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拆民政府違建? 市府:分期分類處理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18 05:58 聯合報 記者曾增勳/桃園報導
一名響應抗議男子持國旗繞經台灣民政府前抗議,高喊「中華民國萬歲」。 記者曾增勳/攝影
網友號召「拆民政府」行動,昨在警方攔檢下,只見零星抗議,一名「愛國人士」拿國旗、高喊「中華民國萬歲」表達抗議,市長鄭文燦表示,市府將採分期分類原則處理台灣民政府違建。
另有網友在何守為的臉書上留言「桃園地檢署縱容包庇台灣民政府、未審先判並收押愛國義士李承龍等4人」,準備發動網友今天下午到桃園地檢靜坐夜宿抗議。檢方表示,4人是觸犯縱火重罪,是依法辦理。
針對外界質疑台灣民政府違建為何不拆?鄭文燦表示,台灣民政府違建是縣府時列管,建物有申請特定目的事業用地,採分別處理,建物違建部分依分期分類規定處理,群眾活動依法處理。
台灣民政府遭縱火案,李承龍、何守為等4名嫌犯遭羈押,網友發起「拆台灣民政府」行動不熄火,警方擔心引爆衝突,在通往台灣民政府的路口佈署警力檢查,網友集體抗議行動取消,僅有零星個人前往抗議。
自稱曾是綠營資深黨員的盧姓男子,將抗議透過網路直播表達,他表示,台灣藍綠相互對峙「已經國不像國」,台灣既不可能統一、又不敢宣布台獨,他更對台灣民政府賣台方式不滿。
另有自稱曾在海巡單位服務的男子在台灣民政府中央會館前,拿國旗揮舞繞行一圈,並高喊「中華民國萬歲」。他表示,台灣民政府有自己的招牌、發身分證和自己的部隊,為何要中華民國警察保護。
台灣民政府﹒違建﹒國旗﹒鄭文燦﹒縱火
三天兩頭衝突 還能說無危險性?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18 05:58 聯合報 本報記者曾增勳
台灣民政府中央會館頻頻發生衝突成為社會焦點後,被發現建物是違建,眼見衝突不斷,猶如「社會秩序亂源」,市府如不執行拆除違建,就應協助就地合法,放任「不聞不管」,未來萬一引發衝突傷亡,市府能卸責嗎?
台灣民政府中央會館是市政府列管不合法的大違建,市政府卻以「無危險性既存違建,不會優先拆除」當做不執法的搪塞之詞,如何能杜悠悠之口?
市府不拆的理由之一是「無危險性」,過去台灣民政府中央會館「沒沒無聞」,違建自然「無危險性」,如今三天兩頭發生衝突及受傷事件,民政府有不特定人進出,抗議紛擾事件不停,警察疲於奔命、民眾質疑公權力不張,「市府還能繼續說是沒有危險性的違建嗎?」
市長鄭文燦以「分期分類處理」回應處理違建,意味市府現在不急著拆除違建。這種「分類」似在迴避責任,這幢違建已成社會衝突地點,市府拆除於法有據,放任不管就是棄守公權力。
違建﹒台灣民政府﹒警察﹒鄭文燦
廢棄物倒馬路 快速路便道不通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18 05:58 聯合報 記者翁浩然/後龍報導
西濱快速道路後龍鎮大山里路段98.9公里處南下便道被倒大批營建廢棄物,整條便道就像垃圾場,車輛根本無法通行。 記者翁浩然/攝影
台61線西濱快速道路苗栗縣後龍鎮大山里路段南下便道去年開始陸續被傾倒大量廢棄物,鎮公所今年5月才剛清理完畢,沒想到最近又出現大批營建廢棄物,整條便道就像垃圾場,車輛根本無法通行;公所今天將派員處理。
西濱快速道路後龍鎮大山里路段南下便道,地點較為偏僻,去年開始出現亂倒垃圾,目前宛如垃圾場,車子根本沒辦法通行,廢棄物堆上還長出雜草,成了公路奇觀,「太缺德了!」後龍鎮大山里長郭美華認為不管便道使用頻率,直接把廢棄物倒在馬路都太過分。
她去年報請公所協助清理,仍陸續有垃圾,最後連警方都加強巡邏,還是阻止不了沒公德心的「偷倒客」,還曾在垃圾中發現彰化地區選舉宣傳單,部分廢棄物疑來自外縣市,連附近土地也受拖累。
後龍鎮長朱秋隆表示,鎮公所經費人力有限,不可能24小時或加裝監視器看管這條便道,但只要民眾發現並通報異狀,清潔隊一定會馬上處理,今天會派員清理並報警備案,同時稽查垃圾內容物,「一定要設法找到無德的偷倒客!」
台北囝仔農夫夢 返台種有機草莓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18 05:58 聯合報 記者葉建宏、許政榆/關西報導
謝晉遠是留美管理碩士,在關西鎮打造新竹縣唯一的「有機草莓」園。 記者葉建宏/攝影
在台北都會長大的謝晉遠,在美國取得碩士學位後,不顧家人反對,返台後毅然投入草莓栽種,成為道地農夫;為了一圓讓土地更友善的「有機夢」,他捨棄慣行農法,不僅是新竹縣唯一的「有機草莓農」,更獲頒2016年農委會百大青農獎。
30歲的謝晉遠家住在台北市精華地帶,赴美就讀美國波士頓大學行政管理碩士,人生履歷看似風光,但他說,大學、研究所多是研讀管理類科,多半是家人的安排,難激起心中的熱情,「總覺得心裡少了什麼,沒有被填滿。」
學成返台後,他因緣際會開始研讀土壤有機污染物、病蟲害等知識,意外發現台灣栽種「有機草莓」農戶相當少;前年帶著簡單衣物,在家人強烈反對下,到新竹關西鎮,向過去曾以有機方式種植草莓的產銷班班長范綱仁學習草莓植株、施肥等。但范綱仁也提醒他,種有機草莓風險和難度高,是「無本生意」根本賺不到錢。
隔年,他又拜師竹東鎮軟橋里「頤禾園」的陳禮龍,學習肥培管理、病蟲害防治及經營模式,也決定在關西鎮東平里承租一分地栽種「有機草莓」,翻土、植株及施肥全都自己來,家人最後也被他的「堅持」感動,多次南下協助。
然而,栽種有機草莓不容易,一年來他的草莓,受蟲害、大雨影響,一分地的良率僅5成,成本、收入全打平,必須將賣相不佳的草莓,加工作為果醬,才能勉強度日,卻沒有因此澆熄他的「有機夢」。
謝晉遠將田間藍色的「貨櫃屋」,取名為「竹青亭」;他說,這是新竹縣青年農民追逐夢想的基地,也是他完成「有機草莓」的實踐地,會繼續堅持這條道路,將新鮮有機草莓,送到各個家戶。
農民﹒波士頓﹒履歷
給您按個讚/分駐所志工 邱甘妹幫警察發聲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18 05:58 聯合報 記者張裕珍/造橋報導
65歲造橋鄉民邱甘妹在造橋分駐所擔任志工,協助清潔環境多年,也體會到警察工作的辛苦。 記者張裕珍/攝影
65歲造橋鄉民邱甘妹身兼苗栗縣造橋衛生所、分駐所與社區志工,多年來樂此不疲,她認為當志工付出「讓自己心情變更好」,也讓她體會到警察工作實在辛苦。
邱甘妹20年前加入造橋衛生所志工行列,考量仍有許多地方需要幫忙,也自告奮勇擔任社區活動中心、造橋分駐所志工,一周有三天在外服務,造橋分駐所離邱甘妹住家很近,她說,來到分駐所幫忙,以清潔環境為主,像是打掃廳舍、廁所等空間,服務同時讓她更認識警察工作。
「平時在外面看不到警察的辛苦」,邱甘妹到分駐所當志工,看見警察的辛苦面,她說,民眾報案、投訴案件多,像是機車不見、火車站狗大便太多,都要找警察處理,有時一接到電話,就得立即帶著裝備出門,雖然案件多又複雜,所內員警都耐心處理,辛酸不為外人所知。
她表示,當志工幫忙分擔辛勞,何樂不為?有時遇到友人認為警察工作「很涼」,她也會替警察緩頰發聲,也希望靠著一己之力,協助清潔分駐所內外環境,「員警不用分心打掃,更能專注工作」,用心為民服務。
邱甘妹擔任分駐所志工將近10年,日前獲得縣府志願服務績優人員銅牌獎殊榮,她謙稱「自己沒做什麼」,但她認為行有餘力付出「時間一下就過掉了,心情好也沒煩惱」,多年來也影響不少人擔任志工,一起為地方盡心。
警察
怕蟲又怕摔 有機草莓栽種難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18 05:58 聯合報 記者葉建宏/關西報導
栽種有機草莓不容易,受蟲害、大雨影響,謝晉遠一分地的良率僅5成。 圖/謝晉遠提供
不灑農藥的有機草莓栽種困難,全台每年草莓產量達9千公噸,有機草莓卻占不到1成,主要原因是草莓病蟲害多、不耐碰撞,又易受雨季影響,要堅持走有機草莓夢,路途坎坷難行。
苗栗農改場助理研究員吳岱融表示,栽種有機草莓必須符合有機農作規範,以栽培環境為例,草莓田必須設置防止外來汙染的圍籬、緩衝帶等措施,灌溉水質及農地土壤重金屬含量,也都必須符合規定。
他指出,苗栗縣大湖地區草莓田密集,農友即便施作有機草莓,也易受鄰近其他慣行農法的農戶影響。現在不少人往山上獨立區域發展,一來可增加開花結果,二來可降低慣行農法的依賴,但卻也受運送等因素影響,大量草莓多銷往中盤商。
吳岱融說,草莓從栽種期開始,葉柄容易感染炭疽病,結果期又可能遭白粉病或灰黴病襲擊,雨季來臨時,又可能導致果實腐爛。若用有機方式栽種,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成本,以及良好的環境,才能栽種出有機草莓。
他解釋,台北市內湖、新竹縣關西及南投縣信義,環境適合栽種有機草莓,但因有機草莓價格高昂,消費者是否接受,還有待評估。
農地﹒農改場
里山刈稻 親子揮汗割稻收穫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18 05:58 聯合報 記者張弘昌/苑裡報導
苑裡鎮蕉埔里觀樹教育基金會「裡山塾」昨天舉行「里山刈稻」農事體驗。 記者張弘昌/攝影
苗栗縣苑裡鎮裡山塾旁稻田昨天割稻慶豐收,參加「里山刈稻」營隊親子在大太陽下,手持鐮刀「唰、唰」地揮汗收穫,再到脫穀機上小心翼翼打下一粒粒稻子,感受農民割稻辛勞與豐收喜悅。
「里山刈稻」活動成員來自各地,李姓家長從台北帶子女體驗割稻,想要讓孩子知道平常吃的「白米飯」是怎麼來的?昨天大熱天揮汗割稻,體會「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農家生活,尤其是割稻及脫穀時「唰、唰」聲響,讓人感受豐收快樂的感覺。
家長、孩童花近一個上午割稻、脫穀、曬穀,近中午在大樹樹蔭下休息,吃冰涼仙草解渴消暑氣,午餐後進行傳統客家米食「面帕粄」製作,裡山塾稻田收割稻子後,緊接著翻田、淹水整地,7月30、31日「里山播禾」插秧活動尚有名額。
此外,3天2夜「夏日食農挑戰營」營隊8月新增梯次,洽詢電話037-745200。
農民﹒520﹒親子﹒淹水
五福宮傳藝團 為「美麗家園」拚舞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18 05:58 聯合報 記者曾增勳/桃園報導
蘆竹區南崁五福宮文化傳藝團的娘子軍,彩排認真,要爭閩南文化節佳績。 記者曾增勳/攝影
蘆竹區南崁五福宮文化傳藝團,將力拚桃園市閩南文化節創意舞蹈與歌謠競賽佳績,婆婆媽媽組成的團體近來認真排練,五福宮主委陳宗賢表示,透過傳統歌謠、舞蹈創作「美麗家園代代傳」,推廣和傳承閩南文化。
三級古蹟南崁五福宮,今年向桃園市府申請開辦舞藝、歌謠、月琴、扁鼓、笛子傳統技藝人才培育,由團長邱素月、班長陳秋妘帶領婆婆媽媽信眾團員28人,組成五福宮文化傳藝團,為參加閩南文化節表演,近日全員認真排練。
陳宗賢表示,五福宮希望帶動閩南傳統舞蹈、音樂的文化傳承,邀請音樂家簡上仁作曲填詞,創作完成「美麗家園代代傳」歌謠,請來舞蹈家張淑晶編舞,包括渡河、心耕、相遇、歡慶到薪傳五部曲,透過婆婆媽媽傳藝團,為傳承傳統閩南舞蹈、歌謠文化努力。
陳宗賢說,這首創作歌謠舞蹈,描述早年先民渡海來台屯墾拓荒的奮鬥過程,一路至今與客家、原住民、新住民的族群融合,表達美麗家園需要代代相傳,希望在比賽爭取好成績。
婆婆﹒原住民﹒新住民﹒古蹟﹒張淑晶
石鎮里蓋安養院? 縣府未聽聞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18 05:58 聯合報 記者張弘昌/苑裡報導
苑裡鎮石鎮里一處農地,計畫著手辦理分割手續,地方傳出將蓋安養院消息,居民紛連署質疑反對。 記者張弘昌/攝影
苗栗縣苑裡鎮石鎮里活動中心附近農地最近傳出要蓋安養院,部分居民紛紛連署反對,質疑農牧用地怎能變更蓋安養院?縣府社會處處長范陽添回應目前未聽聞石鎮里有申設老人安養機構案,如果申設也要會同有關單位審查。
苑裡鎮石鎮里活動中心附近十多人持分農地,接獲強制分割通知,部分地方人士擔心要蓋安養院,社區發展協會、里辦公室發動連署,陳情鎮公所表達堅決反對的立場,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楊炳祥表示,預定地附近大都是農民稻田,希望有關單位嚴加把關用地變更及環境影響評估等程序。
石鎮里長楊金村表示,石鎮里里民多以務農為生,籌設安養院建案若通過,里內就有2家老人安養中心,因部分農路狹窄未拓寬,救護車經常鳴笛急馳而過,造成居民噪音困擾,也有影響里民通行安全的疑慮。
苑裡鎮公所接獲陳情,轉縣府主管機關,范陽添表示,高齡化的社會,老人長照、日間托護機構申設案增多,但目前尚未接獲苑裡鎮石鎮里有新的安養院或老人中心申請案或計畫,如果申請也必須會同農業、衛生、環保等單位,並提出審核意見。
安養院﹒農地﹒噪音﹒農民﹒長照
柿餅、茶園 鏡頭記錄新竹美景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18 05:58 聯合報 記者羅緗綸/竹北報導
新竹縣攝影者透過鏡頭記錄新竹,歡迎民眾觀賞。 記者羅緗綸/攝影
新竹縣7位來自各行業的攝影師,即日起至8月7日,在縣文化局美術館A3-A4舉辦「人文紀事攝影展」,80件作品呈現他們走入鄉間,捕捉城市發展、親情,和朝暉夕陰不同光影的新竹美景。
參展人梁朝安原本學醫,最後卻愛上攝影,2013年他背著相機完成台灣燈會紀錄;張宏君、范振康、楊金標分別在新埔、關西、竹北等地,留下柿餅、茶園等美景;于心怡愛貓,在大街小巷拍攝貓咪;邱信傑、眭正國也以鄉間、活動場景,記錄生活。
他們也邀請前輩攝影家葉裁參展;葉裁今年70歲,少年時跟著北埔攝影家鄧南光到北埔鄉下拍攝,提供台灣早期農村紀錄,黑白影像,十分特殊。
北埔﹒台灣燈會﹒貓咪﹒美術館﹒文化局
曼德拉日 5阿兜仔請警消吃捲餅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18 05:58 聯合報 記者許政榆、蔡昕穎/新竹報導
來自南非的Grace(右)響應曼德拉日,製作捲餅給消防隊員,感謝他們平日辛勞。 記者蔡昕穎/攝影
「這是我們做的捲餅,請大家吃!」昨天5位來自不同國家的朋友響應「國際曼德拉日」,端著滿滿食物到消防局金山分隊等單位,捲餅上還有南非前總統曼德拉肖像及名言「事情完成之前看起來總像不可能」,慰勞警消防人員平日辛勞。
這是電影「讓愛傳出去的」真實版!在台教授兒童美語、來自南非的Grace邀請美國、烏克蘭、蘇格蘭及台灣的朋友,為了「曼德拉日」花費2小時準備30多分捲餅及餅乾,送到消防局金山分隊、警察局關東橋派出所、埔頂派出所,「透過個人的小小行動,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Grace說,8歲以前南非的白人和黑人必須分開住、種族是分裂的,但曼德拉致力族群融合,讓國家團結。「曼德拉日」是人們在曼德拉生日當天奉獻67分鐘服務社區,以延續曼德拉超過67年對爭取人權的貢獻,許多在旅居國外的南非人都會主動發起。
「一開始以為她們是要來問路」消防局金山分隊長蔡宛錚笑說,Grace前天突然跑來分隊,問隊上有幾個人上班、能不能為他們準備午餐,並介紹曼德拉;同仁吃到這麼有意義的午餐都很開心,雙方聊到種族融合議題,也彼此分享不同國家的消防制度。
Grace提及有許多國小學生嚮往成為消防員,蔡宛錚力邀她有機會一定要帶小朋友到消防隊來參觀、上英文課。
南非﹒金山﹒警察﹒蘇格蘭﹒電影
農青姊弟創業 養蘭溫室種蔬菜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18 05:58 聯合報 記者鄭國樑/桃園報導
王藝蓉(右)、王藝達(左)姊弟不是農村二代,但投入農青工作創造「水野菜」品牌有成。 圖/青年事務局提供
桃園市「水野菜」農場主人王藝蓉、王藝達姊弟,都不是農家子弟,為了成功,他們要求每一步都要比別人扎實,以栽種蘭花等級的溫室來培育水耕蔬菜,人工撿菜的功夫下得深,為的是清楚市場區隔,希望更符合消費者期待。
「我的(水耕)蔬菜比土耕菜含水量高而且脆、甜,乾乾淨淨高品質」,王藝蓉很有自信「水野菜」的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上,更具品牌價值。
創業該從哪裡開始呢?6年8班的王藝蓉曾在科技半導體業任主管,投入青農創業不是趕流行,只是想給自己和別人更好的生活品質,投入青年農夫不只學水耕栽種還報名上電子商務行銷課,「我不是返鄉從農,沒有家業繼承,沒有退路,就得想辦法成功」。
為了打造農夫創業夢,姊弟在大園區租了3分地,還向銀行申請青年創業貸款構築溫室以及農舍,心中的藍圖很清晰,王藝達負責種菜王藝蓉負責行銷,從實體通路到網路行銷,2014年底草創隔年量產,農場投入市場半年後看見損益平衡,現在每天產出500包的蔬菜。
「我要努力讓自己更賺錢,可以同時進行加工品」,王藝蓉說蔬菜麵、蔬菜餅乾都可以做,但是新品牌要再增加更多新通路。她向青年事務局諮詢有那些可以利用的資源,了解後決定報名電子商務課程,學習如何在網路上賣菜,課堂還認識更多週邊產業異業結盟機會。
農青工作雖辛苦但姊弟樂在其中,「跟人家說我是農夫,大家都很尊敬我」,王藝蓉、王藝達強調所有的辛苦都只是過程且存在風險,「但是破釜沉舟了」,希望政府多輔導優質品牌,讓青農創業容易被看見。
創業
廣角鏡/少年ㄟ來吃冰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18 05:58 聯合報 文/陳俊智
圖/警方提供
龜山警分局昨天舉辦吃冰淇淋比賽,消暑程度破表! 小朋友一字排開,每人以5盒冰淇淋、在最短時間吃完獲勝,小朋友競相比速度,享受酷夏中的清涼。
公告版位
- Jul 18 Mon 2016 14:54
桃竹苗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