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新南向政策 繞不開大陸因素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10-08 04:37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正式啟動「新南向政策推動計畫」,宣布將投入42億元,致力於整合民間企業和團體的資源力量,從經貿合作、人才交流、資源共享和區域聯結著手,深化與目標國家的雙邊合作,建立經濟共同體意識。這是蔡總統提出「新南向政策」以來較具體的行動方案,顯示該政策已從坐而談轉向起而行,未來能否順利實行並達成預期目標,值得觀察。

新南向政策之提出,具備了有利的天時、地利條件。近年來東協與南亞諸國致力發展經濟,積極推動區域經濟整合、改革開放,試圖在國際分工格局中爭占一席之地,因此亟需引進資金、人才、技術。其次,台灣與東南亞諸國的經貿關係向來非常密切,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泰國、菲律賓等東協創始國,以及後來加入的越南,長期以來都是台商在海外投資的重要據點。目前東協是台灣對外投資第二大聚集地,也是台灣第二大出口市場,透過投資與貿易相互驅動,已為台灣與東協兩地的產業鏈整合奠定堅實基礎。

新南向政策推動計畫能否落實,關鍵在人和,也就是執行面「人」的因素。南向沿線國家政經環境彼此差異懸殊,在執行各項政策之前,有必要對各國實況先做深入研究,並採取差異化策略,更重要的是必須掌握對方實際需求,納入考量且以同理心推動合作,一廂情願的作為是行不通的。

另外,大陸與東協諸國已建立「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雙方政經關係非常密切;三年前,大陸在這個自貿區的基礎上,進一步倡議「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路」),由於其涵蓋的地域範圍與「新南向政策」重疊,各界關切對我新南向政策會不會造成競爭或排擠作用。一般認為,在地緣政治壓力下,我新南向政策極有可能受到東協各國抵制,除非兩岸關係可以保持正常發展,因此,鞏固兩岸和平發展關係應優先處理。

事實上,「新南向政策」與大陸的「一路」戰略並不衝突,政策提出的初衷也不是為了和大陸的「一路」爭長短,在市場商業機制下,甚至可以相互合作,共同創造更大機會。政府在「新南向政策綱領」中指出,將來不排除在適當時機,與對岸就相關議題及合作事項展開協商、對話,促使新南向政策與兩岸關係相輔相成。這項政策宣示值得肯定,問題是以目前兩岸的政治氛圍,恐難以落實。

「新南向政策」沒有辦法繞過大陸因素,也不能不考慮大陸市場。大陸正在推動的「一路」,事實上是一項更大規模更有深度的南向計畫,定位為「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升級版,未來五年還有可能提升至「和平繁榮的戰略夥伴關係」,大陸對南向國家的影響力只會增加。

面對這嚴肅的國際政治現實,我推動「新南向政策」除了沒有必要與大陸的「一路」競爭,更應思考如何推展合作關係,在兩岸關係僵局尚未解開的情況下,或可考慮運用民間企業和團體的力量,針對大陸倡議的「一路」推動方案,就兩岸合作共同開發南方新興市場展開協商、對話,以此作為突破口,進一步累積兩岸互信,建立新共識。

大陸市場一直是台商全球布局的一環,儘管目前大陸經濟發展遭遇瓶頸,台商在大陸的發展或已到了極限,但新南向不可能取代大陸市場,甚至應將大陸市場納入整體對外經貿戰略的一環。長期以來,台商在大陸投資布局有成,不只對兩岸經貿發展有重大貢獻,更在全球產業鏈中占有重要地位,新南向行動計畫強調區域聯結,兩岸產業整合的優勢與既有的合作基礎,沒有理由不加以運用;新南向政策標榜拓展多元市場,但不應該為了降低對大陸市場的依賴,忽視大陸市場在區域聯結上可能產生的蝴蝶效應。

自貿區﹒和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