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國民黨主席之爭的「三不」前提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18 01:3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國民黨主席洪秀柱。記者楊濡嘉/攝影
距明年國民黨主席選舉還有一年的時間,但現任主席洪秀柱早早表態將尋求連任,副主席郝龍斌頻頻下鄉走訪基層,前副總統吳敦義近期亦鬆口說不排除參選。在此情況下,黨內競爭態勢越發明顯,應不致重演今年補選時「一人獨大」的場景。
國民黨主席任期四年,亦即,明年八月選出的新主席,任內將遭遇二○一八地方選舉,以及二○二○中央大選;在國民黨失去政權且政治版圖嚴重萎縮的現實下,其重要性自高大於今年的主席補選。儘管輿論都把焦點放在「誰會參選」,事實上,這場選戰的「過程」與「結果」可謂同等重要。國民黨如果還是在選舉中惡性自相殘殺,不論選出誰為主席,恐怕都將走上分崩離析之路。

洪秀柱去年曾想參選總統,卻遭「換柱」之痛;吳敦義一直有問鼎大位之心,卻臨陣猶豫。兩人都必須自問且表明:爭取主席是為凝聚政黨,或為角逐總統而預為布局。原因是,主席選戰一旦演為「總統選舉前哨戰」,勢必變成一場赤裸裸的權力爭奪,也使黨內菁英被迫提早「選邊站」。如此一來,主席選舉恐怕只會加深黨內分裂,而不是促成團結。

因此,有意參選主席的人,都必須認知下列三個前提,這也是各方應該遵守的「君子約定」。第一個前提,是勿把主席選戰當成「總統的前哨戰」,而應問:國民黨現在需要什麼樣的主席?二○○八年國民黨重新執政時,外界只看到「馬英九光環」,卻未見當時擔任國民黨主席的吳伯雄為穩住國民黨陣腳所做的努力。現在國民黨的問題,就是「想當馬英九的人太多,卻沒有人願意當吳伯雄」,人人只想爭奪權力的光環,卻不願當凝聚黨內力量的魯仲連。

其次,是勿把主席選戰定位為「本土與非本土之爭」。本土與非本土,一直是綠營用來裂解國民黨的手段;遺憾的是,國民黨卻無法在現實和意識形態上整合兩者,而使裂痕不斷擴大。上次主席補選,即具有濃厚「本土非本土之爭」的意味,這種「只問血統,不論政策」的辯證方式,只徒添黨內的衝突。

綠營裂解國民黨的最佳方式,一向是從「本土」與「非本土」切入,為國民黨的內鬥和內亂增添柴火。遺憾的是,藍軍許多人卻甘隨魔笛起舞,忘記自己入黨的目的何在,忘記真正的對手是在黨外而非黨內,忘記參政的目的是在造福社會而不只為奪權。更何況,目前國民黨已萎縮成一個中型政黨,影響力急劇下降;在此情況下,還要自己分裂成兩營對打,自我消損,豈不可笑!

第三,是勿將主席選戰視為「挺柱」或「反柱」之爭。由於大選時的「換柱」風波,導致上次主席補選幾成為藍營「挺柱」與「反柱」之戰,而忘記政黨的大局何在。事實上,這種以人為主軸的選戰不僅格局太小,也讓黨內改革願景、領導能力、輔選策略等重大因素被模糊;而且,個人恩怨之戰,也令民眾厭惡。

洪秀柱上任後,在言行、政策、人事任命各方面皆有爭議,在黨產處理及立院黨團民主化等議題上,也與立委看法頗不一致,因而屢屢出現「黨團與黨部不同調」的現象。無論如何,這些爭議都不宜簡化為對個人的「挺」或「反」,而應視為黨內政策、路線、能力辯論整合之機,這才是積極的面對之道。

政權輪替以來,新政府的表現顯然不若選前承諾的美好,因而遭遇到不少瓶頸。但從幾次民調看來,民眾對蔡政府滿意度降低,對國民黨的滿意度卻未見顯著提升;這顯示,國民黨的在野表現無法獲取民眾認同。明年的新主席產生前,如果國民黨仍不能讓選民有耳目一新的感受,國民黨的聲望恐怕還會繼續下挫。主席選戰攸關國民黨能否重新再起,請角逐者作大度的君子之爭,黨員則要作聰明的裁判。

國民黨﹒選舉﹒洪秀柱﹒馬英九﹒吳敦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