在在都是原因。在這些因素之外,央行利率政策當然有其角色,但放著諸多實質面因素不談,獨指央行利率政策導致房價上漲,顯然太不明就裡了。
央行之所以成為外界批判的焦點,主要原因是台灣的經濟始終未見起色。蔡政府上台已兩個月,林內閣不但要處理士兵虐狗、飛彈誤射、缺電危機、南海仲裁、颱風釀災等危機,更不時有閣員失言與凸槌惹禍,而在提振經濟上則幾無建樹。眼看多年宿疾了無起色,坊間卑之無甚高論的簡化論述從名嘴口中說出,也就似乎有了賣點。然而,「一切都是央行的錯」,恐怕不是真正有效的診察,更遑論解方。
央行遭到圍剿,自和彭總裁的強勢作風與他在位十八年、政策缺乏變化有關,但這也反映出民眾對於經濟提振無方已漸漸失去耐心。蔡政府上任後所面臨的困境,其實與馬政府並無太大不同:危機事件一樁接一樁、官員風波一件接一件、限電危機迫在眉睫、勞動條件拉鋸難解,再加上兩岸關係陷於惡化。這些問題,最後的癥結都在政治環節,若不從政治的根源去把脈,經濟沉疴如何能解?
在黨產、課綱、轉型正義、年金制度等議題上,新舊政府的立場確有差別;然而絕大多數人民關注的,應非「差異項」,而是「共通項」。一旦大家共同關心的經濟沒有起色,那麼財經問題就極可能被簡單化、標靶化、民粹化。因此,央行成為箭靶,恐怕只是序曲而已。
南海仲裁﹒課綱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