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航罷工/置身事外 勞工機關沒怠職?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24 02:57 聯合報 張喻閔/博士候選人(新北市)

這次華航空服員罷工議題,源自網路媒體運作發酵,工會於議題掌控上,符合簡單易懂的社會訴求,並迎合社群媒體主流觀點,可說是全面成功。華航資方在網路論壇為小眾,少量發言,立即被洗版蓋過,雙方毫無討論交集。
這場罷工操作,能為我們帶來什麼思考?

一、爭議溝通失衡:公司針對工會七項訴求提出論述說明,但工會要求協商前提是,先取消空服員桃園總部報到,毫不讓步也不妥協,已清楚顯示罷工幾乎是預設結果。

這樣的協商立場,有理性溝通的可能嗎?

二、罷工前程序失衡:勞資爭議處理,首先向勞工局提出「勞資爭議調解」,最後由工會方面宣稱「調解不成立」而告破局。

當公司提出「強制仲裁」要求,地方政府拒絕,當發動抗爭的一方,堅持訴求毫不退讓時,根本毫無協商可能。

勞工局置身事外,要求勞資自行協調,無異讓雙方進入持續消耗與僵持的困境,勞工主管機關是否有怠於職責之處?

三、罷工實施方式失衡:罷工行使的時間與時效,法律沒限制,也沒規定要預告。意即在單方認為爭議未解決前,可不經預告隨時發動罷工,不限次數及天數。未來,如果有外部工會堅持一步不讓時,對於企業將產生極大壓力,特別是國營企業,在內有工會進逼,外有立法院壓力下,未來勞資爭議失衡的天平,新政府如何因應?

罷工應是最後手段,勞工能伸張欲表達目的,但罷工結果,波及到無辜旅人及自身公司形象,演變成沉默多數的「非外部工會會員」的近萬名員工,與隔空交火的勞資陣營「數位落差」的態勢。

抗爭的一方,取得強勢氣氛贏得面子,但實際解決爭議的裡子,罷工可能會使情勢更加複雜,雙方必須思考如何平心靜氣走向實體對談,才是真正促進典範發生的重要關鍵。

罷工﹒空服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