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汾陽堂整修 重現60年前古厝
2015-09-21 07:37:07 聯合報 記者莊旻靜/竹北報導
汾陽堂坐落在精華地段,古雅的身姿與周邊現代化的建築,形成強烈的時代對比。 記者莊旻靜/攝影
分享新竹縣歷史建築汾陽堂,位在竹北市文興路上,歷經兩年整修期間,昨天舉辦竣工儀式,不僅重現古厝風華,也擺設郭家族人曾使用過的器具與文物,重現一甲子前的農村生活場景。
汾陽堂位在台科大都市計畫徵收開發範圍內,不過因郭氏族人亟盼保留,在民國93年間劃入公園預定地,並保留原屋。台灣郭氏克明公派下族親會家族凝聚力強,理事長郭登城說,至今每月最後一周,仍固定有族人親友定期打掃、維護。
此次開放後,也增設文物器具還原當時生活場景,包含郭家曾使用的八卦床、農忙時的廚房,還有圈籠養雞、菜色等。昨天不少族人回到故宅,有人回憶改建後的廂房曾是新婚的新房,族人郭林楙也說,現在淨空的橫梁上方,也曾做為儲物的隔間,滿滿回憶湧現心頭。
台灣郭氏克明公派下族親會榮譽理事長郭双發說,先祖為六家地區佃農,汾陽堂為祖父郭林健約民國45年興建,距今已60年歷史。負責修復工程的建築師林志成指出,汾陽堂採取「半磚」堆疊,在族人建議下,保有當初建造的風格。
古雅的汾陽堂與周邊現代化的建築,形成強烈對比,昨天縣長邱鏡淳、文化局長蔡榮光、交大客家文化學院長張維安等人均出席竣工儀式,並走訪汾陽堂。
文化局昨舉辦104年古蹟日活動,藉由闖關,帶領許多親子走入老宅,未來也將帶動周遭聚落,形成帶狀歷史巡遊,民眾可沿著高鐵六家站循水圳走訪,從東向西有4處宗祠堂分別是東平問禮堂、林家祠、新瓦屋、紅磚厝汾陽堂,了解竹北舊時農村、水圳和古厝,找尋「文化綠廊」。
天藍色新圖館 福連國小擁書海
2015-09-21 07:37:08 聯合報 記者張芮瑜/新北報導
福連國小新圖書館明亮童趣,吸引學童前來借書閱讀。 記者張芮瑜/攝影
分享在新北市貢寮區福連國小,湛藍的不只天空和海洋,學生還能在蔚藍色調的新圖書館中,徜徉書海。在國際扶輪社的捐助下,福連國小的新圖書館19日啟用,全校15名學生開心地扮成螞蟻雄兵,從教室將書冊一落落接力搬到新圖書館,場面熱鬧又溫馨。
今年年初,保安扶輪社社長郭哲華帶領社區服務主委及社友們參訪福連國小,與校長施智元對談時,發現校內圖書館設備老舊,無法吸引學生閱讀,萌生整建心意。
扶輪社發動企業募捐募得50餘萬元資金,整建福連國小新圖書館,小巧精緻的圖書館配合校外藍天藍海景致,也採天藍色,圖書館內還有一頂小小「榮譽帳篷」,學童可以窩在帳篷內讀書,十分搶眼。
19日福連國小辦圖書館啟用儀式,校長施智元說,福連國小特色是「極低海拔」,操場走出去就是大海,這回新圖落成,嶄新空間轉移學童目光焦點,不少學童都迫不急待衝進去體驗。
保安扶輪社社長郭哲華則說,來到福連國小,讓他了解偏鄉不只存在於花東地區,新北市雖為直轄市,仍有許多中央觸手不及的角落,希望這次捐贈圖書館,能深化孩童閱讀習慣。
新落成的圖書館,降低館藏書櫃高度,提高學生翻書率,還改善閱讀區舒適度、擴大展演平台面積、增設電腦查詢區、增加閱讀區座位數量,同時也改善圖書服務台動線。
圖書館整建,正好也將書籍汰舊換新,許多舊書讓學童拿回家閱讀,將閱讀習慣帶回家中;施智元說,「目前校內藏書約5750本,校內學生15人,則人均擁書率近380本,算相當高。」
天藍色新圖館 福連國小擁書海
2015-09-21 07:37:08 聯合報 記者張芮瑜/新北報導
福連國小新圖書館明亮童趣,吸引學童前來借書閱讀。 記者張芮瑜/攝影
分享在新北市貢寮區福連國小,湛藍的不只天空和海洋,學生還能在蔚藍色調的新圖書館中,徜徉書海。在國際扶輪社的捐助下,福連國小的新圖書館19日啟用,全校15名學生開心地扮成螞蟻雄兵,從教室將書冊一落落接力搬到新圖書館,場面熱鬧又溫馨。
今年年初,保安扶輪社社長郭哲華帶領社區服務主委及社友們參訪福連國小,與校長施智元對談時,發現校內圖書館設備老舊,無法吸引學生閱讀,萌生整建心意。
扶輪社發動企業募捐募得50餘萬元資金,整建福連國小新圖書館,小巧精緻的圖書館配合校外藍天藍海景致,也採天藍色,圖書館內還有一頂小小「榮譽帳篷」,學童可以窩在帳篷內讀書,十分搶眼。
19日福連國小辦圖書館啟用儀式,校長施智元說,福連國小特色是「極低海拔」,操場走出去就是大海,這回新圖落成,嶄新空間轉移學童目光焦點,不少學童都迫不急待衝進去體驗。
保安扶輪社社長郭哲華則說,來到福連國小,讓他了解偏鄉不只存在於花東地區,新北市雖為直轄市,仍有許多中央觸手不及的角落,希望這次捐贈圖書館,能深化孩童閱讀習慣。
新落成的圖書館,降低館藏書櫃高度,提高學生翻書率,還改善閱讀區舒適度、擴大展演平台面積、增設電腦查詢區、增加閱讀區座位數量,同時也改善圖書服務台動線。
圖書館整建,正好也將書籍汰舊換新,許多舊書讓學童拿回家閱讀,將閱讀習慣帶回家中;施智元說,「目前校內藏書約5750本,校內學生15人,則人均擁書率近380本,算相當高。」
圓友思鄉情 她雕「不會壞月餅」
2015-09-21 07:37:10 聯合報 記者程遠述、洪上元/連線報導
她的餅 木頭做的陳宜利的木刻月餅上,有著「花好月圓」、「平安喜樂」字樣和傳統月餅花紋,外觀逼真。 記者程遠述/攝影
分享聽過不會壞的月餅嗎?豐原42歲的創意小學堂負責人陳宜利,因國外友人一句「想回家吃月餅」,激起她的創意,用CNC技術雕刻木頭,雕出不會壞的木製月餅,不僅能寫下心意,還有天然木頭香,別具文創巧思,成為今年秋節最吸睛的「月餅」。
龍井區農會今年首度結合在地農產業,推出番藷味月餅,名為「龍井藷韻」月餅禮盒,經過吉園圃認證大成本製作,希望能讓民眾吃到安心的在地好物。
陳宜利和哥哥經營創意小學堂,以CNC(電腦數值控制工具機)技術結合小型雕刻機常做出許多木製文創品。陳宜利說,旅居海外的朋友向她說想念台灣月餅,寄出多次卻卡在海關,才靈機一動,想自創「木刻月餅」,研發3年多才成功。
木刻月餅要先製圖、放到電腦3D繪圖,再排機器的刀路雕刻,最後手工打磨處理,製程十分費工;她要求不上色、不破壞木頭紋理,保留木頭自然風味,讓每顆木月餅都獨一無二。
木刻月餅一推出,已成為創意小學堂吸睛商品,不少網友詢問。創意小學堂表示,月餅上有「花好月圓」、「平安喜樂」字樣和傳統月餅花紋,背後能刻上客製化小語,今年採用香杉木製作。民眾可上創意小學堂臉書粉絲專頁「Nry sylvia創意小學堂-豐原店」了解。
龍井區農會總幹事林裕議表示,龍井有特殊的紅土土壤,讓地瓜果肉特別結實甘甜,做月餅的地瓜使用66及57號,其中66號屬紅色地瓜,較黃色鬆軟,互相搭配下口感層次更細緻豐富。
龍井農會指出,月餅禮盒數量不多,只提供在農會窗口與據點預購,推出後已搶訂2000盒,所剩數量不多,民眾可到農會辦事處訂購或電話洽詢04-26399157。
牛稠溪蘆葦花開 森鐵馳騁白雪中
2015-09-21 07:37:12 聯合報 記者呂慧瑜/嘉義報導
入秋後,森鐵竹崎站1號鐵橋下牛稠溪床開滿白茫茫蘆葦花,搭配森鐵過橋之景,美得令人摒息。 圖/鐵道迷深海魚提供
分享
入秋後,阿里山森林鐵路竹崎站的一號鐵橋下牛稠溪,開滿白茫茫蘆葦花,讓森鐵有如在白雪中行駛。
蘆葦花昨天盛開,一早便吸引許多攝影愛好者前來卡位取景,也讓原本旅客較少走的熱門觀光景點竹崎親水公園後端,再添一處季節限定新景點。
遠近馳名的嘉義縣觀光景點竹崎親水公園,許多遊客慕名前來,卻少有人知道,公園末端就是阿里山森林鐵路的竹崎火車站。而入秋後公園旁的牛稠溪,開滿白茫茫的蘆葦花,吸引前來踏青遊客,沿著溪邊堤防走到最後端。
「哇,怎麼會這麼美!」,如同發現新秘境般,遊客見到眼前森鐵阿里山號火車,經一號鐵橋時,搭配溪流下盛開的白蘆葦花之景驚呼,如此難得的美景就在身邊,隨意拍攝捕捉,每張都如明信片般漂亮。
聽到火車鳴聲嘟嘟響,就知道列車快到了,鐵道迷賴國華表示,想拍出森鐵美景,對地理環境的事先準備是相當重要的,建議上午向西拍,可連同親水公園弘景橋入鏡,下午則向東,拍到的山景角度最美。
為猛禽爭取一片天 「老鷹公主」 婚紗照也追鷹
2015-09-21 07:37:13 聯合報 記者翁禎霞/屏東報導
追鷹人林惠珊年底將步入結婚禮堂,她的婚紗照,不忘穿著老鷹紀念T恤入鏡。 圖/攝影小子提供
分享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老鷹想飛」紀錄片即將搬上大螢幕,追鷹多年的林惠珊不但四處奔走宣傳,準備在年底結婚的她,還與另一半把老鷹圖騰穿在身上拍攝婚紗照,期待老鷹重回台灣的天空。
林惠珊是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的研究助理,從事鳥類調查超過10年,受追鷹人沈振中老師的影響,近年更把焦點放在老鷹身上。
「每追鷹一次,就愈覺得該為老鷹發聲,為牠們多爭取一片天」,林惠珊說,老鷹是最接近人類的猛禽,在近年追鷹的過程,她和其他研究人員經常目睹老鷹受到農藥的摧殘,「看著牠們因中毒而倒下」,那是最讓研究人員心痛的一刻。
為了監測老鷹,她和研究人員經常來回山林計算著老鷹數量,只要發現老鷹的數量又減少,她就會擔心「是不是又有老鷹回不了家」?
由導演梁皆得掌鏡的老鷹紀錄片「老鷹想飛」預計11月上映,片中主要突顯台灣老鷹消失的原因,除了主角追鷹人沈振中外,被稱為是「老鷹公主」的林惠珊,最近已成了影片的頭號宣傳員,連自己拍攝婚紗照時,還把老鷹穿在身上。
「老鷹已經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林惠珊透露,自己是在雪山做高山鳥類調查時,認識了研究兩棲爬蟲類的另一半,兩人都支持彼此的研究,在拍攝婚紗照的過程,老鷹自然成了不可缺的主角。
她希望透過紀錄片能讓更多人了解老鷹,並意識到農藥對環境的危害,「為台灣的老鷹留一片天吧」!
養6年逾15台斤 請叫牠「虱王」
2015-09-21 07:37:15 聯合報 記者黃煌權/布袋報導
布袋漁業生產合作社舉辦「虱王爭霸」賽,重量組由劉鎧郴(左一)所飼養重達15台斤1兩的虱目魚拿到冠軍。 記者黃煌權/攝影
分享由布袋漁業生產合作社舉辦的「虱王爭霸」賽,昨天在布袋好美里3D立體彩繪村舉行,重量組由漁民劉鎧郴所飼養重達15台斤1兩的「超級大虱目魚」奪冠,許多遊客紛紛搶著拍照,劉鎧郴說,這隻虱目魚他養了6年。
這隻「虱目魚王」最後以1萬2000元,義賣給中埔鄉朱姓鄉民,再將義賣所得全數捐給好美國小,作為學校營養午餐費。
主辦單位表示,去年冠軍虱目魚重量僅10台斤8兩,今年足足重了4台斤9兩,明年想要超越這隻「虱目魚王」重量,難度頗高。
主辦單位考量好美里已是全國知名3D立體彩繪村,遊客非常多,今年將比賽地點移到好美里舉行,吸引上千人參加,主辦單位準備2000份虱目魚丸湯,免費供遊客品嘗,立委翁重鈞、陳明文的妻子廖素惠及縣府人員參加。
「虱王爭霸」賽分重量組、美味組,各組有24名漁民參賽。大家將焦點擺在重量組,其中劉鎧郴的「超級大虱目魚」,不管長度或寬度,都比其他參賽者要來得大,尚未秤重,一旁觀眾早已議論紛紛。
經過大會工作人員秤重,果然由劉鎧郴所飼養的「超級大虱目魚」重達15台斤1兩奪冠,第2名是蘇榮珍的9台斤14兩,蘇榮珍去年以1尾重達10台斤8兩虱目魚拿下重量組冠軍,今年將冠軍獎盃拱手讓人。
遊客紛紛上前與冠軍魚合照,一名就讀國小4年級的小男生,站在「虱目魚王」旁,兩者體型與身高相近,可見這隻「虱目魚王」的身型有多大。
另美味組冠軍除可獲得1萬元獎金,其所放養的虱目魚(限量5000台斤),每台斤將由主辦單位以市場價格另加5元收購。
盪鞦韆上月亮 踢響2樓高鈴鐺
2015-09-21 07:37:17 聯合報 記者吳佩旻/蘇澳報導
盪鞦韆踢鈴鐺比賽反應熱烈,選手卯足全力奮力一踢;另一邊民眾合力做米香月亮(圖),並分送給大家一起享用。 圖/蘇澳鎮公所提供
分享蘇澳鎮盪鞦韆活動前晚結束,挑戰者比腰力,比腿力,更要比膽識,冠軍黃國訓在3分鐘內把鞦韆盪上兩層樓高,並踢響鈴鐺36次,贏得1萬元獎金,現場更有DIY活動,體驗製作直徑200公分的爆米香月餅,充滿濃濃中秋過節氣氛,有溫馨有刺激。
蘇澳鎮近百年傳統的盪鞦韆活動於前晚在蘇東里長壽堤防廣場登場,現場擠滿人潮,熱鬧滾滾,蘇澳鎮長陳金麟、縣議員陳正男、羅東鎮長林姿妙、代表張美皇等人均到場給予參賽者加油勉勵,有不少家庭全員出動一睹選手擺盪踢鈴鐺的英姿。
傳統盪鞦韆是在鞦韆前豎立一支竹竿,在兩層樓高左右懸掛鈴鐺,參賽者站在鞦韆上,在規定的時間內擺盪鞦韆,以踢到鈴鐺的次數多寡決定勝負。
賽制分為兩階段,先經過1分半鐘的預賽,社男組與挑戰組分別選出前8名與前6名進入決賽。參賽者在觀眾鼓舞下,卯足全勁,盪到兩層樓高後,瞬間伸腿踢響銅鈴,最後由26歲的黃國訓踢響36次奪冠,抱回1萬元獎金。
李英傑以1分之差得到亞軍,季軍由游旻穎奪得;挑戰組前三名分別為林朝清、黃萱儀、吳美菊。
除了看刺激有趣的比賽,主辦單位還準備了好吃爆米香與民眾一起DIY,把傳統的爆米香拌炒後,放入模具,變成了創意爆米香月餅,直徑長達200公分,就像一個「大月亮」,傳統盪鞦韆活動配上創意月餅,蘇澳的中秋活動新鮮有趣又應景。
民初鐵路鋼釘 焊成眾生群像
2015-09-21 07:37:04 聯合報 記者林佩均/台中報導
謝建霖回憶兒時場景的「葫蘆墩買柴市集」(圖),生動焊出行進中、坐著休息與正要坐下的挑夫。此外,「沉思」也是他得意的作品。 記者林佩均/攝影
分享原本為國術師的謝建霖,將百年鐵路鋼釘化為藝術品。他花了17年,收集潭雅神自行車道舊鐵軌鋼釘、鐵道,再燒紅塑形,創作出肌理生動的格鬥、運動家。
60歲的謝建霖,從小練拳,曾做過修車黑手,也投資過中國製鞋生意,17年前退休返回豐原家鄉。他無意間發現潭雅神在舊鐵軌廢棄路旁開闢自行車道,憶起兒時住在鐵路旁聆聽火車呼嘯而過、鐵軌吭咚、吭咚的聲響,決定撿拾這些固定鐵軌枕木的鋼釘,原本只是基於懷念,後來竟成為他創作素材。
他把5支鋼釘焊接成人形創作,鋼釘得用300度以上高溫燒紅,每次扭形得控制在2分鐘內,且鋼釘是清末民初約117年的產物,相當脆弱,燒壞了沒有第2次機會,起初每百根就有30根「變成異形」,謝創作時必須專注不說話,讓友人一度以為他「走火入魔」生病了。
「5個鋼釘就是1個人的精神!」經過多次揣摩,現在只要給他幾根鋼釘,就能變出各種人物;他堅持作品不仿照、重複,每個都是用盡力氣,包括困難度高的「沉思」,及創作時心境差的「睡著」作品,線條、腰身都不一樣。
他完成近百件鐵軌鋼釘作品,有回憶兒時場景的「葫蘆墩買柴市集」,焊出行進、休息時的挑夫。他還創作許多「運動員」,如揮舞彩帶的體操選手、足球員、高爾夫球手,更將他熟悉的國術格鬥技法化成鋼釘作品。
台中市大墩文化中心已預約謝建霖的鋼釘藝術品展,明年1月16日至2月3日在文物陳列室展出,從百件作品精選80件,名稱定為「展釘傑鐵」,要讓更多民眾參與他的藝術。
回憶兒時場景的「葫蘆墩買柴市集」,生動焊出行進中、坐著休息與正要坐下的挑夫。此外,「沉思」(圖)也是他得意的作品。 記者林佩均/攝影
2015-09-21 07:37:07 聯合報 記者莊旻靜/竹北報導
汾陽堂坐落在精華地段,古雅的身姿與周邊現代化的建築,形成強烈的時代對比。 記者莊旻靜/攝影
分享新竹縣歷史建築汾陽堂,位在竹北市文興路上,歷經兩年整修期間,昨天舉辦竣工儀式,不僅重現古厝風華,也擺設郭家族人曾使用過的器具與文物,重現一甲子前的農村生活場景。
汾陽堂位在台科大都市計畫徵收開發範圍內,不過因郭氏族人亟盼保留,在民國93年間劃入公園預定地,並保留原屋。台灣郭氏克明公派下族親會家族凝聚力強,理事長郭登城說,至今每月最後一周,仍固定有族人親友定期打掃、維護。
此次開放後,也增設文物器具還原當時生活場景,包含郭家曾使用的八卦床、農忙時的廚房,還有圈籠養雞、菜色等。昨天不少族人回到故宅,有人回憶改建後的廂房曾是新婚的新房,族人郭林楙也說,現在淨空的橫梁上方,也曾做為儲物的隔間,滿滿回憶湧現心頭。
台灣郭氏克明公派下族親會榮譽理事長郭双發說,先祖為六家地區佃農,汾陽堂為祖父郭林健約民國45年興建,距今已60年歷史。負責修復工程的建築師林志成指出,汾陽堂採取「半磚」堆疊,在族人建議下,保有當初建造的風格。
古雅的汾陽堂與周邊現代化的建築,形成強烈對比,昨天縣長邱鏡淳、文化局長蔡榮光、交大客家文化學院長張維安等人均出席竣工儀式,並走訪汾陽堂。
文化局昨舉辦104年古蹟日活動,藉由闖關,帶領許多親子走入老宅,未來也將帶動周遭聚落,形成帶狀歷史巡遊,民眾可沿著高鐵六家站循水圳走訪,從東向西有4處宗祠堂分別是東平問禮堂、林家祠、新瓦屋、紅磚厝汾陽堂,了解竹北舊時農村、水圳和古厝,找尋「文化綠廊」。
天藍色新圖館 福連國小擁書海
2015-09-21 07:37:08 聯合報 記者張芮瑜/新北報導
福連國小新圖書館明亮童趣,吸引學童前來借書閱讀。 記者張芮瑜/攝影
分享在新北市貢寮區福連國小,湛藍的不只天空和海洋,學生還能在蔚藍色調的新圖書館中,徜徉書海。在國際扶輪社的捐助下,福連國小的新圖書館19日啟用,全校15名學生開心地扮成螞蟻雄兵,從教室將書冊一落落接力搬到新圖書館,場面熱鬧又溫馨。
今年年初,保安扶輪社社長郭哲華帶領社區服務主委及社友們參訪福連國小,與校長施智元對談時,發現校內圖書館設備老舊,無法吸引學生閱讀,萌生整建心意。
扶輪社發動企業募捐募得50餘萬元資金,整建福連國小新圖書館,小巧精緻的圖書館配合校外藍天藍海景致,也採天藍色,圖書館內還有一頂小小「榮譽帳篷」,學童可以窩在帳篷內讀書,十分搶眼。
19日福連國小辦圖書館啟用儀式,校長施智元說,福連國小特色是「極低海拔」,操場走出去就是大海,這回新圖落成,嶄新空間轉移學童目光焦點,不少學童都迫不急待衝進去體驗。
保安扶輪社社長郭哲華則說,來到福連國小,讓他了解偏鄉不只存在於花東地區,新北市雖為直轄市,仍有許多中央觸手不及的角落,希望這次捐贈圖書館,能深化孩童閱讀習慣。
新落成的圖書館,降低館藏書櫃高度,提高學生翻書率,還改善閱讀區舒適度、擴大展演平台面積、增設電腦查詢區、增加閱讀區座位數量,同時也改善圖書服務台動線。
圖書館整建,正好也將書籍汰舊換新,許多舊書讓學童拿回家閱讀,將閱讀習慣帶回家中;施智元說,「目前校內藏書約5750本,校內學生15人,則人均擁書率近380本,算相當高。」
天藍色新圖館 福連國小擁書海
2015-09-21 07:37:08 聯合報 記者張芮瑜/新北報導
福連國小新圖書館明亮童趣,吸引學童前來借書閱讀。 記者張芮瑜/攝影
分享在新北市貢寮區福連國小,湛藍的不只天空和海洋,學生還能在蔚藍色調的新圖書館中,徜徉書海。在國際扶輪社的捐助下,福連國小的新圖書館19日啟用,全校15名學生開心地扮成螞蟻雄兵,從教室將書冊一落落接力搬到新圖書館,場面熱鬧又溫馨。
今年年初,保安扶輪社社長郭哲華帶領社區服務主委及社友們參訪福連國小,與校長施智元對談時,發現校內圖書館設備老舊,無法吸引學生閱讀,萌生整建心意。
扶輪社發動企業募捐募得50餘萬元資金,整建福連國小新圖書館,小巧精緻的圖書館配合校外藍天藍海景致,也採天藍色,圖書館內還有一頂小小「榮譽帳篷」,學童可以窩在帳篷內讀書,十分搶眼。
19日福連國小辦圖書館啟用儀式,校長施智元說,福連國小特色是「極低海拔」,操場走出去就是大海,這回新圖落成,嶄新空間轉移學童目光焦點,不少學童都迫不急待衝進去體驗。
保安扶輪社社長郭哲華則說,來到福連國小,讓他了解偏鄉不只存在於花東地區,新北市雖為直轄市,仍有許多中央觸手不及的角落,希望這次捐贈圖書館,能深化孩童閱讀習慣。
新落成的圖書館,降低館藏書櫃高度,提高學生翻書率,還改善閱讀區舒適度、擴大展演平台面積、增設電腦查詢區、增加閱讀區座位數量,同時也改善圖書服務台動線。
圖書館整建,正好也將書籍汰舊換新,許多舊書讓學童拿回家閱讀,將閱讀習慣帶回家中;施智元說,「目前校內藏書約5750本,校內學生15人,則人均擁書率近380本,算相當高。」
圓友思鄉情 她雕「不會壞月餅」
2015-09-21 07:37:10 聯合報 記者程遠述、洪上元/連線報導
她的餅 木頭做的陳宜利的木刻月餅上,有著「花好月圓」、「平安喜樂」字樣和傳統月餅花紋,外觀逼真。 記者程遠述/攝影
分享聽過不會壞的月餅嗎?豐原42歲的創意小學堂負責人陳宜利,因國外友人一句「想回家吃月餅」,激起她的創意,用CNC技術雕刻木頭,雕出不會壞的木製月餅,不僅能寫下心意,還有天然木頭香,別具文創巧思,成為今年秋節最吸睛的「月餅」。
龍井區農會今年首度結合在地農產業,推出番藷味月餅,名為「龍井藷韻」月餅禮盒,經過吉園圃認證大成本製作,希望能讓民眾吃到安心的在地好物。
陳宜利和哥哥經營創意小學堂,以CNC(電腦數值控制工具機)技術結合小型雕刻機常做出許多木製文創品。陳宜利說,旅居海外的朋友向她說想念台灣月餅,寄出多次卻卡在海關,才靈機一動,想自創「木刻月餅」,研發3年多才成功。
木刻月餅要先製圖、放到電腦3D繪圖,再排機器的刀路雕刻,最後手工打磨處理,製程十分費工;她要求不上色、不破壞木頭紋理,保留木頭自然風味,讓每顆木月餅都獨一無二。
木刻月餅一推出,已成為創意小學堂吸睛商品,不少網友詢問。創意小學堂表示,月餅上有「花好月圓」、「平安喜樂」字樣和傳統月餅花紋,背後能刻上客製化小語,今年採用香杉木製作。民眾可上創意小學堂臉書粉絲專頁「Nry sylvia創意小學堂-豐原店」了解。
龍井區農會總幹事林裕議表示,龍井有特殊的紅土土壤,讓地瓜果肉特別結實甘甜,做月餅的地瓜使用66及57號,其中66號屬紅色地瓜,較黃色鬆軟,互相搭配下口感層次更細緻豐富。
龍井農會指出,月餅禮盒數量不多,只提供在農會窗口與據點預購,推出後已搶訂2000盒,所剩數量不多,民眾可到農會辦事處訂購或電話洽詢04-26399157。
牛稠溪蘆葦花開 森鐵馳騁白雪中
2015-09-21 07:37:12 聯合報 記者呂慧瑜/嘉義報導
入秋後,森鐵竹崎站1號鐵橋下牛稠溪床開滿白茫茫蘆葦花,搭配森鐵過橋之景,美得令人摒息。 圖/鐵道迷深海魚提供
分享
入秋後,阿里山森林鐵路竹崎站的一號鐵橋下牛稠溪,開滿白茫茫蘆葦花,讓森鐵有如在白雪中行駛。
蘆葦花昨天盛開,一早便吸引許多攝影愛好者前來卡位取景,也讓原本旅客較少走的熱門觀光景點竹崎親水公園後端,再添一處季節限定新景點。
遠近馳名的嘉義縣觀光景點竹崎親水公園,許多遊客慕名前來,卻少有人知道,公園末端就是阿里山森林鐵路的竹崎火車站。而入秋後公園旁的牛稠溪,開滿白茫茫的蘆葦花,吸引前來踏青遊客,沿著溪邊堤防走到最後端。
「哇,怎麼會這麼美!」,如同發現新秘境般,遊客見到眼前森鐵阿里山號火車,經一號鐵橋時,搭配溪流下盛開的白蘆葦花之景驚呼,如此難得的美景就在身邊,隨意拍攝捕捉,每張都如明信片般漂亮。
聽到火車鳴聲嘟嘟響,就知道列車快到了,鐵道迷賴國華表示,想拍出森鐵美景,對地理環境的事先準備是相當重要的,建議上午向西拍,可連同親水公園弘景橋入鏡,下午則向東,拍到的山景角度最美。
為猛禽爭取一片天 「老鷹公主」 婚紗照也追鷹
2015-09-21 07:37:13 聯合報 記者翁禎霞/屏東報導
追鷹人林惠珊年底將步入結婚禮堂,她的婚紗照,不忘穿著老鷹紀念T恤入鏡。 圖/攝影小子提供
分享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老鷹想飛」紀錄片即將搬上大螢幕,追鷹多年的林惠珊不但四處奔走宣傳,準備在年底結婚的她,還與另一半把老鷹圖騰穿在身上拍攝婚紗照,期待老鷹重回台灣的天空。
林惠珊是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的研究助理,從事鳥類調查超過10年,受追鷹人沈振中老師的影響,近年更把焦點放在老鷹身上。
「每追鷹一次,就愈覺得該為老鷹發聲,為牠們多爭取一片天」,林惠珊說,老鷹是最接近人類的猛禽,在近年追鷹的過程,她和其他研究人員經常目睹老鷹受到農藥的摧殘,「看著牠們因中毒而倒下」,那是最讓研究人員心痛的一刻。
為了監測老鷹,她和研究人員經常來回山林計算著老鷹數量,只要發現老鷹的數量又減少,她就會擔心「是不是又有老鷹回不了家」?
由導演梁皆得掌鏡的老鷹紀錄片「老鷹想飛」預計11月上映,片中主要突顯台灣老鷹消失的原因,除了主角追鷹人沈振中外,被稱為是「老鷹公主」的林惠珊,最近已成了影片的頭號宣傳員,連自己拍攝婚紗照時,還把老鷹穿在身上。
「老鷹已經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林惠珊透露,自己是在雪山做高山鳥類調查時,認識了研究兩棲爬蟲類的另一半,兩人都支持彼此的研究,在拍攝婚紗照的過程,老鷹自然成了不可缺的主角。
她希望透過紀錄片能讓更多人了解老鷹,並意識到農藥對環境的危害,「為台灣的老鷹留一片天吧」!
養6年逾15台斤 請叫牠「虱王」
2015-09-21 07:37:15 聯合報 記者黃煌權/布袋報導
布袋漁業生產合作社舉辦「虱王爭霸」賽,重量組由劉鎧郴(左一)所飼養重達15台斤1兩的虱目魚拿到冠軍。 記者黃煌權/攝影
分享由布袋漁業生產合作社舉辦的「虱王爭霸」賽,昨天在布袋好美里3D立體彩繪村舉行,重量組由漁民劉鎧郴所飼養重達15台斤1兩的「超級大虱目魚」奪冠,許多遊客紛紛搶著拍照,劉鎧郴說,這隻虱目魚他養了6年。
這隻「虱目魚王」最後以1萬2000元,義賣給中埔鄉朱姓鄉民,再將義賣所得全數捐給好美國小,作為學校營養午餐費。
主辦單位表示,去年冠軍虱目魚重量僅10台斤8兩,今年足足重了4台斤9兩,明年想要超越這隻「虱目魚王」重量,難度頗高。
主辦單位考量好美里已是全國知名3D立體彩繪村,遊客非常多,今年將比賽地點移到好美里舉行,吸引上千人參加,主辦單位準備2000份虱目魚丸湯,免費供遊客品嘗,立委翁重鈞、陳明文的妻子廖素惠及縣府人員參加。
「虱王爭霸」賽分重量組、美味組,各組有24名漁民參賽。大家將焦點擺在重量組,其中劉鎧郴的「超級大虱目魚」,不管長度或寬度,都比其他參賽者要來得大,尚未秤重,一旁觀眾早已議論紛紛。
經過大會工作人員秤重,果然由劉鎧郴所飼養的「超級大虱目魚」重達15台斤1兩奪冠,第2名是蘇榮珍的9台斤14兩,蘇榮珍去年以1尾重達10台斤8兩虱目魚拿下重量組冠軍,今年將冠軍獎盃拱手讓人。
遊客紛紛上前與冠軍魚合照,一名就讀國小4年級的小男生,站在「虱目魚王」旁,兩者體型與身高相近,可見這隻「虱目魚王」的身型有多大。
另美味組冠軍除可獲得1萬元獎金,其所放養的虱目魚(限量5000台斤),每台斤將由主辦單位以市場價格另加5元收購。
盪鞦韆上月亮 踢響2樓高鈴鐺
2015-09-21 07:37:17 聯合報 記者吳佩旻/蘇澳報導
盪鞦韆踢鈴鐺比賽反應熱烈,選手卯足全力奮力一踢;另一邊民眾合力做米香月亮(圖),並分送給大家一起享用。 圖/蘇澳鎮公所提供
分享蘇澳鎮盪鞦韆活動前晚結束,挑戰者比腰力,比腿力,更要比膽識,冠軍黃國訓在3分鐘內把鞦韆盪上兩層樓高,並踢響鈴鐺36次,贏得1萬元獎金,現場更有DIY活動,體驗製作直徑200公分的爆米香月餅,充滿濃濃中秋過節氣氛,有溫馨有刺激。
蘇澳鎮近百年傳統的盪鞦韆活動於前晚在蘇東里長壽堤防廣場登場,現場擠滿人潮,熱鬧滾滾,蘇澳鎮長陳金麟、縣議員陳正男、羅東鎮長林姿妙、代表張美皇等人均到場給予參賽者加油勉勵,有不少家庭全員出動一睹選手擺盪踢鈴鐺的英姿。
傳統盪鞦韆是在鞦韆前豎立一支竹竿,在兩層樓高左右懸掛鈴鐺,參賽者站在鞦韆上,在規定的時間內擺盪鞦韆,以踢到鈴鐺的次數多寡決定勝負。
賽制分為兩階段,先經過1分半鐘的預賽,社男組與挑戰組分別選出前8名與前6名進入決賽。參賽者在觀眾鼓舞下,卯足全勁,盪到兩層樓高後,瞬間伸腿踢響銅鈴,最後由26歲的黃國訓踢響36次奪冠,抱回1萬元獎金。
李英傑以1分之差得到亞軍,季軍由游旻穎奪得;挑戰組前三名分別為林朝清、黃萱儀、吳美菊。
除了看刺激有趣的比賽,主辦單位還準備了好吃爆米香與民眾一起DIY,把傳統的爆米香拌炒後,放入模具,變成了創意爆米香月餅,直徑長達200公分,就像一個「大月亮」,傳統盪鞦韆活動配上創意月餅,蘇澳的中秋活動新鮮有趣又應景。
民初鐵路鋼釘 焊成眾生群像
2015-09-21 07:37:04 聯合報 記者林佩均/台中報導
謝建霖回憶兒時場景的「葫蘆墩買柴市集」(圖),生動焊出行進中、坐著休息與正要坐下的挑夫。此外,「沉思」也是他得意的作品。 記者林佩均/攝影
分享原本為國術師的謝建霖,將百年鐵路鋼釘化為藝術品。他花了17年,收集潭雅神自行車道舊鐵軌鋼釘、鐵道,再燒紅塑形,創作出肌理生動的格鬥、運動家。
60歲的謝建霖,從小練拳,曾做過修車黑手,也投資過中國製鞋生意,17年前退休返回豐原家鄉。他無意間發現潭雅神在舊鐵軌廢棄路旁開闢自行車道,憶起兒時住在鐵路旁聆聽火車呼嘯而過、鐵軌吭咚、吭咚的聲響,決定撿拾這些固定鐵軌枕木的鋼釘,原本只是基於懷念,後來竟成為他創作素材。
他把5支鋼釘焊接成人形創作,鋼釘得用300度以上高溫燒紅,每次扭形得控制在2分鐘內,且鋼釘是清末民初約117年的產物,相當脆弱,燒壞了沒有第2次機會,起初每百根就有30根「變成異形」,謝創作時必須專注不說話,讓友人一度以為他「走火入魔」生病了。
「5個鋼釘就是1個人的精神!」經過多次揣摩,現在只要給他幾根鋼釘,就能變出各種人物;他堅持作品不仿照、重複,每個都是用盡力氣,包括困難度高的「沉思」,及創作時心境差的「睡著」作品,線條、腰身都不一樣。
他完成近百件鐵軌鋼釘作品,有回憶兒時場景的「葫蘆墩買柴市集」,焊出行進、休息時的挑夫。他還創作許多「運動員」,如揮舞彩帶的體操選手、足球員、高爾夫球手,更將他熟悉的國術格鬥技法化成鋼釘作品。
台中市大墩文化中心已預約謝建霖的鋼釘藝術品展,明年1月16日至2月3日在文物陳列室展出,從百件作品精選80件,名稱定為「展釘傑鐵」,要讓更多民眾參與他的藝術。
回憶兒時場景的「葫蘆墩買柴市集」,生動焊出行進中、坐著休息與正要坐下的挑夫。此外,「沉思」(圖)也是他得意的作品。 記者林佩均/攝影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