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觀天下/「巡弋狙擊手」與反恐戰爭
2015-06-06 03:28:04 聯合報 張佑生
美國布朗大學本周公布調查,指出二○○一至二○一四年,在阿富汗及巴基斯坦因戰爭死亡者至少十四萬九千人,十六萬二千人重傷。
「喔」還是「哇」?看到這些數字,直覺反應是甚麼?或根本無感?
沒有特別感覺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無人機。
「九一一」事件後,美軍執行的「目標鎖定狙殺」(targeted killings)任務中,據說百分之九十五係由無人機完成。
剛在台灣上映的好萊塢電影「巡弋狙擊手」,正好討論到無人機的議題。伊森霍克主演的F─16飛行員被留在內華達州基地操作無人機,到巴基斯坦及阿富汗上空用單枚造價約二百萬台幣的地獄火飛彈,狙殺上級認定的恐怖分子。轟炸一次還不夠,趕來搶救的,送葬的,統統殺無赦。
中校教官告訴這批「殲敵於千里之外」的巡弋狙擊手,美國空軍訂購的無人機比戰機多。軍方喜歡咬文嚼字,甚麼外科手術式攻擊、排除威脅,「別搞錯,我們是在取人性命,不是打電玩。雖然長官不想承認,但我們的作業是按Xbox設計的。」
《東方主義》作者薩依德很早就指出,西方國家透過數字化和妖魔化的方式,抹除中東人民的身分,造成外界閱讀阿拉伯世界大量傷亡的訊息時,感覺不痛不癢。然而,反恐戰爭要打下去,必然少不了巡弋狙擊手。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