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恐不升息 日本股市暴跌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06 18:54 台灣醒報 記者黃敬哲╱台北報導



日本投資者不看好美國經濟,怕美元不升息將影響日本出口。(photo by pixbay free image)
分享
市場預期美元若升息恐殃及日本出口,導致最近日本股市暴跌!由於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並沒有詳細說明經濟刺激計劃,只宣布了延遲增加銷售稅。日本股市最重要的東證指數出現了三個星期以來的最低收盤價。

在出口商方面,馬自達汽車公司和日產汽車公司下降至少1.3%、本田汽車公司下跌1.9%、松下電器公司下跌2%。在金融股方面,最大的輸家是第一生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跌3.6%以及東京海上控股公司下跌2.9%。

《彭博社》訪問,東京岡三證券公司市場分析師小川義表示,東證指數在5月份上漲時顯示日本市場對美國經濟仍抱有信心,強大到足以應付美元升息帶來的成本,當時大多數投資者仍抱持著對美國升息的樂觀看法。

小川義指出,但現在新的美國就業報告出爐後,發現實際的經濟以及市場的想法之間出現了差距。且對政府刺激經濟的預期也已經消退,導致投資者沒有理由繼續購買股票。

因為日元不斷上漲,從今年年初開始,東證指數已焦頭爛額下跌了近14%,而日本雖努力實施負利率來刺激經濟,但重挫了銀行股。安倍晉三上週表示,日本將推遲增加銷售稅的計畫,因為目前日本消費仍不足以負荷更高的稅率。

目前市場注意力將集中在日本央行和美國聯準會在下週的政策會議。日本方面,投資者將留意央行是否會加重經濟刺激,以達成2%的通貨膨脹目標。在美國方面,投資者正在等待聯準會主席葉倫會議談話中為未來貨幣政策提供一些線索。

美升息時點 12月機率最高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06 04:17 經濟日報 編譯易起宇、任中原/綜合外電



美國上月就業報告疲軟效應,市場普遍認為Fed 6月已幾乎不可能升息。圖為聯準會主席葉倫。 路透
分享由於美國5月就業報告疲軟,加上英國6月23日將舉行「脫歐」公投,目前華爾街金融業者、經濟學者、投資專家及期貨市場普遍認為美國聯準會(Fed)6月已幾乎不可能升息,7月仍有機會,之後就要等到12月。
「債券天王」葛洛斯指出,6月升息的機率頂多25%。他接受日經新聞專訪時甚至預測,美國恢復量化寬鬆(QE)政策的機率有50%,其他主要國家央行也會維持QE。他指出,由於全球需求不足屬於結構性,而央行降息有其極限,因此央行所能做的就只剩下QE。

摩根大通首席美國經濟學者(前Fed官員)費洛利表示,「就業成長減緩涵蓋各產業,使市場對經濟成長動能及未來展望產生質疑」。

債券市場對5月就業數字疲軟的反應相當激烈,2年期公債殖利率劇降。利率期貨數據顯示,市場預期6月升息的機率已由前一天的22%,下降到僅4%,7月升息的機率也由55%降到29%。12月之前升息的機率都低於50%,12月則為60%;市場對二年後的預期利率為0.83%,亦即二年內只會升息二次。

據路透對華爾街首要銀行及交易商所做的調查顯示,所有受訪者都預測6月Fed將維持利率不變,因為美國5月就業數字超低,且英國將於23日舉行「脫歐」公投;不過他們仍預期Fed仍有可能在9月時升息,60%的受訪者預估今年內只會升息一次。

彭博資訊的調查指出,大部分交易商並未完全排除7月升息的可能性,須看6月就業報告是否好轉,及英國「脫歐」公投的結果及市場反應而定。

7月之後,由於美國進入大選熱季,因此部分交易商認為Fed將跳過9和11月兩次會議,等12月選舉結束後再升息。

葛洛斯受訪時還提到,他認為最近主要國家的成長預期都不高,主要是因為勞動生產性成長長期低迷。因為需求不明確,使各國企業不敢冒險做提高生產投資。

image
本周可能影響Fed決策的事件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Fed﹒脫歐﹒英國﹒公投﹒華爾街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外媒評論:長短期因素…牽動Fed決策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06 04:17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倫敦金融時報在社評中指出,Fed下應維持利率不變,一是短期因素,即英國將於23日舉行脫歐公投;二是較長期且更重要的原因,即Fed應該等到通膨確定朝向2%、甚至超過2%時才升息,而非只是預期2%目標遲早會達成就貿然升息。

首先,若英公投結果決定脫歐,將使金融市場發生一波動盪,因為投資人不僅要消化英國「脫歐」後的展望,還要考慮歐洲內部可能發生的政治不安及不確定。

美國經濟似乎仍健康成長,但5月就業數字奇差,又令各界質疑。失業率已降到金融海嘯發生前的低水準,這表示升息有理;但目前通膨率仍偏低,如果現在升息將比維持利率不變而可能使通膨失控的風險更大。

基此,Fed至少該多等六周,再考慮7月是否升息。即使公投後,由於美經濟復甦的腳步仍不確定,且通膨仍持續低於2%,Fed也沒有充分的理由繼續推動升息。

專家看法:美經濟數據差…暫時現象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06 04:17 經濟日報 編譯鍾詠翔/綜合外電

美國上周五(3日)出爐的最新就業數據難看,聯準會(Fed)6月升息的機率目前看來渺茫,但這不代表美國7月也不可能調高基準利率,當前央行官員正在評估其他經濟數據是顯現美國景氣趨緩或大致符合預期。

Fed官員去年底就說過,新增就業人數極可能趨緩,而且美國5月就業人口增幅遠低於預期,主要是電信業鬧罷工,而營建業也因天氣不佳導致新聘勞工人數減少,這些都是特殊因素。

此外,隨著勞動市場日益吃緊,勞工薪資增加、失業率下滑及勞動參與率下降,這些趨勢都符合央行官員對勞動市場的判斷。

就業報告導致美國6月升息的論點聲音變小後,克里夫蘭聯邦準備銀行總裁梅斯特4日仍強調,考量美國經濟成長升溫,通膨率一步步接近Fed設定的目標,加上當前處於充分就業的狀態,美國實應採取漸進升息的步調。

東南亞拚生育 祭租稅減免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06 04:17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東南亞國家目前普遍面臨出生率下降的困境。各國政府正多方設法使年輕人成家及生兒育女,包括提供租稅減免、提高生育補貼、及延長產假與陪產假等。政府及民間企業並舉辦「相親」派對,多種約會App也應運而生。

目前東南亞各國普遍晚婚、少育。據世界銀行統計,新加坡的總出生率2014年為1.25,最低。

泰國1.51,馬來西亞1.94,也比人口替代率2.1要低,原因是經濟快速成長,使更多年輕人進大學;另外更多女性加入職場,也使女性延後結婚。

泰國大學入學率從2000年的34.9%,提高到2013年的51.4%,同期間馬來西亞也由25.7%提高到38.5%。新加坡2004年時男性首次結婚的平均年齡為30.3歲,女性為27.3歲,10年後分別延後到31.2歲及28.8歲。

馬來西亞目前考慮對已婚者提供生育補貼,並增加產假與陪產假的天數。泰國可能明年起提高對有子女家庭的租稅減免。

新加坡從1980年代就開始採取多種措施,包括政府舉辦「相親」派對,並對家庭提供托嬰補助。

2015年為慶祝建國50周年,政府對該年出生的嬰兒提高生育補助,使全年新生兒人數增加到33,800人,創13年來新高。一些企業也在工作日為年輕人安排午餐約會,多種約會App應運而生。

馬來西亞施與得(G&G)公司一年前開始舉辦集體「相親」派對,費用約每次30美元,目前G&G已有約8,000位單身候選名單。

5月中在吉隆坡舉辦一場穆斯林男、女現場相親活動,約有140對參加。男賓穿梭於各桌,與蒙著面紗的女賓短暫談話,女賓須有較年長的親友陪同。

聊天結束後男、女賓各自提出「中意」的對象,再進行「配對」及安排約會。

一名30歲的女藥劑師,帶著媽媽來參加相親派對。她說:「我媽媽可以問我不敢問的問題,帶她來真好。」

image
東南亞各國出生率變化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馬來西亞﹒生育補助﹒新加坡﹒泰國﹒東南亞

歐洲人口老化 降低QE藥效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06 04:17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基已極盡寬鬆之能事,但歐元區經濟仍未起飛,企業營運更是利空頻傳。政策失效最明顯的原因,是歐洲銀行體系殘破,吸光了新增的流動性,卻不能把資金轉給消費者及企業。

但還有另一項原因,就是人口老化。就算德拉基能醫好銀行體系的問題,人口老化之病也去不了。歐洲人口老化比美國快;要想使經濟復甦或財政平衡,卻只能靠更少的勞工來支持大量的退休者,問題當然難解。

人口老化為何會限制貨幣政策的效果?得先從量化寬鬆政策(QE)如何能刺激經濟活動談起。

第一條路線是信用管道。理論上QE可鼓勵銀行釋出更多貸款,加上利率又低,應能刺激經濟成長。目前歐元區的貸款情況確有改善,但信用擴張仍屬溫和,主要是因為歐元區銀行業的財務仍差,且家庭也全力減債。

但還有另一項不利原因,就是老人借的錢通常較少,而歐洲年輕人口比率下降,且更晚婚、晚育,失業率也居高不下,房價飆漲更使許多年輕人只能在夢中買房,因此信用需求仍然疲軟。

第二條是風險管道:即假定公債殖利率應迫使投資人轉進股市等高風險資產。

QE已使歐洲公司債殖利率劇降,然而效應尚未真正擴散到股市,因為投資人擔心市場動盪,但人口老化也是原因之一。老人不想看到自己的投資因股市崩盤而消失,因此接近退休時通常會把儲蓄轉入公債及現金等較安全的資產。老人愈多,對本地的股票需求就愈少,使歐元區銀行及其他企業的籌資成本提高,抑制放款與投資。

最後再考慮財富管道:老人擁有的金融資產比年輕人多,因此QE引發的資產價格上漲,老人也獲利較多。但QE在歐元區造成的財富效果不如美國大。美國家庭平均三分之一的金融資產是股票,但法國及義大利僅五分之一,德國更只有十分之一。因此歐元區多數退休老人只能靠低殖利率的資產過活,又擔心退休金縮水,因此不大可能增加消費。結果不僅使歐洲央行難以刺激需求,也使所有企業受損。

特斯拉將採購三星電池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06 04:17 經濟日報 編譯鍾詠翔/綜合外電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可望將三星SDI公司列為電池供應商,打破Panasonic作為獨家供應商的局面。 路透
分享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可望將南韓三星SDI公司列為電池供應商,打破日本電機大廠Panasonic作為獨家供應商的局面。隨著電動車的銷量蒸蒸日上,特斯拉顯然想分散供應來源,降低風險。
日經新聞報導,三星SDI已有一批電池運抵特斯拉位於美國加州的研發基地,在特斯拉尚未大量採用前,這些電池將用來進行最後一次測試。

目前三星SDI公司也是德國寶馬(BMW)和飛雅特克萊斯勒(Fiat Chrysler)的電池供應商。

特斯拉未來的年產量目標為100萬輛,是去年產量的20倍,電池全仰賴Panasonic的風險太高。

因此,特斯拉一直積極物色其他供應商,南韓樂金化學公司(LG Chem)、三星SDI公司及SK創新公司也希望能從中分到一杯羹。

由於Panasonic的性能與品質優於其他廠商,原先特斯拉的電池幾乎全面來自Panasonic,樂金化學只拿下少數特斯拉跑車電池訂單。

Panasonic也有投資特斯拉在美國內華達州的電池工廠,這是Panasonic掌握的另一大優勢。

然而,南韓的競爭對手日漸趕上Panasonic,導致Panasonic的優勢不再。

特斯拉﹒跑車﹒德國﹒日本

全球大銀行縮編分拆 加速度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06 04:17 經濟日報 編譯劉雲/綜合外電



20年前由旅行家和花旗開啟的「一站式」經營模式,至此似乎已難再繼續。 歐新社
分享全球銀行業受制於更嚴格的法令,不僅縮減業務區域分布,同時也退出資本需求更高或獲利微薄的業務,將近20年前由旅行家和花旗開啟的「一站式」經營模式,至此似乎已難再繼續。
18年前,魏爾(Sanford Weill)宣告銀行業新時代來臨。當時擔任旅行家集團(Travelers)執行長的魏爾,同意與李德所領導的花旗公司(Citicorp)合併,打造全球第一家金融業超市。

1998年4月時魏爾表示:「我們的(新)公司將非常多元化,跨越眾多不同領域,因此可承受得起不可避免的經濟衰退。」

重新命名後的花旗集團(Citigroup)毫髮無傷。但市場對魏爾與李德所信奉的營運模式,信心卻在下降中。分析師已開始要求摩根大通和花旗集團等大銀行分拆業務,而銀行業規模是否過大,亦成為總統競選政見中的常見議題。

根據華爾街日報委託麥肯錫針對十家跨國銀行的研究報告,2008年這十大銀行的業務分布國家數平均為65,2015年已降至55個國家。這份報告並未包括花旗集團,理由是花旗已宣布未來幾年將在至少20個國家退出零售銀行業務。

今年來大銀行縮編的趨勢更加快速前進。巴克萊銀行(Barclays)表示將出售非洲大部分業務;滙豐控股(HSBC)計畫退出巴西,2011年迄今,滙豐在全球已結束83個業務據點。

2003年魏爾由花旗執行長一職退休,至今他仍堅信全球化的價值。魏爾受訪表示:「經濟已成為世界村,所以我們需要全球性金融機構把它結合起來。假設我們的電信系統只限於當地,而無法彼此連結,會發生什麼情況?這可不是好事。」

image
金融業員工穿搭大揭密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華爾街﹒非洲﹒巴西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監管銀行新法規…多如牛毛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06 04:17 經濟日報 編譯劉雲/綜合外電


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各國政府對銀行的監管愈來愈嚴密,制定各種法規,希望防範於未然。為應付多如牛毛的新法規,銀行只好不斷增聘法規解釋與執行人員。這個現象不論好壞,都正衝擊銀行業的內部文化。

例如美國2010年通過的「陶德-法蘭克法案」(Dodd-Frank Act),堪稱歷來最繁複的法令之一,篇幅多達2.22萬頁,從銀行應提撥資本的金額,到銀行該如何做廣告,應有盡有。

這些法規使得遵循機制成為金融業成長最快的部門,銀行大量僱用新員工,目的是確保銀行符合新的法律規章。

監管趨嚴有助於改變銀行在後危機時代的形象,讓銀行現在看來更像公共事業,從業務執行的方式,到回應主管機關的執法,都是如此。

雖然對於監管界限究竟何在仍有爭論,但各界普遍仍同意因為主管機關與銀行監管不足,導致市場崩解與事後政府金援紓困。就此而言,目前銀行業安全許多。

但如此也有代價。例如銀行停辦學生貸款和特定抵押房貸,也不再以自有資本進行自營交易,同時終止數以千計的個人和企業帳戶業務。

此外,這麼做成本非常高昂。根據聯邦金融分析公司最新研究,2013年美國資產最大的六家銀行,在達到符合法規方面共花費702億美元,比2007年的347億美元大幅上升,並將持續增加。

富國銀行(Wells Fargo)執行長斯坦普夫去年受訪指出:「監管制度的具體好處之一,就是促進強勁、資本充足和透明的金融服務業。但我們需要平衡,政治領袖必須理解,法規帶來某些始料未及的後果,終將損害消費者。」

黑石「老不休」…縱橫華爾街50年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06 04:17 經濟日報 編譯 劉忠勇

83歲了,黑石集團(Blackstone Group)策略師韋恩(Byron Wien)仍然繞著地球跑,馬不停蹄地分享他對經濟和市場的見解,也不吝分享他原本一個孤兒奮鬥,後來在華爾街縱橫逾50年的人生經歷。他能暢談一小時,不用草稿,年齡在他來看不是問題。

與韋恩相識20多年的洛茲集團(Loews)執行長提許(Jim Tisch)這麼形容他:「時間來說他已83歲,個性來說他才45歲。」「他對市場和周遭的世界充滿熱情,無論什麼時間只要跟人一談起來總是神采奕奕。他交遊廣闊,消息靈通,不斷發掘新觀點。」

曾在摩根士丹利和韋恩共事多年,現任私募基金KKR全球資產布局負責人麥克維(Henry McVey)說他個性有兩個與眾不同的特質,幽默感和好奇心。他這樣的個性無論跟客戶、企業業主、或是政府官員打交道,都無往不利。

韋恩最為熟知的,大概要屬他1986年以來每年年初都會發布的「十大驚奇」預測,從目前看來,他年初對今年的預測確有先見之明,他看淡美國經濟、美股和美元,聯準會(Fed)只升息一次,希拉蕊當選美國總統,民主黨掌握參院。不過,他猜錯克魯茲會贏得共和黨提名。

韋恩能說善道,三年前有一個主持人話鋒一轉,不問財經,轉而請他分享人生經驗上的建議,韋恩起初對岔開話題感到不悅,沒想到他一講就是12個。其中有:人脈要連得緊,不間斷地閱讀,多旅遊,退而不休。慈善目的在減輕痛苦而非散布歡樂(這點與多數富有華爾街圈內人士不同)。社區服務、醫院、教育機構能讓這世界更美好,幫助弱勢者達成美國夢。

如今他的人生經歷和建議已擴充到20個:「不要試圖贏過你的對手,要試圖與眾不同。」他也強調,很多人注重飲食和運動,卻忽略了充足的睡眠,「睡眠才是表現的能量。」

他和第二任妻子結縭37年,膝下猶虛,頗感遺憾。

他在母校哈佛大學贊助兩個教授職缺,也捐錢支持哈佛對學生的財務補助,包括一個為孤兒成立的獎學金。韋恩自己在14歲時父母雙亡,高中在學表現優異,有一次正巧有哈佛大學招生代表來訪,校方便推薦了他。

「輔導老師把我叫了去,問我:韋恩,你是我們的人選,到城裡可別鬧笑話,我的一生就此改變,」韋恩說:「哈佛當年到公立學校招募優秀學生,跟主要成員預科生互補。這是哈佛50年代走多元化的理念。」

韋恩剛結束的亞洲訪行,這次巡迴訪問了新加坡、上海、北京、香港、東京,隨即完成一篇報告:「中國經濟是走緩了,那又怎樣?」韋恩指出,他猜測中國經濟成長率為4.5%,低於官方預測的接近7%,重點在於:「若中國是接近5%而不是7%,是有很差嗎?中國每年仍能創造1,000萬個以上的就業機會。美國、日本或是歐洲在這種比率下就可以樂得成長了。」

韋恩也對中國消費深表樂觀,他引述黑石內部專家的看法說:「我們在大陸的購物商城幾年前營業額成長在18%,如今降到12%,目前是8%,但8%是相當好的數字。」

他也納入最近和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餐敘所分享的見解。季辛吉說,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打貪是要「根絕創造財富的貪腐,而非給經商方便的貪腐」,這是他交遊廣闊所吸納的卓見之一。

「季辛吉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因為他93歲了,仍保持社交且活躍其中。」他希望效法季辛吉,再活躍十年。

(取材自巴隆周刊)

image
韋恩人生經驗談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哈佛﹒華爾街﹒新加坡﹒北京﹒選美

美廣播業二哥CEO貝納堅守信念 拯救公司財務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06 04:17 經濟日報 編譯 林奕榮


image
Cumulus Media執行長貝納去年10月接下職務,她奉行兩大信念,希望重塑企業文化,讓公司財務重回正軌。 彭博資訊
分享美國第二大廣播公司Cumulus Media執行長貝納(Mary Berner)奉行「善用資源」(HABU)與「專注、負責、合作、授權」(FORCE)兩大信念,她擴張網路部門,強化市場數據分析,希望重塑企業文化,使公司財務重回正軌。
貝納女士去年10月接任Cumulus執行長後,致力解決財務困境。Cumulus的營收衰退,未來三年將有25億美元債務到期。

2015年Cumulus的淨收入減少7.5%至12億美元,第4季下滑6.2%,全年虧損5.5億美元,主因併購Westwood One的非現金減值支出,前一年則為淨利1,100萬美元。

自去年9月以來,Cumulus的股價均不到1美元;貝納和其他管理階層表示,Cumulus的454家電台,可能需要幾季才能開始產生成長所需的廣告營收。貝納表示,當務之急是為公司股東創造獲利,要做到這點,首先必須改變企業文化。

貝納指出,她上任之前的18個月,Cumulus近半數員工自願離職,公司為此每年付出數百萬美元。

她要求所有員工48小時內回覆彼此的電子郵件,每周親自撥打30通電話恭賀員工任職周年,且放寬服裝規定。今年以來,主動離職率已從去年同期的42%降至27%。

貝納經常與基層開會,會議特色是播放各地員工演出的有趣短片或歌唱集錦;她說:「有人覺得這是種軟性觀點(soft concept),他們錯了,企業文化和財務表現有直接關連。」

Cumulus正處於困境,聽眾和收聽時間都逐漸減少。然而電台的觸及率仍高於電視或智慧手機使用者,達全美人口的93%,包括6,500萬名千禧世代。只要能趕上競爭對手,仍有成長空間。

資產負債較健全的無線廣播公司已開始獲利,例如全美第四大廣播公司Entercom Communications,2015年營收成長8%,獲利增加6%。全美最大的iHeartRadio雖因2009年的槓桿買斷承受200億美元債務,導致近年來淨損擴大,但去年的營收也小幅成長。

Cumulus董事長馬可斯擁有的私募股權Crestview Partners是Cumulus最大股東,他表示,貝納若能營造足夠的正面氣氛,或許能讓債權人同意債務重組。Cumulus的公司債約有6億美元在2019年到期,2020年則有19億美元貸款到期。馬可斯說:「投資人對公司有信心,我們就能延展債務。」

Cumulus的共同創辦人及前任執行長迪奇的併購策略,使公司債台高築,也因此改由貝納接任。貝納擴張網路部門,創造提供市場數據與分析的部門,授權各地電台依據分析安排節目,19個大市場裡有17個的收聽率已經提升。在貝納的帶領下,Cumulus或許有機會再創新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