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重陽節覺醒」老人,要有奮起準備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10-08 05:07聯合報 邱天助/世新大學社會心理系教授(新北市)


明天是重陽節,俗稱「敬老節」。「貴老、敬長」本是華人文化傳統,然而,在世代倫理觀念衰微,福利國家體制面臨崩解時候,這一代和未來的老人,要有深刻覺醒,光憑「年老」已無法得到國家、社會的優遇與尊榮,老人需有自立自強的心理準備。

為避免成為日本NHK所報導,在「無緣社會」裡孤獨死去的老人;也為了避免成為藤田孝典所描繪的,一天僅能吃一餐的「下流老人」;更為了避免成為藤原智美所說的,無法依賴年金過活,只好犯罪入獄,讓國家來養的「暴走老人」;老人必須維持一定的競爭力和戰鬥力,才能維護晚年生活的獨立、自主與尊嚴。

身為老人,我們反對人口統計裡,理所當然的將六十五歲以上列為「依賴人口」。這種年齡歧視的統計謬誤,不但無視張忠謀、比爾蓋茲等人存在,也看不到八十五歲養活一百零六歲老母親的「老薑爺爺」、八十六歲擺攤分擔家計的「米粉湯婆婆」、八十一歲獨力照顧病妻的「花生伯伯」,以及八十九歲每天凌晨起床幹活「饅頭爺爺」等人的身影,更漠視台灣有一半貧困家庭都是由老人支撐家計的事實。

身為老人,我們反對強迫退休制度,一方面將老人驅離職場,一方面恐嚇下一代,未來扶養壓力將越來越沉重。工作是基本人權,應依個人的能力、意願和需求而定。如果年輕人無法養活老人,就讓老人來養活自己。

日本二○一三年訂《繼續雇傭制度》,規定企業有義務保證有工作意願的老年人繼續就業,並對雇傭延至七十歲的企業給予補貼。台北市就服處一○五年統計,六十五歲以上求職者三年來成長逾兩成,新北市的成長也達一成五,但在年齡歧視下,老人卻苦於沒有工作機會。經建會資料顯示,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有四十四.七%平均每年可支配所得少於廿七萬元。

身為老人,我們憂心當前負面、偏狹的老年負面形象傳播。一些將老人「幼稚化」的「敬老」活動,給老人家塗上兩個腮紅,穿著「可愛的」童裝,搖著鈴鼓扮演老萊子娛樂大眾。當德國、美國及一些北歐國家都在積極地擁抱老年時,台灣還沉迷在「不老」迷思中,營造弱智的老年形象,反過來增強社會對年老的排斥、焦慮與恐懼。在缺乏老年意識下,「不老節」反而變成「不老劫」!

身為老年人,我們要有重新奮起的準備。這個世界原本是以青壯年為主體來構思和打造,然而邁入高齡社會,老年人必須積極參與社會。因此,德國法律賦予長者參與社會政策及決策過程的權利。就像日本小說家村上龍《老人恐怖分子》所提示,在社會慌亂、經濟低迷,年輕人卻在自哀、自嘆、自憐時,應思考如何用老人力量拯救世界。

德國﹒恐怖分子﹒婆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