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部落推織布村 織娘展出被單
2015-07-18 09:42:05 聯合報 記者游婉琪/花蓮報導

砂婆礑文化發展協會為實現部落婦女推展「織布村」的夢想,邀請老中青三代織娘齊聚一堂,展出作品。 記者游婉琪/攝影
分享
砂婆礑文化發展協會籌劃的「原生好物生活創意美學展」,昨天起在花蓮秀林鄉GiwasAli展出兩個月。參展200多件作品分別來自太魯閣族、阿美族、葛瑪蘭族、布農族等各族獨特圖騰,從金工小石綴飾到可以裹身的織布被單,展覽期間還有4名水源部落媽媽示範使用傳統的地織機。

秀林鄉水源部落有太魯閣族、布農族及阿美族三大族群,砂婆礑文化發展協會為實現部落婦女推展「織布村」夢想,邀請老中青三代織娘展出具備手感溫暖的作品,彼此也交流手藝。

織布老師宋美枝說,每件傳統織品「被單」都擁有織娘的祝福,透過古老織布機的一針一線,將愛編織在織品中,跟隨兒女結婚、生子,代代延續這份溫暖幸福。

她指出,原住民織布文化多融合大地色彩元素,藉由層次感的顏色深淺變化,加上部落圖騰,展現新穎創意作品,期盼透過織品說故事,延續傳統編織技藝,讓下一代都能看到自己的織布文化,獲得更多來自「母親」的感動。
image

舊牆磚 老紅瓦 拼成中埔石硦故事牆
2015-07-18 09:42:04 聯合報 記者謝恩得/中埔報導

石硦村和中山國小,合力將舊校牆打造成故事牆。 記者謝恩得/攝影
分享
中埔鄉石硦社區與當地的中山國小合作,為學校舊圍牆改造,在社區居民、學校師生、社區規畫師及藝術家協力分工下,打造「石硦光廊」故事牆,昨天由鄉長李碧菁等人揭牌,並由小學生導覽分享「石硦光廊」故事。

石硦村是嘉135線許多風景區必經社區,今年規畫做社區入口意象時,發現在路旁的中山國小圍牆陳舊斑駁,社區人士和學校、規畫團隊討論後,決定改造圍牆成為社區入口意象,大家熱烈討論下,決定用故事牆方式,來述說社區產業和歷史人文。

昨天揭牌開幕,石硦村大動員,舞獅陣除了資深團員,兩旁旗陣都是婦女掌手,學校也訓練小小解說員。故事牆素材有在當地石硦溪的溪石、從舊牆敲下來的瓷磚變馬賽克拼貼,還有村落廢棄的紅瓦。原本將被丟棄的東西,都變成故事牆的一部分,重新呈現出世世代代的石硦居民在此安身立命,以石硦溪、牛山及鶯高山等山林為背景的村史。

故事牆還有藝術家弓牛針對石硦產業特色進行設計與創作的鐵雕燈。看似堅硬無比的7塊大鐵片,融合流線造型的社區產業圖象,晚間打燈後還有變化多端的光影畫面。image

嬤教障礙兒美髮 「學生都是我孩子」
2015-07-18 09:42:03 聯合報 記者葉臻/中壢報導

劉雙有老師(右)耐心的教導聽障生編髮。 記者葉臻/攝影
分享「每個學生都是我的孩子」,今年55歲的美髮師劉雙有,14年前開設私立東亞美容美髮短期補習班,透過勞動部桃竹苗分署的協助,教導患有精神、肢體等障礙的學生,還得一邊照顧9歲腦麻的孫子,她說,只要能幫助學生走入社會,就是最大的欣慰。
從17歲開始學美髮的劉雙有,因為喜歡分享美髮的快樂,曾幫助多所療養院的病人免費義剪,14年前開設私立東亞美容美髮短期補習班後,開始和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合作,除了一般學生外,也收容身心障礙者學習美髮,並協助他們就業。

「每個學生的教法都不同」,劉雙有說,來這裡的學生得從洗髮、按摩學起,然後才是編、染、燙、剪,有的學生光是學洗頭就得學1年半,甚至有人學剪髮學了7年,「只要他們不放棄,我就不會放棄他們」,劉雙有的班上不乏患有精神障礙、聽障、肢障的學生,占學生比例的6分之1。

罹患中度知覺失調的陳姓女生,學美髮已經3年,「劉老師很溫柔、有耐心」,讓她除了學會美髮,也學會照顧自己和幫著打理家中環境,患有重度知覺失調的李姓女生,也改掉菸癮和容易情緒失控的問題。

常被說像是女超人的劉雙有,除了要教學生,還得一邊照顧9歲的腦麻孫子,她說,孫子出生那年因為醫院疏失,溢奶造成腦部受損,原先像是植物人,近年來靠著復健,已經稍有好轉,「學生都是我的孩子」,劉雙有說,能著幫助學生考照、就業、融入社會,就是她最大的成就。imag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