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港股導航/金融地產 引領漲勢
2015-06-24 04:33:05 經濟日報 游金智
市場樂觀看待希臘與債權人協商出現進展,港股早盤跟隨歐美股市走揚;加以6月滙豐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初值升至49.6優於預期,在金融地產股引領下,恆生指數創下四周來最大三日漲幅。
恆生指數上漲0.93%至27,333.46點,上證指數彈升逾2%帶動國企股指數收高,上漲1.69%至13,609.47點。
上半年一連串的寬鬆貨幣政策及歐美經濟改善,大陸經濟浮現築底現象,雖然近期積極以財政政策取代寬鬆貨幣政策,期以大規模的基礎建設來帶動經濟成長,但並不代表貨幣政策趨緊,預期人行未來仍會有降息降準的空間。
受到降槓桿效應影響,上證綜合指數上周創下七年來最大單周跌幅,券商看法仍維持審慎樂觀的態度,中國證券報表示不需過度恐慌市場波動,陸股的調整更有利於慢牛行情。
6月適逢企業半年報公布時期,投資人可藉機重新檢視公司的基本面與獲利,具有潛力的成長股可望出線,在去蕪存菁後,下半年看好評價合理且具投資題材的個股將獲投資人青睞。
(作者是富蘭克林華美中國消費基金經理人)
陸股解碼/政策加持族群 亮眼
2015-06-24 04:33:04 經濟日報 余文耀
歷經上周大跌逾13%後,上證綜合指數在端午連假後首個交易日再度上演「三溫暖行情」,盤中一度重挫近5%,跌破4,300點,不過午盤過後,在金融保險證券、國防軍工及國企改革概念股帶動下,指數由黑翻紅,終場上證指數再度站回4,500點,終場收在4,575.49點,漲幅2.19%,守住季線大關,創業板漲幅也有2.39%。
上周盤勢因IPO凍結資金達人民幣7兆元等籌碼面及資金面緊張,導致上證單周大跌13.3%,創2008年以來最大周跌幅;但從大陸官方的貨幣政策及作多的態度來看,陸股並沒有出現根本性的變化。
大陸官方還是期望透過繁榮股市的方法,提供企業融資管道並帶動經濟轉型,研判這波改革帶動的多頭趨勢仍可望延續。
大盤單周跌幅若過大,之後通常會有明顯反彈,預估盤面類股走勢將出現分化,也就是先前漲幅過大、靠題材炒作又沒有基本面的股票,可能會打回原形,反觀具有基本面或受惠經濟轉型、國企改革等政策紅利加持之概念股仍持續看好,可持續留意相關題材。
(作者是復華中國新經濟A股基金經理人)
中國核建IPO 募資135億元
2015-06-24 04:33:04 經濟日報 記者蔡敏姿/綜合報導
大陸證監會公告,本周有13檔新股掛牌,其中,今年第二大核電IPO中國核建,擬募集資金人民幣27億元(約新台幣135億元),主要用於核電工程建造籌建項目。
繼中國核電6月10日登陸A股後,中國核建也將上場。
中新網報導,中國核建擬發行不超過5.25億股,募集資金人民幣27億元。證監會將於26日審核首發申請。
中國核建集團曾隸屬於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在1999年改制後組建而成,在中國核電施工工程市場上,長期占據壟斷地位。
中國核建由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聯合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航天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共同設立。其中中國核建集團持股79.2%。
證監會發審委將於26日審核七家公司的首發申請,除中國核建外,還有廣東堅朗五金製品、浙江東音泵業、廣州天創時尚鞋業、金徽酒、浙江司太立製藥和千禾味業食品。
李嘉誠:一年內將再買地
2015-06-24 04:33:03 經濟日報 記者戴瑞芬/綜合報導
香港長和集團主席李嘉誠。 中新社
分享香港長和集團主席李嘉誠表示,香港政改方案未獲立法會同意,「當然非常失望,但從未考慮撤資」;他透露,未來一年長江和記實業集團會有機會再投資買地,投資房地產,但前提是麵粉(土地)不能貴過麵包(房屋)。
長江和記實業23日舉行股東會,這是李嘉誠將旗下長實與和黃兩大集團完成世紀重組,6月初掛牌後,改名長和的首次股東會。
李嘉誠也對香港政改被否決,首次表態回應「非常失望,但不會撤資」。針對星島日報報導,李嘉誠已經出售香港電燈股份,點名他要撤資;李嘉誠表示,有買有賣是正常的商業行為,但他從未考慮撤資。
去年初大陸房市面臨泡沫崩盤,李嘉誠率先賣地,引發大型地產商開始大幅降價,當時李嘉誠回應賣地「出逃」到海外置產,說過「麵粉貴過麵包」的名言。
不過,李嘉誠出席股東會時卻透露,「一直好想買地,未來一年會有機會。」表明將重新回歸房地產投資。
李嘉誠說,買地時要考慮「麵粉價」及「麵包價」,地價超過房價就不符合利益。
他說,雖然難以評論目前價格是否合理,但未來一年會有買地的機會,而且希望今明兩年有機會買入以往買不到的土地 。
除了回歸房地產投資,李嘉誠也表示,將擴大事業規模;海外業務方面,集團在全球零售店舖多達1.2萬間,明年底將超過1.3萬間。至於港交所考慮推動同股不同權制,李嘉誠說,一股一票(即同股同權)是企業治理的重要依據。
陸廣電總局:少報導行情
2015-06-24 04:33:02 經濟日報 記者李仲維/綜合報導
大陸廣電總局上周下達宣傳提示,要求各廣播電視媒體減少報導股市行情,以免因報導不當造成行情暴漲暴跌。
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導,這項宣傳提示要求減少報導股市,還要求「在必要的報導中要做到全面平衡、客觀理性,『不集中唱多,不合力唱空』,合理引導市場預期,防止因為報導不當引起股市大漲大跌」。
提示指出,對股市波動「一律不再組織評論言論、專家訪談、現場連線,不做深度解讀,不猜測、評價股市走向,不渲染恐慌、悲情氣氛,不使用『暴跌』、『暴漲』、『崩盤』等煽情用語」。
這項提示還要求,「要嚴格以監管部門正式發布的訊息為依據進行報導,堅決避免傳播虛假不實信息」,且「所辦證券節目須為播出機構自製自播,不得出租轉讓時段,不得播出諮詢機構提供的節目」等。
報導指出,這項宣傳提示已陸續下達到大陸境內各廣播電視台。
人行:理財資金入市擬設限
2015-06-24 04:33:02 經濟日報 記者李仲維/綜合報導
A股大起大落,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官員建議嚴格規範理財資金進入資本市場,並對證券公司進行流動性監管。
隨著大陸股市去年下半年以來持續走高,各路資金蜂擁入市,包括居民存款、券商兩融(融資融券)、場外配資、信託,以及銀行理財資金等紛紛進場,在不斷推高股指的同時,也導致個股炒作過度,風險加大。
A股炒作升溫已引發監管單位加強監管,證監會規範「兩融」金額不得超過淨資本的四倍,為股市風險把關;如今連人行官員也發聲,引起市場矚目。
華爾街日報報導,人行營業管理部副主任姜再勇在最新一期《財經》雜誌上撰文指出,資管產品野蠻生長,流動性風險易傳導,應採取措施防範相關風險。
文章提到的措施包括嚴格規範理財資金進入資本市場。姜再勇稱,商業銀行理財資金一般透過投資信託計劃等方式間接進入資本市場,應要求商業銀行定期披露理財資金的投資標的;對於籌資最終投向資本市場的理財產品餘額,應以法人商業銀行為考核對象,要求占全部理財產品餘額不得超過10%。
姜再勇還建議,金融管理部門應深入研究各類金融資產管理產品流動性風險監管標準。
陸四大證券報 齊聲挺A股
2015-06-24 04:32:59 經濟日報 記者林則宏/綜合報導
陸股上周歷經金融海嘯以來最慘烈的一周後,在昨(23)日端午節連假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大陸四大證券報罕見地口徑一致在頭版刊登大篇幅文章力挺A股,官方藉此穩定投資人信心的意圖明顯。
陸股昨日上演上沖下洗的「三溫暖行情」,上海股市全天震盪幅度高達7%,受到官方、媒體作多喊話,上證綜指終場收復4,500點關口,化險為夷。 中新社
分享
上證綜指上周一以5,174點開盤後就一路下探,五個交易日有四日收跌,全周累計大跌近700點,一周跌幅達13.32%;深證成指全周重挫近2,400點,周跌幅13.11%;創業板的周跌幅更達15.76%。
在歷經2008年來最黑暗的一周後,大陸四大證券報昨天有志一同出面力挺股市。上海證券報頭版中強調,監管機關近期一系列針對股市「去槓桿」的作為,並不是不要槓桿,「只是讓『槓桿牛』安分守己,不要喧賓奪主」。「讓槓桿牛悠著點,改革牛更健康,就是對投資者最好的保護。」
證券時報在題為「資金牛歇歇腳,改革牛不停步」的文章中表示,「理性分析當前市場環境,可以發現牛市的邏輯並未改變。中國股市根本上行動力來自於深層次的改革與創新,只要這個邏輯不變,無論短期內市場如何調整,投資者都沒有必要過分緊張。」
中國證券報以「穩增長政策不停歇 調整夯實慢牛走勢」為題指出,「穩增長、促改革的政策紅利仍將持續釋放,資本市場走牛的邏輯也未發生改變,市場本身的調整更有利於夯實慢牛走勢,市場無須過度恐慌。」「在多重因素作用下,市場適度回檔並未改變『改革牛』的邏輯,更有利於股市走出慢牛、長牛行情。」
證券日報以「A股不會被『泡沫論』嚇倒」為題,駁斥摩根士丹利與彭博資訊日前關於A股已經泡沫化的分析。文章更向陸股投資人喊話,「在A股市場震盪中迷失方向的投資者應當捫心自問,你們是在進行價值投資還是在進行短期炒作。如果是前者,那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這四份報紙都是中國證監會指定的資訊揭露媒體,上海證券報與中國證券報隸屬新華社,證券時報隸屬人民日報社,證券日報是大陸的經濟日報社主管。
市場人士認為,四家齊聲喊話,可明顯看出大陸官方現階段發展股市的態度並未改變。
2015-06-24 04:33:05 經濟日報 游金智
市場樂觀看待希臘與債權人協商出現進展,港股早盤跟隨歐美股市走揚;加以6月滙豐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初值升至49.6優於預期,在金融地產股引領下,恆生指數創下四周來最大三日漲幅。
恆生指數上漲0.93%至27,333.46點,上證指數彈升逾2%帶動國企股指數收高,上漲1.69%至13,609.47點。
上半年一連串的寬鬆貨幣政策及歐美經濟改善,大陸經濟浮現築底現象,雖然近期積極以財政政策取代寬鬆貨幣政策,期以大規模的基礎建設來帶動經濟成長,但並不代表貨幣政策趨緊,預期人行未來仍會有降息降準的空間。
受到降槓桿效應影響,上證綜合指數上周創下七年來最大單周跌幅,券商看法仍維持審慎樂觀的態度,中國證券報表示不需過度恐慌市場波動,陸股的調整更有利於慢牛行情。
6月適逢企業半年報公布時期,投資人可藉機重新檢視公司的基本面與獲利,具有潛力的成長股可望出線,在去蕪存菁後,下半年看好評價合理且具投資題材的個股將獲投資人青睞。
(作者是富蘭克林華美中國消費基金經理人)
陸股解碼/政策加持族群 亮眼
2015-06-24 04:33:04 經濟日報 余文耀
歷經上周大跌逾13%後,上證綜合指數在端午連假後首個交易日再度上演「三溫暖行情」,盤中一度重挫近5%,跌破4,300點,不過午盤過後,在金融保險證券、國防軍工及國企改革概念股帶動下,指數由黑翻紅,終場上證指數再度站回4,500點,終場收在4,575.49點,漲幅2.19%,守住季線大關,創業板漲幅也有2.39%。
上周盤勢因IPO凍結資金達人民幣7兆元等籌碼面及資金面緊張,導致上證單周大跌13.3%,創2008年以來最大周跌幅;但從大陸官方的貨幣政策及作多的態度來看,陸股並沒有出現根本性的變化。
大陸官方還是期望透過繁榮股市的方法,提供企業融資管道並帶動經濟轉型,研判這波改革帶動的多頭趨勢仍可望延續。
大盤單周跌幅若過大,之後通常會有明顯反彈,預估盤面類股走勢將出現分化,也就是先前漲幅過大、靠題材炒作又沒有基本面的股票,可能會打回原形,反觀具有基本面或受惠經濟轉型、國企改革等政策紅利加持之概念股仍持續看好,可持續留意相關題材。
(作者是復華中國新經濟A股基金經理人)
中國核建IPO 募資135億元
2015-06-24 04:33:04 經濟日報 記者蔡敏姿/綜合報導
大陸證監會公告,本周有13檔新股掛牌,其中,今年第二大核電IPO中國核建,擬募集資金人民幣27億元(約新台幣135億元),主要用於核電工程建造籌建項目。
繼中國核電6月10日登陸A股後,中國核建也將上場。
中新網報導,中國核建擬發行不超過5.25億股,募集資金人民幣27億元。證監會將於26日審核首發申請。
中國核建集團曾隸屬於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在1999年改制後組建而成,在中國核電施工工程市場上,長期占據壟斷地位。
中國核建由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聯合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航天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共同設立。其中中國核建集團持股79.2%。
證監會發審委將於26日審核七家公司的首發申請,除中國核建外,還有廣東堅朗五金製品、浙江東音泵業、廣州天創時尚鞋業、金徽酒、浙江司太立製藥和千禾味業食品。
李嘉誠:一年內將再買地
2015-06-24 04:33:03 經濟日報 記者戴瑞芬/綜合報導
香港長和集團主席李嘉誠。 中新社
分享香港長和集團主席李嘉誠表示,香港政改方案未獲立法會同意,「當然非常失望,但從未考慮撤資」;他透露,未來一年長江和記實業集團會有機會再投資買地,投資房地產,但前提是麵粉(土地)不能貴過麵包(房屋)。
長江和記實業23日舉行股東會,這是李嘉誠將旗下長實與和黃兩大集團完成世紀重組,6月初掛牌後,改名長和的首次股東會。
李嘉誠也對香港政改被否決,首次表態回應「非常失望,但不會撤資」。針對星島日報報導,李嘉誠已經出售香港電燈股份,點名他要撤資;李嘉誠表示,有買有賣是正常的商業行為,但他從未考慮撤資。
去年初大陸房市面臨泡沫崩盤,李嘉誠率先賣地,引發大型地產商開始大幅降價,當時李嘉誠回應賣地「出逃」到海外置產,說過「麵粉貴過麵包」的名言。
不過,李嘉誠出席股東會時卻透露,「一直好想買地,未來一年會有機會。」表明將重新回歸房地產投資。
李嘉誠說,買地時要考慮「麵粉價」及「麵包價」,地價超過房價就不符合利益。
他說,雖然難以評論目前價格是否合理,但未來一年會有買地的機會,而且希望今明兩年有機會買入以往買不到的土地 。
除了回歸房地產投資,李嘉誠也表示,將擴大事業規模;海外業務方面,集團在全球零售店舖多達1.2萬間,明年底將超過1.3萬間。至於港交所考慮推動同股不同權制,李嘉誠說,一股一票(即同股同權)是企業治理的重要依據。
陸廣電總局:少報導行情
2015-06-24 04:33:02 經濟日報 記者李仲維/綜合報導
大陸廣電總局上周下達宣傳提示,要求各廣播電視媒體減少報導股市行情,以免因報導不當造成行情暴漲暴跌。
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導,這項宣傳提示要求減少報導股市,還要求「在必要的報導中要做到全面平衡、客觀理性,『不集中唱多,不合力唱空』,合理引導市場預期,防止因為報導不當引起股市大漲大跌」。
提示指出,對股市波動「一律不再組織評論言論、專家訪談、現場連線,不做深度解讀,不猜測、評價股市走向,不渲染恐慌、悲情氣氛,不使用『暴跌』、『暴漲』、『崩盤』等煽情用語」。
這項提示還要求,「要嚴格以監管部門正式發布的訊息為依據進行報導,堅決避免傳播虛假不實信息」,且「所辦證券節目須為播出機構自製自播,不得出租轉讓時段,不得播出諮詢機構提供的節目」等。
報導指出,這項宣傳提示已陸續下達到大陸境內各廣播電視台。
人行:理財資金入市擬設限
2015-06-24 04:33:02 經濟日報 記者李仲維/綜合報導
A股大起大落,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官員建議嚴格規範理財資金進入資本市場,並對證券公司進行流動性監管。
隨著大陸股市去年下半年以來持續走高,各路資金蜂擁入市,包括居民存款、券商兩融(融資融券)、場外配資、信託,以及銀行理財資金等紛紛進場,在不斷推高股指的同時,也導致個股炒作過度,風險加大。
A股炒作升溫已引發監管單位加強監管,證監會規範「兩融」金額不得超過淨資本的四倍,為股市風險把關;如今連人行官員也發聲,引起市場矚目。
華爾街日報報導,人行營業管理部副主任姜再勇在最新一期《財經》雜誌上撰文指出,資管產品野蠻生長,流動性風險易傳導,應採取措施防範相關風險。
文章提到的措施包括嚴格規範理財資金進入資本市場。姜再勇稱,商業銀行理財資金一般透過投資信託計劃等方式間接進入資本市場,應要求商業銀行定期披露理財資金的投資標的;對於籌資最終投向資本市場的理財產品餘額,應以法人商業銀行為考核對象,要求占全部理財產品餘額不得超過10%。
姜再勇還建議,金融管理部門應深入研究各類金融資產管理產品流動性風險監管標準。
陸四大證券報 齊聲挺A股
2015-06-24 04:32:59 經濟日報 記者林則宏/綜合報導
陸股上周歷經金融海嘯以來最慘烈的一周後,在昨(23)日端午節連假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大陸四大證券報罕見地口徑一致在頭版刊登大篇幅文章力挺A股,官方藉此穩定投資人信心的意圖明顯。
陸股昨日上演上沖下洗的「三溫暖行情」,上海股市全天震盪幅度高達7%,受到官方、媒體作多喊話,上證綜指終場收復4,500點關口,化險為夷。 中新社
分享
上證綜指上周一以5,174點開盤後就一路下探,五個交易日有四日收跌,全周累計大跌近700點,一周跌幅達13.32%;深證成指全周重挫近2,400點,周跌幅13.11%;創業板的周跌幅更達15.76%。
在歷經2008年來最黑暗的一周後,大陸四大證券報昨天有志一同出面力挺股市。上海證券報頭版中強調,監管機關近期一系列針對股市「去槓桿」的作為,並不是不要槓桿,「只是讓『槓桿牛』安分守己,不要喧賓奪主」。「讓槓桿牛悠著點,改革牛更健康,就是對投資者最好的保護。」
證券時報在題為「資金牛歇歇腳,改革牛不停步」的文章中表示,「理性分析當前市場環境,可以發現牛市的邏輯並未改變。中國股市根本上行動力來自於深層次的改革與創新,只要這個邏輯不變,無論短期內市場如何調整,投資者都沒有必要過分緊張。」
中國證券報以「穩增長政策不停歇 調整夯實慢牛走勢」為題指出,「穩增長、促改革的政策紅利仍將持續釋放,資本市場走牛的邏輯也未發生改變,市場本身的調整更有利於夯實慢牛走勢,市場無須過度恐慌。」「在多重因素作用下,市場適度回檔並未改變『改革牛』的邏輯,更有利於股市走出慢牛、長牛行情。」
證券日報以「A股不會被『泡沫論』嚇倒」為題,駁斥摩根士丹利與彭博資訊日前關於A股已經泡沫化的分析。文章更向陸股投資人喊話,「在A股市場震盪中迷失方向的投資者應當捫心自問,你們是在進行價值投資還是在進行短期炒作。如果是前者,那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這四份報紙都是中國證監會指定的資訊揭露媒體,上海證券報與中國證券報隸屬新華社,證券時報隸屬人民日報社,證券日報是大陸的經濟日報社主管。
市場人士認為,四家齊聲喊話,可明顯看出大陸官方現階段發展股市的態度並未改變。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