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抗體藥全球競賽 台廠大進擊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2014.09.15 05:51 am
抗體新藥出頭,台廠有名「醣」。新藥大廠羅氏(Roche)旗下抗癌大藥Rituxan專利將於2018年到期,公司繼以「醣重組」新藥Gazyva在2013年上市、拉長戰線,打開抗體新藥全球新戰役。
面對羅氏開啟的抗體藥戰爭,國內包括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研究團隊,醣類新藥公司醣基、醣聯、浩鼎、泉盛等,均有能力在全球市場上嶄露頭角。其中,泉盛的抗體新藥FB811、醣基的技術平台,都是來自中研院共同研發醣體均相化技術,均受到矚目。
羅氏是全球生技巨擘,旗下的抗體藥Rituxan(台名莫須瘤)在1997年上市,不僅治淋巴癌也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抗癌領域尤其受到醫界重用,去年銷售額已達77.8億美元,是全球抗癌用藥的銷售龍頭。
不過,Rituxan的歐洲市場專利已經在去年到期,四年內美國專利保護也會中止。對此,已有許多大藥廠積極開發Rituxan生物相似藥,虎視眈眈準備搶進市場,包括Novartis-Sandoz、Boehringer Ingelheim的產品都已進入臨床三期,戰況激烈。
但羅氏不是省油的燈,為保有Rituxan市場獨占性,羅氏已開發完成Gazyva在2013年底成功上市,臨床數據顯示,Gazyva合併化療藥物時,病患的無惡化存活期(PFS)達到23個月,比Rituxan合併化療的11.1個月整整延長了12個月,寫下新紀錄。研究指出,Gazyva的顯著療效被歸功於「醣重組」(即醣體均相化)技術(glyco-engineering)。無獨有偶,羅氏更規劃把Gazyva適應症範圍擴大,目前已有兩到三個臨床三期試驗產品,且藥效都優於Rituxan的臨床療效。這樣一來,Rituxan的生物相似藥市場形勢,更形嚴峻。
目前全球擁有醣重組能力的單位,除了泉盛、醣基,還有羅氏的GlycArt和日本Kyowa Hakko Kirin(協和發酵),另有美國的TG therapeutics。
其中,泉盛的FB811不但提升100倍抗體依賴性細胞毒性(ADCC)活性,更提升五倍「補體依賴型」細胞毒殺(CDC)活性,最快明年可望進入人體臨床
翁啟惠 炒熱冷門學問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2014.09.15 05:51 am
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
本報系資料庫
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深入「醣」世界,他31歲赴美攻博士,後來投入醣分子研究,這個全新的領域,讓他燃起無窮熱情,這股熱情讓他在30年後獲得「沃爾夫化學獎」。
翁啟惠思索問題時,多從「應用」的觀點出發。他年輕時留任美國當助理教授,當時他用「醣研究」申請研究計畫(補助),卻被審查委員認為「沒有前途」,而予以駁回。
但翁啟惠堅持下去,在美國拿到「總統青年科學家獎」,由當時的美國總統雷根頒獎,因此,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每年補助6萬美元做研究,甚至該獎項還可以請企業界加碼贊助,唯一的條件是擔任企業的顧問。這一個獎,就超過百萬美元研究補助,讓翁啟惠往後研究不需要「看人臉色」,潛心做自己想做的。在那之後,翁啟惠連續六年鑽研醣分子,四年就升上正教授。
一項冷門的學問,卻可能孕育出諾貝爾獎。今年,沃爾夫化學獎頒獎前,該獎官網上寫了翁啟惠獲獎的原因,「對複雜的多醣體和醣蛋白的合成有非常多原創性的貢獻」。
沃爾夫獎已經被視為諾貝爾獎的前哨,是諾貝爾獎的先聲
班友集團40歲 製藥史傳奇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2014.09.15 04:16 am
班友集團昨(14)日舉行40周年慶,包括寶齡富錦總經理江宗明等九位創會元老均出席盛會。班友集團轉投資的寶齡旗下腎病新藥拿百磷,近期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上市核准,為國內在美上市化學新藥首例,近期寶齡也積極衝刺國內藥證,再拚佳績。
班友集團40周年惜緣感恩晚會,昨日在圓山飯店席開40餘桌,也被被視為寶齡取得美、日藥證的慶功晚宴。班友昨日表示,九位創辦元老目前平均71歲,年逾古稀、情牽40年,在舞台上除了互道祝福,也一起各合唱了一曲「朋友」、「感恩的心」等歌曲,氣氛熱絡。
班友集團成立於1974年,由九位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畢業同學共同創辦。
目前班友董事長為北醫藥學系第四屆畢業的謝德夫,另外其他董事為吳金雄、黃俊彥、沈重光、林智明、黃英俊、江宗明、楊肇欽、劉宏志。 班友集團昨日同時宣布成立「班友公益慈善基金會」,進一步回饋社會。
班友表示,集團創業初期,以初階醫療耗材之經銷代理與銷售起家,早年雖篳路藍縷,卻是台灣許多醫材的開路先鋒。「班友」曾引進過台灣第一代、第一台的雷射刀,也開啟了台灣骨外科置換相關醫材的領域。
班友們強調,九位同學之所以能在商場上攜手共進40年,除了深厚的情誼外,「公平共享、犧牲奉獻」是他們秉持的精神,讓一群大學時期一起吃飯、打球同樂的兄弟,寫下一頁台灣生技製藥史上難得一見的創業史。
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執行長吳明發表示,班友集團中的九位「班友」,是少數商場上真正的異姓兄弟,難能可貴的是,從未看過這些股東們因為利益吵架,可謂絕無僅有。
寶齡藥品在美上市 大陸舉辦試劑峰會
【經濟日報╱黃文奇】
2014.09.15 04:16 am
寶齡富錦授權給美國藥廠Keryx的抗腎病新藥「Zerenex」,在美國時間9月5日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上市許可。
F*太景獲邀於美國東岸時間9月8日於美國華府舉行的ICAAC(抗病菌與化療跨學門會議)年會,發表創新藥物奈諾沙星口服劑型三期臨床試驗結果。
醫材 大陸舉辦試劑峰會
9月16日中國大陸將舉辦2014年體外檢驗試劑年度高峰會。在大陸,體外診斷行業發展迅速,截止2013年,大陸體外診斷市場已達350億美元;據預測,在未來幾年,大陸體外診斷行業將仍舊保持15%左右的增長率。
該次峰會將邀請來自大陸發改委、科技部、衛生部以及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主管。
農業 國際論壇16日登場
農委會將推動亞太及兩岸農業生技產業交流,促進產業實質合作,於9月16日假屏東農業生技園區辦理「2014國際農業生技論壇」,會中將邀請兩岸及越南農業生技之產官學研界知名專家、學者及貴賓,就動物用疫苗相關議題,進行意見交流與深入討論。
【2014/09/15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專家觀點/投資開發新藥 先做好風險管理
【經濟日報╱李鍾熙】
2014.09.15 04:16 am
整個8月,台灣生技產業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股市跌停風暴,這個風暴來襲,對台灣生技的發展就像一個小孩初次摔了一大跤,在傷痛之餘,也要從中學習,才能成長茁壯。先撇開一些股市傳言不說,我們首先應該要了解新藥開發在「臨床試驗」階段的風險及影響。
依據今年1月在國際權威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的一篇統計分析指出,過去十年在「第一期」臨床試驗的各類疾病新藥,最後獲准上市的平均機率大約是11%,「第二期」約17%,而「第三期」則大約在50%左右,其中「癌症」新藥獲准的機率又比其他疾病的新藥低,只有37%。
換句話說,一個癌症新藥即使已推進到第三期臨床試驗,每三個產品還是會有兩個不通過,失敗比率仍然相當高。更何況臨床試驗只是新藥開發所必經的門檻之一。就算新藥通過了臨床試驗獲准上市,也還有相當多案例因為市場因素欠佳,而無法獲利。因此,在投資評估時,不能只看到新藥成功可能的高獲利,而未把各項風險因素正確地納入考量,那股價就可能失真。
但反過來說,是否未通過臨床試驗就萬劫不復?那也未必。如果我們看看國際上的案例,便知道在最後被核准上市的新藥中,有一半以上都曾經在一、二甚至三期臨床試驗中被打回票。這些暫時未獲通過的產品,後來經過藥廠修改後再進行試驗,最後才順利通過。知名的肺癌藥物Iressa就是其中一個例子。相信未來台灣在新藥開發過程中,還會陸續看到一些挫折失敗的案例,但不必失去信心,還要繼續努力。
其次,新藥開發個案的風險雖高,卻可經由產品或投資組合(portfolio)來降低風險,這就是為什麼在評估一家新藥開發公司時,要看它整體產品線規劃布局(pipeline)有多少項目,進行到什麼階段。
一個有三到五項開發中新藥的公司,其未來達到一項成功的平均機率,當然比只有一項開發中新藥的公司高得多。
在歐美,雖然也可以看到一些只有單一產品的新藥公司,但由於在美國資本市場中,機構投資人(institutional investors)的比例較高,他們不但生技專業評估能力強,也都會同時投資多家公司,即使單一產品,也可因適當的投資組合而降低平均風險、提高成功機率。期待未來台灣機構投資人的比例能進一步提高,以母雞帶小雞方式,讓整體資本巿場更專業、更成熟、更有深度、更能承擔風險。
總之,一個活絡的資本市場對生技產業的發展極為重要,而更透明精準的資訊、更專業深入的評估、以及更高的風險承擔能力,都是健全生技資本市場的要相信台灣發展生技的基本優勢,並沒有因這次跌停風暴而改變,反而經此反省和學習,更了解生技產業的特性,更懂得管理和承擔風險,也才更能支持生技新藥這種「高風險、高價值」的新科技產業。
(作者是中華民國生物產業協會榮譽理事長)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2014.09.15 05:51 am
抗體新藥出頭,台廠有名「醣」。新藥大廠羅氏(Roche)旗下抗癌大藥Rituxan專利將於2018年到期,公司繼以「醣重組」新藥Gazyva在2013年上市、拉長戰線,打開抗體新藥全球新戰役。
面對羅氏開啟的抗體藥戰爭,國內包括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研究團隊,醣類新藥公司醣基、醣聯、浩鼎、泉盛等,均有能力在全球市場上嶄露頭角。其中,泉盛的抗體新藥FB811、醣基的技術平台,都是來自中研院共同研發醣體均相化技術,均受到矚目。
羅氏是全球生技巨擘,旗下的抗體藥Rituxan(台名莫須瘤)在1997年上市,不僅治淋巴癌也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抗癌領域尤其受到醫界重用,去年銷售額已達77.8億美元,是全球抗癌用藥的銷售龍頭。
不過,Rituxan的歐洲市場專利已經在去年到期,四年內美國專利保護也會中止。對此,已有許多大藥廠積極開發Rituxan生物相似藥,虎視眈眈準備搶進市場,包括Novartis-Sandoz、Boehringer Ingelheim的產品都已進入臨床三期,戰況激烈。
但羅氏不是省油的燈,為保有Rituxan市場獨占性,羅氏已開發完成Gazyva在2013年底成功上市,臨床數據顯示,Gazyva合併化療藥物時,病患的無惡化存活期(PFS)達到23個月,比Rituxan合併化療的11.1個月整整延長了12個月,寫下新紀錄。研究指出,Gazyva的顯著療效被歸功於「醣重組」(即醣體均相化)技術(glyco-engineering)。無獨有偶,羅氏更規劃把Gazyva適應症範圍擴大,目前已有兩到三個臨床三期試驗產品,且藥效都優於Rituxan的臨床療效。這樣一來,Rituxan的生物相似藥市場形勢,更形嚴峻。
目前全球擁有醣重組能力的單位,除了泉盛、醣基,還有羅氏的GlycArt和日本Kyowa Hakko Kirin(協和發酵),另有美國的TG therapeutics。
其中,泉盛的FB811不但提升100倍抗體依賴性細胞毒性(ADCC)活性,更提升五倍「補體依賴型」細胞毒殺(CDC)活性,最快明年可望進入人體臨床
翁啟惠 炒熱冷門學問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2014.09.15 05:51 am
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
本報系資料庫
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深入「醣」世界,他31歲赴美攻博士,後來投入醣分子研究,這個全新的領域,讓他燃起無窮熱情,這股熱情讓他在30年後獲得「沃爾夫化學獎」。
翁啟惠思索問題時,多從「應用」的觀點出發。他年輕時留任美國當助理教授,當時他用「醣研究」申請研究計畫(補助),卻被審查委員認為「沒有前途」,而予以駁回。
但翁啟惠堅持下去,在美國拿到「總統青年科學家獎」,由當時的美國總統雷根頒獎,因此,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每年補助6萬美元做研究,甚至該獎項還可以請企業界加碼贊助,唯一的條件是擔任企業的顧問。這一個獎,就超過百萬美元研究補助,讓翁啟惠往後研究不需要「看人臉色」,潛心做自己想做的。在那之後,翁啟惠連續六年鑽研醣分子,四年就升上正教授。
一項冷門的學問,卻可能孕育出諾貝爾獎。今年,沃爾夫化學獎頒獎前,該獎官網上寫了翁啟惠獲獎的原因,「對複雜的多醣體和醣蛋白的合成有非常多原創性的貢獻」。
沃爾夫獎已經被視為諾貝爾獎的前哨,是諾貝爾獎的先聲
班友集團40歲 製藥史傳奇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2014.09.15 04:16 am
班友集團昨(14)日舉行40周年慶,包括寶齡富錦總經理江宗明等九位創會元老均出席盛會。班友集團轉投資的寶齡旗下腎病新藥拿百磷,近期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上市核准,為國內在美上市化學新藥首例,近期寶齡也積極衝刺國內藥證,再拚佳績。
班友集團40周年惜緣感恩晚會,昨日在圓山飯店席開40餘桌,也被被視為寶齡取得美、日藥證的慶功晚宴。班友昨日表示,九位創辦元老目前平均71歲,年逾古稀、情牽40年,在舞台上除了互道祝福,也一起各合唱了一曲「朋友」、「感恩的心」等歌曲,氣氛熱絡。
班友集團成立於1974年,由九位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畢業同學共同創辦。
目前班友董事長為北醫藥學系第四屆畢業的謝德夫,另外其他董事為吳金雄、黃俊彥、沈重光、林智明、黃英俊、江宗明、楊肇欽、劉宏志。 班友集團昨日同時宣布成立「班友公益慈善基金會」,進一步回饋社會。
班友表示,集團創業初期,以初階醫療耗材之經銷代理與銷售起家,早年雖篳路藍縷,卻是台灣許多醫材的開路先鋒。「班友」曾引進過台灣第一代、第一台的雷射刀,也開啟了台灣骨外科置換相關醫材的領域。
班友們強調,九位同學之所以能在商場上攜手共進40年,除了深厚的情誼外,「公平共享、犧牲奉獻」是他們秉持的精神,讓一群大學時期一起吃飯、打球同樂的兄弟,寫下一頁台灣生技製藥史上難得一見的創業史。
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執行長吳明發表示,班友集團中的九位「班友」,是少數商場上真正的異姓兄弟,難能可貴的是,從未看過這些股東們因為利益吵架,可謂絕無僅有。
寶齡藥品在美上市 大陸舉辦試劑峰會
【經濟日報╱黃文奇】
2014.09.15 04:16 am
寶齡富錦授權給美國藥廠Keryx的抗腎病新藥「Zerenex」,在美國時間9月5日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上市許可。
F*太景獲邀於美國東岸時間9月8日於美國華府舉行的ICAAC(抗病菌與化療跨學門會議)年會,發表創新藥物奈諾沙星口服劑型三期臨床試驗結果。
醫材 大陸舉辦試劑峰會
9月16日中國大陸將舉辦2014年體外檢驗試劑年度高峰會。在大陸,體外診斷行業發展迅速,截止2013年,大陸體外診斷市場已達350億美元;據預測,在未來幾年,大陸體外診斷行業將仍舊保持15%左右的增長率。
該次峰會將邀請來自大陸發改委、科技部、衛生部以及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主管。
農業 國際論壇16日登場
農委會將推動亞太及兩岸農業生技產業交流,促進產業實質合作,於9月16日假屏東農業生技園區辦理「2014國際農業生技論壇」,會中將邀請兩岸及越南農業生技之產官學研界知名專家、學者及貴賓,就動物用疫苗相關議題,進行意見交流與深入討論。
【2014/09/15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專家觀點/投資開發新藥 先做好風險管理
【經濟日報╱李鍾熙】
2014.09.15 04:16 am
整個8月,台灣生技產業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股市跌停風暴,這個風暴來襲,對台灣生技的發展就像一個小孩初次摔了一大跤,在傷痛之餘,也要從中學習,才能成長茁壯。先撇開一些股市傳言不說,我們首先應該要了解新藥開發在「臨床試驗」階段的風險及影響。
依據今年1月在國際權威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的一篇統計分析指出,過去十年在「第一期」臨床試驗的各類疾病新藥,最後獲准上市的平均機率大約是11%,「第二期」約17%,而「第三期」則大約在50%左右,其中「癌症」新藥獲准的機率又比其他疾病的新藥低,只有37%。
換句話說,一個癌症新藥即使已推進到第三期臨床試驗,每三個產品還是會有兩個不通過,失敗比率仍然相當高。更何況臨床試驗只是新藥開發所必經的門檻之一。就算新藥通過了臨床試驗獲准上市,也還有相當多案例因為市場因素欠佳,而無法獲利。因此,在投資評估時,不能只看到新藥成功可能的高獲利,而未把各項風險因素正確地納入考量,那股價就可能失真。
但反過來說,是否未通過臨床試驗就萬劫不復?那也未必。如果我們看看國際上的案例,便知道在最後被核准上市的新藥中,有一半以上都曾經在一、二甚至三期臨床試驗中被打回票。這些暫時未獲通過的產品,後來經過藥廠修改後再進行試驗,最後才順利通過。知名的肺癌藥物Iressa就是其中一個例子。相信未來台灣在新藥開發過程中,還會陸續看到一些挫折失敗的案例,但不必失去信心,還要繼續努力。
其次,新藥開發個案的風險雖高,卻可經由產品或投資組合(portfolio)來降低風險,這就是為什麼在評估一家新藥開發公司時,要看它整體產品線規劃布局(pipeline)有多少項目,進行到什麼階段。
一個有三到五項開發中新藥的公司,其未來達到一項成功的平均機率,當然比只有一項開發中新藥的公司高得多。
在歐美,雖然也可以看到一些只有單一產品的新藥公司,但由於在美國資本市場中,機構投資人(institutional investors)的比例較高,他們不但生技專業評估能力強,也都會同時投資多家公司,即使單一產品,也可因適當的投資組合而降低平均風險、提高成功機率。期待未來台灣機構投資人的比例能進一步提高,以母雞帶小雞方式,讓整體資本巿場更專業、更成熟、更有深度、更能承擔風險。
總之,一個活絡的資本市場對生技產業的發展極為重要,而更透明精準的資訊、更專業深入的評估、以及更高的風險承擔能力,都是健全生技資本市場的要相信台灣發展生技的基本優勢,並沒有因這次跌停風暴而改變,反而經此反省和學習,更了解生技產業的特性,更懂得管理和承擔風險,也才更能支持生技新藥這種「高風險、高價值」的新科技產業。
(作者是中華民國生物產業協會榮譽理事長)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