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新財經內閣抓穩趨勢 放手一搏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24 02:0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新財經內閣即將走馬上任。各界對新閣員如何產生、出身背景、專業能力頻頻品頭論足;然而在當前疲敝的經濟之下,新內閣究竟有何等手段可以救危圖存乃至扭轉乾坤,卻罕有所聞。眼前僅有的線索,就是競選期間,在蔡英文及主要幕僚領軍之下所提出的綠能科技、智慧機械、亞洲矽谷、生技醫藥及國防產業等五大創新研發計畫。但若真奉為圭臬,以此為財經施政主軸,尚有許多疑慮,有待廓清。

這五大領域立即可以歸納出的共同特色,就是「科技」二字。綠能已將科技直接標榜出來;矽谷本是美國高科技的領頭羊,亞洲矽谷固不能相去太遠;智慧機械是目前最夯的高科技發展方向;生技醫藥在滿城風雨的浩鼎案之由諾貝爾級的中研院長領軍,其科技成分不言可喻;即使國防產業,其目標之一國機國造,更需科技實力做後盾。

但傾國家之力發展高科技產業,正是十餘年來政府經濟政策最大敗筆,已經明顯可見的後果包括:政府慷慨給予種種優惠、補貼、租稅減免,很長一段時間可以分紅配股的豐厚酬勞,加上國防役推波助瀾,使國內人才趨之若鶩,導致傳統產業飽受歧視、排擠,經營備極艱辛,造成嚴重的政策失衡。

儘管如此,經過近20年歲月的考驗,「兩兆雙星」成了「兩兆傷心」,眾多科技廠商經營困難,獲利淪至「毛三到四」,遠不及許多傳統產業。由此結果反推,若當初未孤注一擲於高科技,而讓利益均霑,人才均衡流動,台灣經濟的表現必將大不相同。

除了資源分配的偏頗失衡,高科技產業的另兩個特性也造成傷害,其一是,資產密集度與技術密集度偏高,故相同資源所能創造的工作機會,遠遜於其他產業,此與國內薪資停滯,失業率居高不下,有直接關聯。其二是,高科技產業所需高端設備乃至關鍵零組件,多操諸先進國家之手,因而不僅高度仰賴進口,且向前與向後連鎖效果相對較低;投注大量資源,對台灣整體經濟的助益也相對較小。

茲後,時髦的高科技產業不僅我們的財經官員心嚮往之,全球各國莫不競相爭逐,在極端激烈的競爭之下,鮮有不淪為紅海者。五大創新計畫中的智慧機械、生技醫藥、綠能科技等是其中最熱門的幾項,因而不數年即淪至毛利率三到四,毫不足怪。

有鑑於此,當政者在推動這五大計畫時,必須戒慎恐懼,知所趨避,莫再走入偏鋒,重蹈覆轍。相對於此,美國的「再工業化政策」就高明許多;更高明者當推愛爾蘭,其政府的職責不在選定集三千寵愛在一身的幸運產業,而是全力打造一個具有高度競爭力與吸引力的投資環境,不僅千方百計吸引各國投資者蜂擁而來,更竭盡全力主動爭取全球矚目的企業以愛爾蘭為其重要據點。

除了英語環境先天不及之外,台灣的條件絲毫不遜於愛爾蘭。我們不但據台灣海峽的要衝,居於太平洋島鍊的核心,緊扼中國大陸進出太平洋的咽喉;而且400年前即為東亞海上霸權,一甲子來全力投入國際貿易,企業經營者自一只007手提箱赤手空拳打天下,個個精明幹練;尤其除了領先對岸發展經濟數十年,台灣在法治、文化素養等方面皆擁有不可忽視的優勢。挾如此優越條件,若新政府一面去除多年的僚氣,學習南韓積極進取、勇於任事的精神;一面觀摩其先例,在法規制度、租稅優惠以及開放程度上大步更張,全力打造一個具有高度競爭力與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如能朝此趨勢堅持下去,台灣將一吐胸中積鬱,在新財經內閣引導下大放異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