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經濟整合 台灣快快找定位
2015-09-21 01:42:09 聯合報 莊奕琦/政大經濟系特聘教授(台北市)
台灣是小型開放經濟體,貿易是台灣的經濟發展命脈。隔著寬僅約兩百公里的台灣海峽,中國大陸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出口國,兩岸間貿易頻繁,二○一四年兩岸三地貿易總額達一七四三.九億美元,占台灣總貿易額的三成。兩岸產業也由九○年代至二○○○年代初期的垂直分工至現在既合作又競爭的水平分工態勢。隨著中國大陸經濟崛起,自主產業的建立與紅色供應鏈的成形,以及潛在的內需消費市場推力下,以兩岸經濟規模的懸殊,若未能適當定位台灣的發展方向,長期兩岸的經濟整合或一體化將侵蝕台灣的產業基礎與邊緣化台灣。

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發展戰略非常明確,以開放倒逼改革的策略,先求大再求強。八○年代早期市場開放採摸石子過河,邊做邊學;二○○一年毅然加入世貿組織為融入全球經貿體系做準備,並於二○○二年推動東協加一(中國)自由貿易協定,也啟動了亞洲區域經濟的制度性整合,達到目前全面性的RCEP(十加六)的自貿協定。近年來為了讓中國走出去與國際接軌並取得國際經貿話語權,推出中國(上海、天津、廣東、福建)自由貿易示範區,連接亞、非、歐洲的一帶一路、亞投行與絲路基金等,鋪陳中國大陸未來三十年的發展路徑。成功秘訣即在於不斷開放。

反觀台灣的經濟發展自九○年代中期以來即出現疲態,過去十五年來更是停滯不前,所幸金融尚稱穩定,再加上物價緩和,民眾所得雖然未增但仍能維持一定的實質購買力,故和其他國家比較幸福指數還不差,但民眾顯然是不滿意的,也充分表現在政治上的接連政黨輪替。台灣目前發展困境在經濟發展定位不明。開放攸關台灣發展命脈,但我們卻缺乏明確方向與發展策略。

首先,台灣的國際經貿空間相當程度的取決於兩岸關係,因為更加緊密的兩岸經貿關係與台灣對大陸日益增高的經貿依賴程度。沒有方向的兩岸經貿整合,一定是大市場決定一切,資金外流、技術移轉擴散與人才流失,都將對台灣不利。台灣不再有特色時,即是台灣徹底被邊緣化。

台灣被邊緣化對台灣當然是悲劇,但對中國大陸則是得不償失,對世界更是一項損失。中國大陸失去一個可以學習和先行先試的對象,失去一個可以分工合作進軍全球的夥伴,失去一個可以證明中國是和平不稱霸國家的實例。而亞洲將失去一個可以調和與平衡區域經濟整合的中介友邦,世界更將失去一個可以帶給開發中國家脫離貧窮希望的明燈。這是台灣不應被邊緣化的理由,也是台灣應發展的定位方向。

兩岸的和平發展,現階段的共同發展目標是走出去與全球化,兩岸應好好商議如何制度性安排,深化產業的分工合作,以自貿區與自由經濟示範區的全面對接面向國際,以一帶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第三方市場,做為兩岸共同融入區域經濟整合的新路徑。只有共榮共存才能為兩岸帶來真正的和平發展,為世界和平帶來貢獻與新啟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