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安保法與反戰的「流」
2015-07-18 02:00:55 聯合報 潘襎/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系主任(宜縣冬山)
十六日,日本社會發生兩件事,看似毫無關係,但對台灣而言,卻是充滿著矛盾、五味雜陳。日本通過憲法改正,允許海外派兵;持中華民國國籍的王震緒獲得日本文學大獎直木獎,成為繼邱永漢、陳舜臣之後的第三人。
安倍政權處心積慮試圖修憲,此前已透過媒體不斷放話,如二○一四年二月十二日在眾議院預算委員會,答覆有關「集體的自衛權與憲法的關係」講演時,他說:「我是最高責任者,既然我是責任者,對於政治諮詢,我有責任,因此我們在選舉中接受國民審判。」這種言論自安倍再任總理以來,反覆出現。
七月四日訪日時,驚見報紙報導近五年來偵察到「非法」進入日本領域的「衝突事件」次數,俄羅斯在二○一○年為二六四次,一四年升高到四七三次,將近兩倍;中國則是二○一○年為九十六次,一四年高達四六四次,近乎五倍。
俄、日有北方四島領土問題;而中日間除釣魚台群島海域,還包括領空中線紛爭。這樣的數據公告,乃是為了十六日強行通過海外出兵權作為鋪陳。
雷曼兄弟引發金融風暴,美國國力大不如前;近年為了重返亞洲,亟須日本協助。日本因勢利導,逐步升高軍事部屬;即將在距台灣最近的三座島嶼駐軍,分別在宮古島布署飛彈部隊八十人、石垣島布署飛彈部隊五百人、與那國島布署監察軍事人員一百五十人。
日本這幾年來,為因應中國崛起,不斷醞釀修憲,希望海外出兵獲得憲法保障。然而,民主國家的悲哀以及弱點因此暴露,安倍的「國民審判」只有等到下次選舉才能反映,可以無視當下日本國民的抗議。
宮崎駿封刀大作《風起》中,讓我們嗅到戰爭的破壞力。他採用人道反省的力量,訴說戰爭的恐怖與驚人破壞。大江健三郎不斷疾呼,抗拒憲法修訂。然而,戰爭已遠,戰後第三、四代已然不知戰爭為何物。
隨著二次大戰「勝利」、「終戰」七十周年慶典到來,各地以不同史觀、心情來詮釋這場傷亡最大的全球戰役。對於戰爭的檢討,也逐漸回歸到人性探討,齊邦媛數年前出版的《巨流河》,以親身見證人的身分,敘說大時代的巨變,抗戰前後的激烈動盪,國民政府來台作為等,引發熱烈討論。齊邦媛今年獲得亞洲學會終身成就獎,筆下事件給人哀而不傷的感受,對於戰爭的本質保持清醒的頭腦。王震緒為知名神話學者王孝廉公子,祖上山東人,從祖父口中聽到抗戰的顛沛歲月的點滴,是一部反戰著作。
王震緒著作《流》的「流」,在日文中意味著水流的「流」,同時也意味著人類意識的「流動」,也意味著歷史的「時勢推移」、「脈絡」。今年獲獎卻是憲法改正之際,是矛盾還是偶然呢?
為了使人不忘記歷史教訓,兩千年前司馬遷寫作《史記》有言:「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歷代過失至今依然不斷發生。區域衝突逐漸升高之際,我們的「人道主義」,面對權力的踐踏能發揮什麼作用呢?越是這股「遺忘歷史」的權力反動之際,我們更加崇敬這批依然保存清醒頭腦,冷靜地反省戰爭本質的人們。
面對亞洲這股合縱連橫的局勢,切莫忘記戰爭為全人類帶來的災難,也切莫忘記先人抵禦戰爭所付出的心力與重大犧牲。
國民黨的低調慶祝、民進黨的冷眼旁觀,真不知道今夕是何夕?當我們冷漠面對嚴峻局勢之際,似乎戰爭的危機就在身旁!
公告版位
- Jul 18 Sat 2015 19:33
日新安保法與反戰的「流」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