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藍綠須認真思考「二月組閣權」問題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08 02:4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距離選舉僅剩一周,「多數黨組閣」議題提前浮上檯面。下周選舉結果揭曉後,到五二○新舊總統正式交接前,有長達四個月的空窗期,馬總統是否應在二月提早交出組閣權,恐怕是朝野兩黨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日前有親綠學者公開主張,民進黨一旦在總統及立委選舉雙雙大勝,蔡英文應該在二月就將「組閣權」從馬總統手裡拿過來,由她提前組閣。理由是,一則可避免政府空轉,二則可避免馬政府在兩岸等議題上暴衝,三則避免執政黨在行政或人事上大動手腳。如此高論,聽起來理直氣壯。耐人尋味的是,國民黨高層隨後呼應此議,稱一旦選舉雙輸,馬總統可能考慮提早釋出「組閣權」;詎料,此舉卻遭民進黨指為「選舉操作」,認為此議並不可行,更可能搞得「天下大亂」。

由此可見,「多數黨組閣」雖是一個理想,但一進入現實政治的情境,政治人物還是會根據自己的利害算計作選擇性解讀,從而產生各種推拒的力量。以民進黨為例,它如此急於奪取權力,又不斷譴責馬政府無能;但當執政黨有意釋出組閣權,它反而猶豫不前了。這種態度,豈非「葉公好龍」?

如果民進黨在大選取得總統又拿下國會過半,其後的四個月交接期若不想讓台灣淪為空轉虛耗,在二月新國會成立後,依慣例總辭的行政院要如何組成「看守內閣」,確是一大難題。以目前的形勢觀察,未來的發展有三種可能想像:

第一種情況是,馬總統二月提前交出組閣權,邀請在國會過半的民進黨來組閣,這當然是提前分享權力的善意表示。這種作法前所未見,卻可以創下一個良好的憲政慣例,也可以實現馬英九在二○○七年提出之「國會多數黨組閣」主張,讓政府平順滑進新一輪的交替。這點,朱立倫昨天也公開表態支持,聲明他一向支持多數黨組閣。由民進黨提前組閣,符合綠營「完全執政」的渴欲;但其間的難題是,新閣在這四個月的過渡階段,權責和得失不易釐清,和總統府如何磨合、分工也是個難題。

第二種情況是,馬總統不完全交出組閣權,但由他和新當選的總統共同協商,雙方達成君子協定,尋找一位彼此可以信任的人物出任過渡閣揆;在此過渡期間,民進黨則停止對內閣作無謂的杯葛或威嚇。這樣的方式,朝野在政權輪替間可以維持基本的互信,使行政機器不致流於空轉虛耗,對台灣社會利大於弊。問題在,藍綠能不能找到可以共同信賴的人士,且此人甘冒聲譽受損之風險出任短期閣揆,這點則不易解決。

第三種情況,馬總統不提前交出組閣權,內閣亦不依憲政慣例解散,而由同一批閣員以「看守」形態坐鎮至馬總統任期結束;或者依慣例解散後,仍然任命形象差距不大之同一批人出任。在這種情況下,未來在國會占多數的民進黨立委極可能用盡手段杯葛人事,並阻撓其施政;若果真如此,那麼未來四個月台灣政治將是一片焦土,除了空轉,還可能耗盡人民對於新政局的期待。

無論如何,我們建議朝野政黨,必須基於台灣發展和民眾福祉為先的思考,共同面對選後的新局,絕對不要以「焦土作戰」來攫取自己的利益,不要當台灣的罪人。在民進黨主政期間,國民黨曾兩度提議「多數黨組閣」,皆未獲綠營接受,因而造成「朝小野大」的困局。如今,民進黨極可能取得「完全執政」,若連這項進步性的提議也不敢面對,勢將自曝其短,證明它光說不練。

追根究柢,台灣之所以會產生漫長的四個月執政空窗期,主要是行政上便宜行事,以「節約經費」為由將立委和總統大選隨意合併舉行所致。因此,解決此問題的另一途徑,是讓總統和立委選舉脫勾,各自回到憲政的正常期程辦理,即不會產生這樣的「垃圾時間」,也不會有「誰是新民意」的尷尬爭執。更重要的是,立委和總統大選分開舉行,可以讓民眾有一段「冷靜期」,在新國會出爐後,更深層思考國家元首的選擇。至少,過去在三月下旬選舉總統,就不會有這種「政治大空窗」的問題出現。

在「二月組閣權」問題正式浮現前,朝野兩黨還有時間認真思索上述三種情境之利弊得失,請做好和解與協商的準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