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傳藝中心慶端午 龍舟賽用爬的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06 05:40 聯合報 記者林縉明、吳佩旻/宜蘭報導


image

傳藝中心昨舉辦「陸上龍舟賽」,寶寶們頭戴小龍帽,化身為龍舟,在地上爬行競速。 圖/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提供
分享冬山鄉龍舟錦標賽昨天熱鬧舉行,13支社區隊伍競爭角逐,最後由武淵隊勝出,拿下二連霸;國立傳藝中心則舉辦「龍舟爬行」比賽,寶寶們頭戴小龍造型,奔向終點,可愛模樣萌翻天;頭城鎮拔雅里社區民眾包了數百顆愛心粽,分送獨居老人和弱勢家庭。
image
冬山鄉幼兒園小朋友和阿嬤一起包粽,阿嬤負責摺粽葉,孫子添飯。 記者吳佩旻/攝影
分享冬山鄉龍舟錦標賽今年有補城村隊、太和村隊、順安村隊、武淵村隊、群英村隊、得安村隊和柯林村隊等13隊參加,其中去年奪冠的武淵隊來勢洶洶,卯足全力,順利達成二連霸。前四名依序為武淵、順安、柯林和群英,分別獲得5萬、3萬、2萬和1萬元獎金。
午後下起滂沱大雨,選手們穿上雨衣,繼續奮力划船,堅持不懈的運動精神,令人讚嘆,鄉長謝燦輝表示,冬山鄉社區龍舟隊實力堅強,屢次在縣賽創下佳績,原因就在於「永不放棄」的精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則推出寶寶「龍舟爬行」比賽,爸媽無不卯足全力在終點線搖旗吶喊,但寶寶們不是自顧自原地坐下就是越線「自由行」,還有寶寶距離終點不到1公分竟往回爬,令家長苦笑。

「端午溫馨傳情!」頭城鎮拔雅里昨結合鎮公所、蘭陽技術學院、人文國中小,邀請社區民眾一起包粽子、手作香包,在眾人合力下完成鹹粽、甜粽各400個,志工一一送到獨居老人和弱勢家庭手中。

11歲成孤兒 從油漆工到國策顧問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06 05:40 聯合報 記者游明煌/基隆報導


image
基隆市體育會理事長鄭錦洲,成功背後有人生坎坷。 記者游明煌/攝影
分享剛卸下國策顧問的鄭錦洲是體壇傳奇人物,他從愛看人家摔角,拿過3面區運柔道、摔角金牌,成為推展體育的舵手。不過,很少人知道,他11歲就成了孤兒,13歲當油漆工學徒養活自己,靠著做人不怕出身低、只要肯努力的信念,一路奮鬥向上。
鄭錦洲現任基隆市體育會理事長,8年前他以台灣體育總會理事長獲聘為國策顧問,是基隆市向中央爭取軟硬體經費的重要管道。

鄭錦洲開朗樂觀,讓人很難想到他背後有段坎坷身世。7歲父親過世,11歲媽媽也離開,國小畢業後,13歲就去當油漆工學徒,靠雙手養活自己。鄭錦洲回想當油漆工的苦日子沒有埋怨,還說,正因為油漆,手部來來回回刷牆壁,反練就他一手柔道好功夫。

當學徒僅能勉強餬口,退伍結婚後,妻子鼓勵他去上土木結構班,改變了他一生。他成為工程小包商,小有成就後,31歲才就讀成功國中、培德高中,補回學歷。

鄭錦洲從小愛運動,當油漆工時,晚上到救國團看到人摔柔道就離不開了,每晚練習發洩精力。他笑說,白天油漆擦一擦,晚上就去摔柔道,摔到鼻青臉腫也不怕。

他在市內比賽嶄露頭角,民國61年台灣省運動會,他拿下人生第一面全國性柔道金牌,之後4年又陸續拿下台灣區運會摔角競技兩面金牌。後來接手地方及全國體育會推動全民運動,為培育更多選手努力。

投身體育會推展運動40年,只要有體育活動就看到他的身影,「我以前什麼都沒有,但現在我做到了」。

他感謝人生路有很多貴人相助,這也是他長期對體育運動無私奉獻,樂此不疲最大原因;九二一大地震、象神颱風,他默默捐出近百萬給災戶,汶川地震也捐了20萬元,對震災濟貧他豪不猶豫,因為他自己也是這樣苦過來的。

和馬英九談笑間 解決基隆3大事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06 05:40 聯合報 記者游明煌/基隆報導

鄭錦洲當了8年的國策顧問,讓馬聽到「基隆人的心聲」,解決了基隆3件大事,包括成功讓基隆港埠用地降阻、打消基隆港務公司「一條龍」計畫,及讓交通部與國防部確認基隆軍港遷移到西14、15碼頭的共識,交出亮麗成績單。

鄭錦洲,8年前他以台灣體育總會理事長獲聘為國策顧問,是基隆市向中央爭取軟硬體經費的重要管道。

馬英九曾到鄭錦洲家中喝茶,是馬的民間好友,關係深厚。很多運動硬體設施經費,如國民運動中心、體育場的跑道光一路運動公園等,都是他向體育署爭取,8年共爭取3億2千萬元;每年都還有數百萬元的健跑計畫補助。

「其實馬英九很講道理,也很聽得進去民眾的心聲。」鄭錦洲對剛卸任的馬英九感受深刻,他向馬爭取了3件基隆人關心的大事,馬英九都幫忙解決了。

第一就是讓港務公司打消要做「一條龍」的服務。他說,一條龍如果成真,後端的各行各業可能都「死路一條」,生意通通被搶走了,業界陳情後,他向馬反映,馬「下條子」指示停辦,讓業者有了活路。

第二是他向總統說明降低港埠用地租金的理由,基隆港是台中的7倍,高雄的5倍,台北港的2.8倍。

民國103年,馬英九到他家時,親口承諾會調降,後來交通部宣布去年1月起調降2到5%,每年業者可省3千萬元租金。

第三是讓軍港遷移國防部及交通部有共識。鄭說,兩部開過多次會,但始終原地踏步。馬卸任前,請總統府前秘書長曾永權找來前部長高廣圻、陳建宇、港務公司等與他面對面,敲定軍港換到西14、15共識。

學豆芽菜 化危機為轉機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06 05:40 聯合報 記者吳佩旻/羅東報導


image
翻轉教育家沈芯菱(前排中)昨天在羅東展演廳演講,全場滿座,受到熱烈歡迎。 記者吳佩旻/攝影
分享羅東鎮農會百周年慶,舉辦一系列文化講座,昨天邀請翻轉教育家沈芯菱演講,400人滿座,連外國人也來聽,除了分享自身故事,也鼓勵大家面對挫折時思考「豆芽菜哲學」,奮力長得更粗壯的精神,化危機為轉機。
希望台灣工程創辦人沈芯菱,現就讀於國立台灣大學商學院博士及美國哈佛大學學程,從小出身流動攤販,透過半工半讀,自學電腦知識,架設網站幫助弱勢果農開發新市場,曾獲「總統創新獎」、「台灣十大慈善家」、「總統教育獎」等殊榮。

昨天她受邀在羅東展演廳演講,過程中融入趣味模仿,全場民眾目不轉睛聆聽,她分享農夫會用石頭壓著豆芽,讓芽根為了生長更奮力拚搏冒出頭,長得更粗壯,藉此鼓勵大家勇於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化危機為養分,活出燦爛的人生。

她還說,「成功,未必是打敗多少人,而是能幫助多少人」勉勵大家找到自己的專業,並幫助別人把事情變得更好。

她走訪400多間偏鄉學校,大同鄉讓她印象深刻,她認為,教育是改變貧窮最大的力量,鼓勵每位學生勇於表現,成為有故事的人,偏鄉不只需要硬體資源,更重要的是文化與人力的投入。

來自瑞典的聽眾johansson說,聽完心中充滿感動,願意立刻行動去幫助更多人。農會總幹事黃志庸表示,7月分將會邀請攝影家林宗評分享影像美學與樂活,8月分邀請洪蘭教授演講教養的藝術,歡迎民眾報名參加。

當寶貝 果農每天放歌給梨聽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06 05:40 聯合報 記者吳佩旻/三星報導


image
宜蘭縣以宿換宿聯盟執行長李庭蘭(前右二)和民宿業者高黎娟(左)及黃春蘭(前右一)認養梨樹,果農周而余(後)指導套袋技術。 記者吳佩旻/攝影
分享位於梅花湖附近「梨董農園」栽種近百棵黃金水梨,梨農周而余把梨子視為小孩般呵護,自創養梨秘方,大幅提升嫁接成功率,並且每天讓梨子聽音樂,長出來的梨子脆甜多汁,廣受喜愛,近年開放認養梨樹,民宿業者反應踴躍,搭配住宿用餐,讓外地遊客有機會品嘗。
宜蘭的黃金水梨名聞遐邇,但照料過程繁瑣,嫁接成功率不到五成,梨農周而余多年前自行研發技術,採無毒種植,將嫁接率大幅提升至8成,還突發奇想,在園區架設音響,每天早上6點到晚上6點放音樂給梨子聽,他笑說「梨子每天幫我生產,要對他們好一點」。

有趣的是,周而余種出的梨子果實飽滿且脆甜多汁,一推出就受到喜愛,許多人問怎麼辦到?他逗趣回答「因為愛,所以長得好」。

為了確保成本回收,也讓更多人體驗種梨樂趣,他從前年起開放30棵梨樹給民眾認養,引起民宿業者熱情響應,宜蘭以宿換宿聯盟執行長李庭蘭說,希望民宿業者推廣在地食材,融入下午茶或早餐中,讓遊客吃得健康安心,還能幫助在地小農。

民宿業者高黎娟、黃春蘭和李庭蘭到梨園參觀,體驗幫剛長出的果實套上保護袋,防止強風或暴雨把果實打落,並在一棵棵梨樹掛上認養牌,形成特殊畫面,每棵樹像是有了名字,充滿生命力。

周而余表示,一棵梨樹每年認養費用為1萬8000元,但產值絕對更高,水梨由農場代為管理,認養民眾可體驗採果,預計7月初採收,電話0939098966。

花蓮高中80年 出了2個縣長1部長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06 05:40 聯合報 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image
花蓮高中80周年校慶,表揚傑出校友。 記者范振和/攝影
分享花蓮高中昨天舉辦建校80周年校慶大會暨傑出校友表揚大會,前縣長吳水雲、王慶豐、前財政部長邱正雄等15人都在表揚之列。
首度表揚傑出校友,包括吳水雲、王慶豐、邱正雄、王靖獻(楊牧)、許士軍、張明生、許煥益、趙福厚、鄒永宏、邱達平、黃凌霄、黃水坤、吳茂昆、盧崑山、曾大仁共15人,在各行各業發光發熱,貢獻所學,造福人群;另頒發資深同仁感謝狀,在校服務35年的黃筠惠,也為校友會服務滿20年,受到校方與校友會感謝。

校慶園遊會與社團成果展,學生載歌載舞,現場炒熱氣氛,基層服務社呈現歌舞劇式舞蹈,HIGH翻全場,現場還販賣為80周年校慶所設計的書口袋、運動毛巾、胸章,為校慶添加新意。

瓶罐當樂器 敲出好聲音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06 05:40 聯合報 記者段鴻裕


image
彩虹螺旋擊樂社尤捷正、蟻美琴夫妻配合環保局宣導資源回收,以瓶罐等當樂器表演。 記者范振和/攝影
分享「我姓『蟻』,螞蟻的『蟻』。」彩虹螺旋擊樂社尤捷正、蟻美琴夫妻檔為了協助推動資源回收,收集數十個瓶罐當樂器,大展音樂創意;蟻美琴的罕見姓氏常受注意,她也開朗自稱是「花蓮唯一的『蟻人』」。
蟻美琴在10年前由台北市搬到花蓮居住,「就是喜愛花蓮的環境和生活」;因為喜愛音樂,常與愛好玩音樂的朋友相聚,也認識了來自美國的Justin Yore(中文名字為:尤捷正),兩人志趣相投,都愛音樂、愛表演,4年前結婚,2年前成立「彩虹螺旋擊樂社」,經常受邀演出,也熱心從事公益活動。

彩虹螺旋擊樂社的台美組合,讓他們的音樂展現流暢奔放的活潑動感,開朗的蟻美琴與尤捷正常在表演中融入各項創意,讓觀眾的心情也跟著放鬆、開朗。

5月12日他們受花蓮縣環保局邀請,為宣導資源回收活動開場表演,夫妻倆花了兩天時間收集保特瓶、汽水罐、玻璃紙、塑膠水管、鐵製的鍋碗瓢盆和籃子等當作樂器。

活動開始時,尤捷正以英文即興唱出《We are recycling》的歌曲,鼓勵大家回收有用的資源,隨手做環保;蟻美琴用手拍擊保特瓶等「樂器」,還把塑膠管當樂器,吹奏曲調,十分契合。

蟻美琴笑說,尤捷正在節拍中脫口而出,即興唱出這首歌,她第一次聽到,也很高興,但是平時演奏、教學仍然是以正統的樂器,這次運用資源回收物品當樂器,就是為了配合環保局進行資源回收宣導。

至於大家都很好奇的「蟻」姓,蟻美琴說,「我也不知道來源,但應該是花蓮縣唯一的蟻人。」她的家族在台北市,人數不多,她只發現高雄也有位「蟻」姓人士,但未曾謀面。

早療服務站 長濱、海端設點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06 05:40 聯合報 記者李蕙君/台東報導


台東偏鄉早療資源缺乏,台灣公益社會實踐協會不捨早療家庭常得舟車勞頓到市區或鄰近鄉鎮就診,獲得長濱國中協助設立早療服務據點長濱站,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台東辦事處,也在海端國中成立海端工作站,昨天兩地皆舉辦揭牌儀式,未來兩地早療家庭都能就近獲得協助。

台灣公益社會實踐協會表示,2年前投入東海岸早期療育服務,在成功鎮設站,但該區域幅員轄長,成功以北的長濱鄉早療家庭,即使是到最近的成功鎮接受早療服務,單趟車程至少也要1小時,而長濱鄉遲緩兒童盛行率統計約10%,遠高於全縣6.4%,長濱早療站設立勢在必行。

早療協會台東辦事處說,近年來逐步至偏鄉設點,而協會幫助的孩童約730人,縱谷地區占150人,約是服務總量2成,家長長期以來交通往返甚為辛苦,對於偏遠山區的海端鄉決定覓地方設工作站。

長濱、海端兩地早療站除服務有需求的家庭外,並有固定時間有工作人員駐站服務,將資源開放社區親子使用。

偏鄉﹒親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