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沙國石油新策略 牽動全球經濟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10 01:2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沙烏地阿拉伯資深的石油部長納米7日卸任,由中壯派的國營阿美石油公司董事長法利赫接任,引起國際媒體一陣臆測,包括「年輕王儲」與「高齡油長」政策不合等聳動標題紛紛出籠。其實依據「新石油經濟學」的理論,及沙國提出的「後石油時代」願景,這項人事異動只是遲早的事,沙國仍將繼續執行「增產保市」的策略,國際油價長期間也將在中、低檔間波動。
油價從2014年中的每桶110美元以上,一路下跌到今年初的最低點每桶27美元,再反彈到目前的每桶45美元上下。其間沙國於2014年11月決定不再「減產保價」,改採「增產保市」策略,對油價雖有「助跌」效應,但關鍵在於國際油市發生結構性的轉變,石油的「黑金」時代已一去不返,沙國只能被動接受及自我調適。
油市的結構性轉變,專家稱之為「新石油經濟學」,重點在於:從來源稀有到供源普遍,從寡頭壟斷到高度競爭,從不可或缺到高度替代。催生這項轉型的短期因素,其實是2010-2014年油價持續在每桶100美元以上,使俄羅斯、拉美及非洲各國積極擴大投資以提高產能。中期因素則是頁岩石油革命,美國雖一馬當先,但許多國家也都擁有豐富的頁岩石油蘊藏量,隨著技術進步將陸續得以開採。石油供給趨於多元,競爭性大為提高,沙國及油國組織已不再能夠壟斷市場及掌控油價。
長期因素則是全球對氣候變遷的覺悟普遍提高,促進太陽能、風力等替代能源加速發展,各種節能減碳的產品與製程也陸續問世,使全球石油需求呈現長期下降趨勢,而這才是沙國最深層的危機感。如果沙國仍一味追求高油價,替代能源將更加速發展,最後甚至導致石油只能躺在地底下。這也令沙國高層想起前石油部長雅曼尼在2000年時說的話:「石油時代不會因為沒有石油才結束。」於是沙國現在決心以確保市占率為優先,寧可在低油價時繼續增產,也不願現在減產保價,導致以後有油卻賣不出去。「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的老話,在此獲得新解。
再者,國際油價重挫已使產油國普遍承受重大的財政壓力。為彌補赤字,國際油價愈低,沙國、俄羅斯、科威特、伊拉克、伊朗等低成本的主要產油國就愈需增加產量,才能把高成本的生產者擠出市場。美國頁岩石油業者為了生存,也一定會繼續提升技術以降低成本,結果全球供給量自然是只增不減。因此未來長期間國際油價將處於相對低檔,波動區間也相對縮小,每桶50美元將是第一層鍋蓋。
基此,沙國之所以在4月舉行的多哈會議封殺「凍產」協定,也就不足為奇了。談判「破局」的淺層原因是沙國堅持宿敵伊朗須被納入協定,但伊朗卻堅持絕不加入;於是沙國寧願自己承受低油價帶來的痛苦,也不讓伊朗能依靠較高的油價與出口量而取得利益。更深層的理由,則是沙國已經體認到國際油市的結構性變化,必須改採先產、先贏的策略。
面對「後石油時代」的潛在威脅,沙國除了改變石油策略外,新一代的石油及經濟政策主導者─第二順位王儲賓.沙爾曼(國王沙爾曼之子)也提出新「願景」改革計畫,其中最受矚目的作法是將國營的阿美石油及沙比克石化公司上市,將取得的資金另行成立規模逾2兆美元的主權財富基金,以推動經濟多元化,降低對石油產業的過度依賴。新領導班子要推動如此規模龐大的改革,就必須先打破現有的超保守官僚體系。現任油長納米任職長達20年,且高齡80歲,因此沙國高層決定吐故納新,改由56歲、年富力強的法利赫接任,可能只是一系列異動的開始而已。真正值得觀察的,已不再是油長換人對油價的影響,而是沙國新「願景」的進展,及對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的潛在衝擊。
公告版位
- May 10 Tue 2016 00:17
經濟/沙國石油新策略 牽動全球經濟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