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巴拿馬角力 短中長策略因應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24 02:57 聯合報 何國世/靜宜大學寰宇外語學士學位學程主任(台中市)
蔡英文總統周五將出訪巴拿馬。 報系資料照
分享蔡英文總統率團參加巴拿馬運河擴寬啟用典禮,其對兩岸在巴拿馬外交角力的影響,值得了解與深思。
長久以來,兩岸在巴拿馬進行外交角力。中華民國於一九五四年五月與巴拿馬建交,互設大使館。一九七四年,在科隆市設立領事館,雙方高層互訪密切,也簽訂各項合作協定。二○○三年,我與巴拿馬簽訂自由貿易區協定,是外交人員多年來辛勤努力成果。
近年來,大陸對我在拉美外交灘頭堡巴拿馬積極拉攏,各界憂心。一九九六年後,兩國往來頻繁,香港和記黃埔取得運河巴爾博亞港和克里斯托瓦爾港的經營權,自此對巴拿馬影響日深。此外,僑界特別是老僑動向,深刻透露兩岸勢力在巴拿馬的消長。
此外,大陸是巴拿馬運河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用戶,近年來更傳言巴拿馬準備與大陸建交。大陸爭取與巴拿馬建交,以期對我拉美邦交國產生骨牌效應。
蔡總統親自率團祝賀,隱含積極護盤的濃濃政治味。對於因運河而誕生,卻同時為運河經營而苦惱的友邦巴拿馬,筆者認為海峽兩岸在此的外交角力勝負,將取決於雙方誰能對維繫巴拿馬經濟命脈的運河經營作出較大的貢獻,以及雙方在當地僑民的經濟實力而定。此外,美國基於運河安全及戰略考量,更是關鍵因素。
最後,呼籲新政府在對巴國進行傳統援助外,更應訂定明確的短、中、長程外交策略。此外,對於拉美邦交國外館更應統一事權,彈性擴大員額編制,以集中火力確保與邦交國關係的穩定。
公告版位
- Jun 24 Fri 2016 22:46
兩岸巴拿馬角力 短中長策略因應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