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桃園西門町求新生 盼業者配合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22 07:59 聯合報 記者施鴻基/桃園報導


image
16年前,這裡滿滿是人
桃園市大廟旁博愛路早年有「桃園西門町」之稱。 記者施鴻基/攝影
分享
image

美香飯食老闆詹喬甯回想過去的繁華,對照如今沒落情況,感慨不已。 記者施鴻基/攝影
分享桃園市大廟旁博愛路早年有「桃園西門町」之稱,但近16年來開始沒落,甚至乏人聞問。博愛文創協會理事長張得均等人希望能重新打造博愛路商圈,恢復昔日榮景。
「以前開門客人就衝進來,一直做到晚上12點,現在晚餐時間一過,客人大概就沒了」。「美香飯食」老闆詹喬甯談起今昔對照,感慨不已。

近一甲子歷史老店「美香飯食」原本在東方戲院附近,35年前遷到民權路上迄今。詹喬甯說,早年桃園市博愛路、民權路是最繁華路段,人潮不斷、生意做不完。打從16年前商圈轉移,博愛路一帶的繁華開始跌落谷底,「現在每天只做12小時,營業時間還常有時間休息。」

image
桃園大廟旁博愛路希望活化爭取新生,文創業者昨天封街擺攤,吸引民眾參觀。 記者施鴻基/攝影
分享張得均說,近年大廟及博愛路周邊已由市府規畫為百年文創重點發展區,他和長美里長邱愛香等人邀請社區民眾活化老街區,將先整理環境,並在電箱及部分店家牆面進行彩繪,讓老街煥發生機。
但張得均也無奈說,整條社區都有翻轉老街的期望,但還是有業者不配合,像昨天封街辦活動,就有車輛不動如山,卡在會場中央。

昨天活動先由武陵高中熱舞揭開序幕,再由副市長王明德等人揭牌,隨即參觀各個展出的攤位。附近民眾也搬出小板凳在騎樓欣賞,或是走進各攤位吃喝玩樂。

王明德說,他就住在附近,幾十年來見證博愛路從繁華到沒落的過程,身為歷史記憶中的一份子,他也期盼再看到社區活化的成果。

記者之眼/只會複製貼上 的台灣觀光業

【聯合報/記者葉英豪】

四年前,好友問我:「台灣觀光剩什麼」?沒想到一旁觀光背包客竟笑說:「吊橋、纜車、逛夜市」。

時間過了四年了,這七字箴言,套用在現今觀光發展就跟電腦用語一樣:「COPY(拷貝)」就好了,更對各縣市觀光主事單位形同「痛打了五十大板」。

您不信?

任意舉例:當年南投縣天空之橋落成啟用,瞬間橋面串起了兩岸遊客感情交流;沒想到去年底,屏東三地門鄉「琉璃吊橋」,還沒啟用更造成遊客私闖,還偷拔走上頭琉璃珠。

如果一切順利,今年年底,號稱「全台最長」吊橋也即將在桃園重現。

就如同,台東炒紅了熱氣球觀光特色,沒想到桃園今年真的也要辦熱氣球活動。

這樣的「複製」特色處處可見,真不知道來台觀光客會不會感到錯亂?

創造「在地觀光」、提升「在地文創」!這等口號各縣市政府天天喊得震天價響,但看看民間人士忙著開創在地「皮鞋修補街」、「文創巷弄」,如果各地主事單位只想到「拷貝版」給觀光客,心中作何感想?

為了桃園觀光設想,行行好,請給「在地精品」,不要再給他們「複製品」了!

老街﹒文創﹒武陵

快LINE一下!我們「噓」要你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鄭文燦騎Ubike 訪霄裡文化廊道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22 07:59 聯合報 記者呂筱蟬/桃園報導


image
桃園市長鄭文燦(右二)與元智大學校長吳志揚(左二)騎Ubike探訪霄裡文化廊道。 記者呂筱蟬/攝影
分享
元智大學「霄裡文化廊道」探訪,昨天由校長吳志揚與市長鄭文燦各帶領團隊百人騎乘Ubike踏點,雙方並簽署合作備忘錄,未來將就青年創業等項目合作。

吳志揚表示,桃園的歷史與文化結合閩南、客家、原住民、外省以及擺夷等族群,元智校區周遭景點,保存許多在地的文化特色與景觀,元智通識教學部的老師加以研究,串聯並取名為「桃園霄裡文化廊道」。

來到22公里長文化廊道,吳志揚說,親自走一趟,就能完整看到北台灣發展歷程。廊道上有「鴻撫宮」泉州聚落、「元聖宮」漳州聚落、大火房「客家」聚落、番社「凱達格蘭」聚落,以及龍岡「擺夷」、「穆斯林」聚落。

鄭文燦說,桃園市文化薈萃,各族群都有自己的獨特性,沿著桃園、石門大圳騎單車暢遊「霄裡文化廊道」,既能健身運動,欣賞風景,也能體驗豐富多元的族群文化。

竹市60年老屋 轉型「舊城再生基地」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22 07:59 聯合報 記者李青霖/新竹報導


image
坐落新竹市大同路與中央路口的新陶芳餐館,有60年歷史,屬日據時代4層洋樓式建築。 記者李青霖/翻攝
分享
新竹市大同路108號原是60年歷史老屋,險些在都更中被拆除,市府將它轉型成「舊城再生基地」,整修後首展由交大與香港中文大學跨海合辦「【15+】建築設計聯展」;市長林智堅說,基地將開放民間文創團體規劃工作坊、講堂或假日市集,讓舊城區展新貌。

昨天交大建築所學生已進駐佈展;參與首展的學子包括交大6人、香港中大9名學子,他們以新竹市「少年刑務所職務官舍群」再利用議題,探索官舍群未來的多種發展可能性。

市府都市發展處指出,大同路108號屬日據時代4層洋樓式建築,前身是新竹知名老字號「新陶芳餐館」,因商圈沒落輾轉易手,近幾年失修閒置。林智堅上任後,覺得這棟建築很有味道,若妥善轉型會是新亮點,透過容積移轉方式,由建商捐作市府舊城區再生基地。

交大指出,香港學生今年1月曾到「少年刑務所」宿舍群現勘,再依憑文獻討論、設計,兩校師生將透過:「再社會化」、「日常生活」、「忽視的痕跡」、「經濟與文化共生」等4個面向,提出15種創意方案;5月28日和6月5日、11日3天另有「構想與實務─設計師與使用者論壇」、「官舍群實地導覽」等活動。

「大同路108號委託文創團體專業服務案」已上網公告,有興趣的團體可參與投標,即日起至26日止。

看問題/「軟性都更」… 不拆屋也留住文化

【記者李青霖】都市更新條例施行十多年來,民眾認知的都更,常限於舊房拆除重建,高樓起了、地價漲了,但是,人情脈絡變了、貧者回不去了,甚至出現文林「怨」、大埔事件風波。

事實上,還有一種都更叫「軟性都更」,新竹市大同路、中央路口的60年老屋「新陶芳餐館」轉型「舊城再生基地」,堪稱新竹首例「軟性」都更案。

每座城市發展都有生命週期,歷史久的都市,需面對經濟與物質功能衰退的發展;新陶芳餐館是新竹早期最知名餐廳,當年不管是公部門或商賈,午、晚都訂席,周邊還有酒店、名品街,人潮不停,60年前是竹市最熱鬧的商圈。

不過,隨著商圈移轉,此區逐漸沒落,建築也幾度易手,樓上荒置多年;3年多前雖有建商計畫配合東門市場更新計畫,同步都更,不過,市場業主不願意,計畫告吹;市府借力使力,協助建商在另一處都更案,以容積移轉方式,由建商回饋,把這棟老建築捐給市府,終於保留。

舊新陶芳餐館屬日據時代4層洋樓式建築,雖無巴洛克建築的繁複雕琢,在老街區也算有味,市府定位為舊城再生基地,未來還免費提供文創業者經營,融入展演、工作坊、文創小集等多元性活動,勢能帶動舊商圈的商業機能。

都市更新的手段基本上有三大面向:整建、重建與維護;「軟性都更」是美國建築學家珍.雅各提出的理論,強調城市的多樣性有4個必要條件:混合使用、小街廓、舊建築以及密集的人口,而這些條件都是維繫城市經濟活力的基本要素。

軟性都更在台灣成功的案例有台中「宮原眼科」,如今成為遊客必打卡的地方,新陶芳餐廳是新竹軟性都更的起點,值得期待。

交大﹒大同﹒設計﹒林智堅﹒文創

快LINE一下!我們「噓」要你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新竹味。市集 形塑「風城草悟道」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22 07:59 聯合報 記者李青霖/新竹報導


image

從新竹火車站、護城河、東門城到文化局的綠廊道,市府將打造成「新竹草悟道」。 記者李青霖/攝影
分享
在樟樹或小葉欖仁綠蔭下,悠閒步行、遊逛,遠方有樂音輕揚,偶爾停駐,瞧瞧多肉植物盆景、彩繪石頭或嘗嘗創意糕點,午後時光多美好!這是「新竹味。市集」場景,昨天起到6月5日,連續三周的周末、周日兩天,在新竹市文化局旁的文化公園,都有超過20攤創意小販,等著和市民一起來分享。

image
「新竹味。市集」有許多精緻的手作物品。 記者李青霖/攝影
分享「我們希望打造成新竹的『草悟道』! 」市長林智堅說,串連火車站到護城河,往西行經東門城、228公園、青少年館,抵文化局公共藝術「竹影城跡」草地與公園,將形塑成新竹的「草悟道」,讓更多人感受這城市的改變。
文化公園有成排的樟樹與小葉欖仁行道樹,昨天樹下出現各式特色小攤,有在地友善栽種小農作、多肉植物盆藝、石頭彩繪、木作、創意糕點,以及農會、環保局的藍染、布包設計及二手物製作,吸引市民或推娃娃車、或推輪椅,親子同遊。

林智堅昨天一一到各攤參觀,還買了些小物件,感受道地「新竹味」,他說,新竹市民需要更好的休閒去處,去年爭取中央補助進行護城河再生、文化公園重整等計畫,希望串成市區綠色廊道,已陸續完成,因此,整合在地小農、文創小站及在地音樂人,參與「新竹味。市集」,提供市民新遊憩場域。

市集安排獨立音樂創作者:葉子、棉花糖_katncandix2樂團,輪番上台;也邀不同類型市集手作達人現場教學,限額20組,相關訊息可上文化局、環保局官網或臉書「新竹味。市集」搜尋。

苗栗社區嘉年華…人瑞領軍 鄉長跟著跳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22 07:59 聯合報 記者胡蓬生/苗栗報導


image


苗栗縣社區趣味嘉年華昨天在苗栗巨蛋體育館熱鬧登場,公館社區團隊的表演呈現農家風情,勇奪冠軍。 記者胡蓬生/攝影
分享
image
百歲高齡的賴阿康昨天「率隊」參加,展現十足活力。 記者胡蓬生/攝影
分享苗栗縣社區趣味嘉年華昨天在苗栗巨蛋體育館熱鬧登場,全縣十八鄉鎮市的社區團隊精銳盡出,卯勁展現各地特色和風情,卓蘭鎮還由百歲人瑞賴阿康率隊前來,展現十足活力。
公館鄉社區團隊以米籮挑擔、多元歌舞詮釋農家樂,展現物產富饒景象,勇奪冠軍,也贏得1萬2000元獎金鼓勵,竹南鎮、三灣鄉分獲第二、三名;第四到第六名依序為南庄、三義、後龍,另外通霄、頭份及銅鑼獲佳作肯定。

公館鄉公所社區業務承辦人劉玹妏說,公館表演團隊來自五谷、玉谷、大坑、尖山、鶴岡5個社區,花了3周訓練,剛開始召集人馬時,大家顯得「一團亂」,但隨團隊意識逐漸凝聚,表演也愈來愈上軌道,鄉長曾美露也來參與,跟著一起跳,訓練期間大家都付出心血,冠軍可說「得來不易」。

各鄉鎮參賽的社區團隊發揮創意將地方特色、民俗風情融入化妝表演中,竹南鎮的表演呈現炮炸邯鄲爺、遶境祈福民俗,熱鬧有趣;三灣鄉團隊也凸顯三灣梨的特產,兩名小朋友扮成梨子,逗趣可愛;後龍鎮也不忘宣傳當地的特產西瓜,並邀大家參加即將舉辦的西瓜節。

縣長徐耀昌頒獎表揚優勝團隊,也致贈紅包給全場最高齡的百歲人瑞賴阿康,稱讚老人家身體勇健、氣色佳,他也鼓勵銀髮族鄉親動起來,踴躍到各地照顧關懷據點參加活動,創造彩色的樂齡人生。

南庄鄉獅山社區千歲環保團拿著廢棄鍋碗瓢盆唱唱跳跳,徐耀昌等人跟著扭腰擺臀同樂,為各社區團隊展現的活力和創意喝采,還有滾鐵圈憶童年、步步高升巧拼堆高等趣味競賽,各鄉鎮團隊卯足勁爭取佳績,現場歡笑不斷。

image

三灣鄉的社區團隊表演,凸顯三灣梨的特色。 記者胡蓬生/攝影
分享
百歲人瑞﹒南庄﹒遶境

快LINE一下!我們「噓」要你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藉唱歌練母語 苗栗近百學生尬嗓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22 07:59 聯合報 記者張裕珍/後龍報導


苗栗縣後龍鎮百姓公管理委員會推廣母語,連續5年辦理閩南語歌唱比賽,規模越辦越大,昨天在後龍國中辦初賽,近百名國中小學生秀出苦練的歌藝,廟方樂見孩子透過比賽增加與長輩的互動,扎根母語學習。

百姓公管委會重視教育,長年提供國中小獎學金、急難救助與課後輔導經費,前主委王福萬5年前有感鄉土語言流失,開辦閩南語歌唱比賽,盼孩子從唱歌中學母語,獲得學校支持,參賽人數一年比一年多。

今年的閩南語歌唱比賽初賽在後龍國中禮堂登場,共有52名小學生、31名國中生參賽,同光國小林珊慧還邀來同學伴舞,演唱黃思婷「等一下呢」,令人驚喜。

維真國中九年級余佳駿是去年冠軍,再度參賽選唱蕭煌奇的「情路無尾巷」,他說,自己是閩南人,但平時講國語居多,透過歌唱比賽反覆練習,更懂得閩南語的準確發音,也更領略歌詞美感。

百姓公管委會主委李長峰、教育小組委員葉秀陽等人認為,歌唱比賽激起孩子學習母語的興趣,成效不俗,擔任評審多年的大同高中校長蔡芸芸也發現,孩子為了學唱閩南語歌曲,增加與阿公、阿嬤互動機會,更能促進親子感情。

李長峰說,第一屆歌唱比賽冠軍是苗栗高中學生陳孟蕎,今年還圓夢出了專輯,6月5日在維真國中辦理決賽將邀她示範表演,當天還有繪畫比賽、扯鈴表演、惜福市集與各校跳蚤市場等,歡迎共襄盛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