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全台文面耆老剩4人 田貴實跟生命賽跑記錄消失的歷史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9-21 16:29聯合報 記者徐庭揚╱即時報導
以「再不做就來不及」的心態,文史工作者田貴實20多年來長期研究記錄「文面」歷史,致力使更多人認識並瞭解文面傳統與文化,今年榮獲第24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原住民族獎,將於10月14日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演藝廳授獎。
田貴實自民國82年始,記錄口述歷史並拍攝紋面照片,走訪1千多個泰雅人居住的村莊和部落,留下幾百幅珍貴的影像紀錄。然而文面耆老逐漸凋零,從200餘名到目前僅剩4人,分別為花蓮縣籍陳清香及移居台北市林智妹等,苗栗縣籍為簡玉英及柯菊蘭,而花蓮秀林鄉98歲的長者陳清香,早已臥病在床多年。
田貴實表示,文面耆老採訪初期備受挫折,部落耆老早期觀念認為被攝者靈魂會被帶走,因而抗拒受訪,經過長久的努力,耆老們才接受攝訪並視為己出。他也說,這些耆老都是1920年代出生,每天都在跟長者們的生命賽跑,祈禱祖靈再多給他一點時間。
花蓮文化局表示,「文面」是泰雅族人最重要的生活禮俗,當泰雅族人長大成人時,男子必須會狩獵,女子必須會織布,才有資格在額頭及兩頰刺下條紋狀青黑色的紋面。而勇敢及技藝超群的泰雅男女才有資格在手、足等其他部位刺下特定的花紋,泰雅族人視為榮耀的象徵。
日據時期執政當局的明令禁止,使得「文面」傳統走入歷史,文面老人逐漸凋零,文面的紀錄顯得格外重要。
花蓮縣政府於98年7月9日審議通過,將文面傳統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並於2年前審議通過新增鄭好妹及林智妹為保存者,去年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贊助出版「永不消失的榮耀印記」,盼民眾更加瞭解與尊重即將消逝的文面文化。
文史工作者田貴實走訪1千多個泰雅人部落,留下珍貴的影像紀錄。圖/翻攝田貴實臉書
文史工作者田貴實走訪1千多個泰雅人部落,留下珍貴的影像紀錄。圖/翻攝田貴實臉書
文史工作者田貴實(左)20多年來長期研究紀錄文面歷史。圖/文化局提供
文史工作者田貴實(左)20多年來長期研究紀錄文面歷史。圖/文化局提供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9-21 16:29聯合報 記者徐庭揚╱即時報導
以「再不做就來不及」的心態,文史工作者田貴實20多年來長期研究記錄「文面」歷史,致力使更多人認識並瞭解文面傳統與文化,今年榮獲第24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原住民族獎,將於10月14日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演藝廳授獎。
田貴實自民國82年始,記錄口述歷史並拍攝紋面照片,走訪1千多個泰雅人居住的村莊和部落,留下幾百幅珍貴的影像紀錄。然而文面耆老逐漸凋零,從200餘名到目前僅剩4人,分別為花蓮縣籍陳清香及移居台北市林智妹等,苗栗縣籍為簡玉英及柯菊蘭,而花蓮秀林鄉98歲的長者陳清香,早已臥病在床多年。
田貴實表示,文面耆老採訪初期備受挫折,部落耆老早期觀念認為被攝者靈魂會被帶走,因而抗拒受訪,經過長久的努力,耆老們才接受攝訪並視為己出。他也說,這些耆老都是1920年代出生,每天都在跟長者們的生命賽跑,祈禱祖靈再多給他一點時間。
花蓮文化局表示,「文面」是泰雅族人最重要的生活禮俗,當泰雅族人長大成人時,男子必須會狩獵,女子必須會織布,才有資格在額頭及兩頰刺下條紋狀青黑色的紋面。而勇敢及技藝超群的泰雅男女才有資格在手、足等其他部位刺下特定的花紋,泰雅族人視為榮耀的象徵。
日據時期執政當局的明令禁止,使得「文面」傳統走入歷史,文面老人逐漸凋零,文面的紀錄顯得格外重要。
花蓮縣政府於98年7月9日審議通過,將文面傳統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並於2年前審議通過新增鄭好妹及林智妹為保存者,去年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贊助出版「永不消失的榮耀印記」,盼民眾更加瞭解與尊重即將消逝的文面文化。
文史工作者田貴實走訪1千多個泰雅人部落,留下珍貴的影像紀錄。圖/翻攝田貴實臉書
文史工作者田貴實走訪1千多個泰雅人部落,留下珍貴的影像紀錄。圖/翻攝田貴實臉書
文史工作者田貴實(左)20多年來長期研究紀錄文面歷史。圖/文化局提供
文史工作者田貴實(左)20多年來長期研究紀錄文面歷史。圖/文化局提供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