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酷經濟/再啟南向 因應東協經濟共同體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08 02:49 聯合報 林建甫

經過十餘年的努力,東盟(東協)經濟共同體(Asean Economic Community,AEC)終於在去年年底正式成立。覆蓋六.二二億人口,目前經濟總規模接近二.六兆美元,排在全球第七位,充滿無限想像之機會。

東協十國發展程度差異很大,有高度發展的新加坡及中度發展的馬、泰,及相當原始的的緬甸、寮國。但強調經過歷史的磨合洗禮,透過耐心的共識建立,已經進入「矛盾中的和諧」狀態。在世人眼中,這種非正式的理解或寬鬆的盟議,具有包容的精神,更被冠上「東協途徑」(ASEAN Way)的美譽。

未來東協經濟共同體不計畫推出像歐元一樣的共同貨幣,也與歐盟免護照的申根區不同,仍會限制跨境旅行。但跨境服務,如金融和運輸等面臨的壁壘正在逐步消除中。根據《東協:願景2025》,東協經濟共同體二○一八年前取消區域內所有關稅,讓勞動力、服務業和資金在整個區域內自由移動。東協還同意提升交通基礎設施、通訊網絡和電子交易等領域的互聯互通,也將承認彼此的專業資格認證,並通過簡化通關手續、推動勞動力自由流通,提高東協作為生產基地及消費市場的吸引力。

在過去的十年當中,東協國家彼此間的貿易只占東協國家全球貿易的廿四%,比歐洲聯盟的六十%要低得多。但隨經濟的發展,這個比率就會逐年提高。以最近三年平均經濟成長率而言,十國中就有七國超過五%(緬甸八.一%、寮國七.八%、柬埔寨七.三%、菲律賓六.六%、印尼五.五%、越南五.五%、馬來西亞五.四%),有相當亮眼的表現,這也是未來成長的保證。預計到二○三○年經濟總值會擴大將近一倍。人均生產由目前四一三○美元,提高到六六一八美元。

對美中博弈而言,推動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是美國的重要貿易政策,東協經濟一體化也被視為美國政府「重返亞洲」、「制衡中國」的核心政策。中國大陸「一帶一路」也加快腳步,將透過支援基礎建設拉攏東南亞國家,看準東協作為製造業基地與帶來的龐大市場商機。東協因此炙手可熱。

升級、轉型是台商的夢想,但有人認為保有熟悉的生產模式,轉移可能是更好的路,東南亞就是現在轉移的沃土。一九九○年代台灣的南向政策,去得有點早,也有不少廠商鎩羽在蘇比克灣。今天再啟南向政策,以國家之力,輔助台商,深耕東協經濟共同體,此其時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