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施振榮/「物聯世界、智源台灣」

台灣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不若以往,過去高科技產業起飛年代,曾是經濟發展的要角,扮演經濟成長火車頭,如今後繼無力,產業亟需轉型,需以前瞻性政策來投入資源,長期累積才能開花結果,提升競爭力。

其實台灣面對的困境,在於過去十年沒有做前瞻性投資,在選票考量下,讓政府的投資以顯性投資(有形、直接、現在)為主力,但對影響產業經濟發展更為深遠的隱性投資(無形、間接、未來)卻不足,這是民主政治運作的盲點,政治人物不得不以選票做資源分配考量。

企業領導人則因資本主義,也有企業經營上的現實考量,也會重視顯性價值大於隱性價值,造成經營盲點,影響企業競爭力。

面對台灣的轉型,要提升競爭力,關鍵就要順勢造勢,因此要掌握未來產業發展的大趨勢,為台灣尋找前瞻性計畫,而ABC(AI人工智慧、Big Data大數據、Cloud雲端)就是產業未來趨勢所在,台灣未來轉型也應在此方向上努力。

日前科技部在行政院會報告「我國的AI科研戰略」,未來五年科技部要投入一百六十億元打造台灣成人工智慧(AI)發展重鎮,讓AI成為國家競爭力關鍵項目。對此,雖然還是有人嫌投資太小,但我認為這是相當前瞻性的投資,對未來發展是件好事。

特別是在台灣轉型的關鍵時刻,要積極替未來扎下基礎,這需要學術界與產業界攜手合作。尤其AI並不是只屬資通訊業界的事,AI未來發展和各專業背景的人都有關,需要各領域的人一起加入。

台灣未來發展AI,應該要在台灣及亞洲的特有的文化基礎上,針對這區域的特殊需求發展,共同來參與。尤其在ABC的大趨勢之外,台灣更應該聚焦在「ABCD(AI、Big Data、Cloud、Device)」,硬體設備可說是台灣的優勢所在,具有國際級的競爭力。

因此,我提出未來應以「物聯世界、智源台灣」為願景及目標,借重台灣在硬體裝置的優勢行銷世界,並積極發展人工智慧,這也符合先前我提出應打造台灣成為東方矽文明的構想相符,也讓台灣在物聯網與人工智慧等新領域為全世界做出貢獻,創造新的價值,讓台灣對亞洲未來的文明發展扮演更重要角色。

此外,在人工智慧領域,台灣未來要在質與量上同步提升,質有賴學術界投入更多努力,量方面除培育更多未來AI人才外,建議應思考如何透過在職訓練,協助現有不同領域的人才轉往AI與物聯網領域發展,才能讓台灣加速迎向未來發展。

當大家談AI可能會讓人類滅絕的議題,我認為,如果AI發展能由內而外,以王道思維出發,讓AI深度學習的知識與元素,能一開始就內含王道基因:創造價值與利益平衡,有王道思維,相信台灣的AI發展自然成為全球典範。 (作者為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