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期稻收購雙軌制 崑濱伯:有好有壞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22 08:08 聯合報 記者吳政修/新營報導


image

農糧署副署長陳俊言(中)主持台南市米穀商業同業公會新任理事長黃麗琴(右)與卸任理事長杜宜展交接典禮。 記者吳政修/攝影
分享農委會農糧署副署長陳俊言昨天說,今年2期起全國挑6個鄉鎮試辦公糧收購與對地直接給付併行,讓農民2擇1;直接給付為每公頃1萬元,最快107年1期全面實施。崑濱伯表示「有好處與壞處」,有的農民擔心公糧收購會取消。
陳俊言昨天主持台南市米穀商業同業公會新任理事長黃麗琴、卸任理事長杜宜展交接典禮,他說,很多農民、糧商誤以為將全面實施對地直接給付,廢除公糧收購,其實是先試辦公糧收購與對地直接給付併行制度,希望不要引起恐慌。

今年2期作將先挑6個鄉鎮試辦,分別是北、中、南,各選1個繳交公糧率最高與最低的鄉鎮。然而,對地直接給付1萬元是如何算出來?根據調查,繳交公糧的農民收入比沒有繳公糧的多9000多元,所以對地直接給付取整數1萬元。

陳俊言強調,公糧收購與對地直接給付併行,好處是能支撐穀價、米價,不會大起大落,及穩定糧食、產量與價格。農委會還會討論試辦成效,選擇最有利的方式實施,最快107年1期全面實施公糧收購、對地直接給付2擇1制度。

崑濱伯說,有好處與壞處,公糧收購政府都要委託保管,必須付租金,沒有賣掉的公糧會壞掉,若公糧少了,新鮮米在市面上,消費者都吃到新鮮米。壞處是沒有公糧價格牽制穀價,穀價恐怕會較差。

陳姓農民說,「有1萬元現金拿也不錯,提早落袋為安」,但也有農民擔心公糧收購沒了;有農民說,公糧收購可說是農民的一層保障,不知會不會取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