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知識的零售店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6-06 03:07聯合報 蔡文祥/交大終身講座教授、亞洲大學前校長(新竹市)

日昨報載教育部一○七年將投注六百億推動「高教深耕計畫」,規定獲補助大學須將不少於五十%的經費用於教學,引起正反兩面意見。這讓筆者回想起廿幾年前日本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江崎玲於奈來台演講說過的話:「大學不是舊知識的零售店!」這句話令我無法忘記,影響我的教授生涯至今,而這句話正是今日「大學教學與研究孰重」的解答!

這句話本意是指教授不能只拿教科書教學生零散舊知識,而是要能從事研究,獲得新知,化為教材,傳授學生,使其學識與時俱進,立於世界尖端,畢業後引領社會,往前發展,人類文明才能大步邁進。這就是大學教育的目的。反過來說,研究要有成,亦須修課充實背景,才能踏在前人肩膀上成長,這也就是博士生要通過背景資格考,再發表研究論文才能畢業的原因。要之,大學教育是「研究引領教學、教學奠基研究」,兩者無可偏廢!

可惜的是,今台灣廣設大學,五專升格科大,職教體系崩壞,社會對大學教育本質的認知漸趨模糊,乃至誤解,如下幾端。

一、認為大學應幫企業做好職前訓練,讓學生就業即上手:企業需要的新手訓練,其實就是前述的基本背景之培養,這原是職專教育的任務,但因職教體系崩解,轉向大學要求協助;雖無可厚非,但將造成大學高職化,弱化其研發能量。反過來,企業也當負起職前訓練的責任,或與大學合作,提供大學所缺職訓場所與業師。

二、認為大學是讓學生獲高學位、找好工作的學堂:這是不瞭解大學任務在於培育前瞻人才,尤其是培育有研發能力的碩博士人才,以帶領社會提昇競爭力。國外有很多頒發所謂「無論文碩士學位」的大學,其碩士生不必寫論文,只花一年修課即可畢業。我國亦時有人倡議頒授此種學位,教育部始終未同意,這是正確的。以此,整體而言,可說台灣碩士水準比外國高。

三、認為大學教師只要教學認真,不做研究並無不可:曾有大學教師因此未通過教師評鑑,將遭到解聘,學生替他不平、幫他請願。這是不瞭解大學肩負研發責任所致。試想大學若只重教學,不事研究,沒培養研發人才加入社會,也無創新成果技轉業界,國家競爭力一定下降,經濟遲滯。是以,做研究是大學教師職責,其成果受評應是合理。

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規定獲補助學校須以過半經費用於教學,惟大學從事研究計畫時,大都以碩博士生為助理,藉以指導其論文與培養研究能力,因此大學研究其實也是教育的一環!所幸報載教育部亦將提供經費支援「研究中心」計畫,惟經費切勿縮減太多當是學界所至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