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政府的前瞻,能讓人民盼到春天?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4-23 04:07聯合報 王如玄/華夏社會公益協會理事長

新學期開始,得為弱勢學童的早餐煩惱;學期過了一半,又要為三餐不繼的孩子暑假生計來源傷腦筋,每學期看著增加的扶助人數,不免感嘆,這麼多年了,社會弱勢的處境依然未見改善。

政府編列特別預算,大開政府財政大門,將用八年八千八百億元的預算推動前瞻基礎建設,部分縣市更是搶著爭取軌道建設,還沒看到具體規劃,已是政治喊價口水滿天飛。只是想問,當大家只注意到預算分配是否重北輕南、是否分藍綠時,誰來關心人民需要的資源呢?

長年以來,總覺得國家的資源分配,多集中於看得見的硬體建設,對於需要長期投資但不見立即成效的軟體建設,似乎少了關愛的眼神。而這些被遺忘或被忽視的人才培育或社會安全建設,往往是國家發展的根本、社會進步的基石,但在政治紛擾及對立的環境下,已逐漸在一點一滴流失當中,令人擔心失去根基安定的台灣,會有能量發展經濟嗎?

我訪視過一些青少年中途之家或團體,幫助人生迷惘的青少年有一個家,也培養他們的技能,讓他們有一技之長,可以順利銜接到未來的職場,在社會上找到屬於他們安身立命的地方。但是,經營是辛苦的,每年為了經費籌措,早讓他們力不從心,若不是憑著使命感咬緊牙關,恐怕很難持續下去。

這只是台灣民間社會的一隅。如果走遍台灣,在窮鄉僻壤的社會服務團體或機構,幾乎都面臨到相同的困境,但若有一天,資源少了、服務斷了,社會弱勢又將多無數人。

台灣的教育也是一樣,人「才」就是人「財」。教育是讓弱勢可以翻轉貧窮的機會,技職教育喊了多年,但對這些在技職競賽中努力為國爭光、不眠不休的孩子們,最後又提供了什麼樣的就學及就業協助?政府有扮演好鍊金術師的角色,端出未來十年、廿年的提升人才含金量政策嗎?

有效的政策,是一個良善的社會循環,但請從「以人為本」的前瞻角度出發,而非政治撒錢的角度思考。當前面臨高齡化、少子化、教育及就業等諸多問題,影響千萬人,從前端的教育投資、中間的工作家庭兼顧保障及後端的安老支持,在在都需要重新檢討資源分配。強化社會安全網,不也是政府給人民的承諾?

如果施政是太陽,不該分你我大小,就算是陰暗溝渠,都應該照耀。更別忘了,人民的肚子是不分藍綠的,有更多人正在社會角落,卑微盼望等待政府給他們一個有希望的春天。

職場﹒政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