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那一年的兩篇文章… 37年後,還來得及吧?
2015-06-24 02:11:44 聯合報 童舟/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民進黨可能在二○一六年重返執政,兩岸關係是否「地動山搖/寸步難行」,面臨考驗。處此情勢,蔡英文必須在「台獨叛徒」與「台灣罪人」兩個角色間作一抉擇。因而蔡英文宣示「維持兩岸關係現狀」、「在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下,推動兩岸關係」。

幾十年來的台獨運動與十五年的「反九二共識」,今日落得民進黨作繭自縛。當前出現的民進黨與北京之間的兩岸關係爭議,可能是民進黨必須決定在兩岸政策上是否要徹底轉型的最後一次機遇。民進黨若決定轉型,趁總統選情似佔優勢之際,不能錯失時機;或決定不轉型,即不會再有較此時更恰當的時機。蔡英文的「維持現狀」及「憲政推動論」,似乎透露了轉型的端倪。

此時,是二十餘年來民進黨與北京最為尖銳的攤牌時刻。台灣對外面臨因全球化衝擊、產業結構老化及競爭力衰退所引發的邊緣化危機,對內則面對經濟欲振乏力及世代剝奪等體質耗弱的難題;倘在此刻發生「地動山搖」「寸步難行」的兩岸衝突,不啻雪上加霜、火上加油。因此,民進黨若欲從「台獨」及「反九二共識」中脫困脫險,這是最關鍵的時機,莫待時不我予。

在如此嚴峻的情勢下,民進黨及蔡英文若不以作「台獨叛徒」的決志,來重建其兩岸政策,恐怕會因兩岸衝突以致重創台灣政經全局,落到「台灣罪人」的下場。本文寧可被指為危言聳聽,但希望民進黨勿掉以輕心。

以童舟的筆名發表此文,內心感慨尤多。三十七年前,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台美預告斷交的消息發布,中央民意代表增補選停辦;十一月二十五日,聯合報刊出〈一個災禍的中國,必無苟免的台灣——給黨外人士的諍言〉一文,作者署名童舟。童舟對黨外運動寄以期望與支持,但指出族群動員及台獨思維是民主政治的危機,且台灣問題必須在中國問題裡尋找解決的方法,無以苟免。

十一月三十日,聯合報又刊出筆名龔濟之文〈對中國國民黨的諍言〉。龔濟直言:「國民黨……為確保黨在政治上的基礎,為了先期扼制競爭對手的成長……視『黨外』政治人物為異己」。「我們沒有健全的在野黨,是(政治)緊張無法鬆懈的原因」。此處論及了政黨政治。

童舟龔濟兩文,事前全無約定,卻呈現同一思維,那就是「支持民主發展/期勿走錯方向」。二文對民主政治的共同期盼,可謂是:勇敢渡河,勿上錯岸。這當然絕不是這兩篇文章的獨到之見,而可說是三十七年來許多國人對台灣民主政治的共同叮嚀。

但是,三十七年來,台灣誠然在民主化的道路上堅毅邁進,然台獨攪動視聽,民主日益沉淪。嚴重之時,批評台獨即是反民主,質疑台獨即是不愛台灣。台獨用民主做防衛沙包,遂致民主不能澄清是非,台獨亦失去接受輿論檢證機會。媒體稍對民進黨的族群操作及兩岸政策提出議論,即被誣為「統派」,言語羞辱更逾霸凌,簡直已至「有台獨/無民主」地步。在鋪天蓋地的「去中華民國化」及「去中國化」之下,國民意識亦告丕變,更將台獨的「人工添加劑」神聖化為年輕人的「天然成分」。

如今,民進黨可能重返執政,但台獨形成的兩岸僵局卻尋無解方。台獨徒能撕裂台灣,卻已證明不是對抗中國的可行方案。民進黨被自己培育的太陽花之「人工添加劑」糾纏,更被自己喧囂了幾十年的台獨及反對了十五年的九二共識所圍困。蔡英文的話已經說到了「中華民國憲政推動論」的地步,但一句「放棄台獨」卻仍說不出口;又已說到了「九二共識/求同存異」的地步,一句「一中各表」也仍說不出口。這是不是咎由自取?是不是作繭自縛?

台獨已成民進黨自作而不能脫困之繭。它不但造成一個幾十年來仇恨撕裂的台灣,又誤倡了一個完全不可行的國家生存戰略,尤其更扭曲、汙染及戕害了國人的世界觀及政治理念。這是三十七年前許多人預見之事,但等到今日一切至此地步,蔡英文才說出,「在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下,推動兩岸關係」。三十七年後,還來得及吧?

台獨雖是台灣民主的必有之物,但不能錯將台獨操作成全部的民主,更不可用台獨摧毀民主。尤其,台獨只能玩弄於在野,不可能實踐於執政。此刻恐怕是民進黨在國家認同及兩岸政策上轉型的最後一次機會,以後不會再有像陳水扁那樣將台獨翻來覆去的可能性。

對於台灣的民主,「勇敢渡河/勿上錯岸」,也許仍是一個繼三十七年後仍然有效的叮嚀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