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學測延後…多元入學 為何需多次測驗?
2015-09-22 01:23:57 聯合報 蔡炳坤/前台中一中、建國中學校長(台中市)
大學多元入學制度,繁星推薦有助於高中職均質化、均衡城鄉差距,以利推動十二年國教。申請入學有助體現多元智能、學生適性揚才,以利及早確定志向,基本上都是值得肯定的。然而,相關的後遺症也隨之而起。

首先是「高三不完整學習」的困境,高三學生上學期可說是兩頭燒(舉頭趕進度,低頭備學測),好不容易寒假考完學測,下學期才是煎熬的開始,申請入學備審資料費時、面試南北奔波、備取等待忐忑不安、無法專心聽課、要不要參加指考陷兩難,甚至有學生患得患失,已經準備重考了。至於已錄取大學的學生,也無心再上課,高三任課教師最能體會「學生為難」與「教師難為」的箇中滋味。

其次是「申請入學的公平性與鑑別度」備受挑戰,有華麗的備審資料、具備各種才藝與比賽經驗的人,在甄選占優勢,還能獲得多校錄取;但也有人連報名費都繳不起,更別提一些出國遊學才有的經歷與視野,難怪被批評是「多錢」入學,顯然對高社經地位背景的學生比較有利,如今名額已過半,公平性的質疑自然浮現。

至於申請入學「適性揚才」的初衷,也開始鬆動,台大今年有一百多人註冊完就休學,其中六十人是透過個人申請錄取。原因至少有二,一是申請入學的備審資料或面試都須花費較多時間,當人數少時比較能夠做到,當人數多時困難度相當高;二是在少子女化衝擊下,各校面臨招生壓力,搶學生當然要搶在前面,紛紛提高申請入學比例,未必是為了適性揚才。申請入學的鑑別度也受到挑戰。

學測與指考兩試合一於五月間舉行之議,已經討論好一段時日,個人認為,「多元入學」主要精神在於多資料、多管道、多元機會,並不一定需要多次考試。將學測與指考兩試合一,可以有學測的題型、可以有指考的命題方式,也可以有不同類組選擇考科的設計。考後,繁星推薦、申請入學、考試分發等管道依序進行,各校系基於取才考量分配比例,適度增加繁星推薦名額,以均衡城鄉;真正落實申請入學資料審查與面試,以適性揚才,兩個管道加起來以不超過五十%為原則。換言之,仍有一半以上名額留作考試分發之用,既符合公平,也兼顧正義。實施最佳時機則與十二年國教課綱同步,也就是十二年國教課綱首屆高一學生,適用兩試合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