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宜花東第1台 青割玉米採收機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19 08:14 聯合報 記者王思慧/壽豐報導
image
青年農民梁浩耘(左二)很高興有採收機可用。 記者王思慧/攝影
分享
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同意花蓮縣壽豐鄉農會計畫方案,補助6名青年農民1台「青割玉米採收機」,是宜花東第1台。28歲的青年農民梁浩耘說,有了這台青割玉米採收機,就不必配合西部人力收割,成本也降低,雖然收割機高達兩層樓,操作不易,但會努力練習操作使用。

梁浩耘表示,青割玉米是給畜禽類食用的飼料之一,主要販售給花東的牧場,因人力有限,常要請西部的工人到花蓮收割,除了工錢,還要負擔住宿費,成本相對提高;而且還要等西部收割後,工人才有時間到花蓮,導致有時錯過採收期,品質下降。

他說,幸好農糧署補助250萬元,6人再共同負擔剩下的450萬元,採購價值700萬元的「青割玉米採收機」,不必再配合西部的收割時間。為了熟悉高達兩層樓的大型採收機,梁浩耘還遠赴台南上課,再回來教其他青年農民,希望能有效提振收割效率。

梁浩耘指出,他們6人自有和租用的農田160公頃,1期共生產4800噸青割玉米,利用採收機,1天可採收150噸,大約要花1、2個月才能收割完成;預估要耗用250公升柴油,大約1天就要花掉4千元的油錢,不過與雇工相比還是便宜許多。

壽豐鄉農會總幹事曾淑懿表示,為配合並推動「小地主大佃農」,鼓勵農民多耕種經濟作物,特別為平均年齡28歲的青年農民們爭取補助,希望提升青割玉米產值,未來若人數足夠,會開設產銷班,協助農民生產經濟作物。

梓桑文化祭 古厝清明迎新市集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19 08:14 聯合報 記者游明煌/基隆報導


image
許梓桑古厝經過一群年輕人及地方文史團體的努力,在殘破中重現風華,清明節將辦第二場梓桑文化祭。 記者游明煌/攝影
分享
原本有如廢墟的許梓桑古厝,經過一些青年團體熱心打掃、整理,變成觀光景點、拍婚紗秘境,垃圾、土泥沒了,在殘破中重現昔日風華。基青陣將在下月清明節4天連假辦理第二次「梓桑文化祭」,提供在地年輕人一處發揮創意、展現才華的「文創市集」,預計約有40個不同類型攤位。

古厝位愛四路2巷(舊稱梓桑巷),1930年代建立,為許梓桑的故居,他是地方士紳,出資辦學,調停地方,愛好文藝組詩社,古厝還是吟唱詩情聚會場所。

建築為閩式三合院建築,具「牛眼窗」、「竹節圓窗」等特色裝飾,子孫都已遷出。古厝被列歷史建築,但多年來因產權等問題,疏於維護,年久失修,破舊雜亂不堪。

前年8月起,「基隆青年陣線」與「基隆市小英之友會」等文史團體,在網路號召發起打掃活動,定期維護,讓古厝重生。

主辦單位基青陣理事長張之豪說,結合社區一起打拚,不僅讓大家重視古蹟,還希望成為一處能吸引年輕人回來的文創市集,去年人潮爆滿,獲得極大回響。

除4月2日至5日的文化祭,更加碼舉辦古厝導覽培訓、遊戲設計課程、基隆溫度攝影比賽等,深化文化內涵。「希望讓更多人認識隱藏版的古蹟」張之豪說,可上臉書「基隆青年陣線」查詢內容。

畫家王傑說,文化祭最重要的是文化上的意義,這是基隆市最缺乏的,希望許梓桑成為地方文化的中心,並向周遭社區延伸。

忠勇里長林羅清梅說,以前這裡是基隆最繁華的地方,樂見可以風華再現。昨天基青陣實地勘查,巧遇自行前往的市長林右昌,林右昌稱讚年輕人很用心,並說明對梓桑美術街道願景的規畫,讓年輕人的熱血再度沸騰起來。

民間出擊→市府接棒 保護資產新力量

【記者游明煌】基隆市很多文化資產在無情的歲月中逐漸傾毀,但許梓桑古厝因為一群年輕人的熱情,保住了歷史建築最後的容顏,雖然青春不在,卻還能風華再現。這股「由下而上」的力量所帶來的改變,值得市府深思,企盼成為往後保護資產重要典範。

中正路李宅僅剩殘屋片瓦在風雨中飄搖,阿根納造船廠在被怪手拆除時被搶救下來,基隆市太多文化資產因為產權屬中央或者糾葛、缺乏維護消失在灰燼,徒呼負負又如何?

許梓桑古厝卻因為在地年輕人的熱情,結果就很不一樣,年輕人的「第一棒」衝出去了,市府也因此獲得文化部補助計畫,要讓熱情延續,希望「第二棒」爭氣,做出好成績。

古厝今年獲得文化部補助91萬元,市府自籌39萬元,將進行「許梓桑古厝重啟調查研究計畫」,這對日後保存與地方發展都有很大幫助。

市府定位為「許梓桑美術街道」,要和大學合作、地方文史、青年團隊一起努力,從街道彩繪、牆面公共藝術布置等,打造基隆首條詩學或藝術街道,與廟口商圈串連,6月就有初步成果。

誠如文化局文化資產科長郭麗雅所說,許梓桑古厝因為年輕人的參與,活化與重生了,市府很高興協助這股「由下而上」的力量的後續作為,也希望在地青年與市府合作的模式,可以成為保護文化資產的範例。

市府與年輕人攜手,公部門積極了,民間力量也展現,克服了種種限制,埋下一顆希望的種子,希望未來其他文化資產也都能像這樣,開花結果。

基隆自強隧道換水管 招標了估7月動工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19 08:14 聯合報 記者曾健祐/基隆報導


image
安樂區自強隧道自來水管汰換工程,因為招標不順,延宕1年多,要做為臨時供水之用的水管占據隧道內人行道,行人受阻,民眾怨聲載道。自來水公司表示,已經完成招標將送交維計畫,如獲市府審查通過,預估7月動工,10月可以完成。 圖,曾健祐攝
分享
安樂區自強隧道自來水管汰換工程,因為招標不順,延宕1年多,要做為臨時供水之用的水管占據隧道內人行道,行人受阻,民眾怨聲載道。自來水公司表示,已經完成招標將送交維計畫,如獲市府審查通過,預估7月動工,10月可以完成。

市府工務處指出,自強隧道下方埋設1條1000毫米自來水管線,從新山淨水場供應水源至基隆市區民生用水,但埋設至今達30多年,超過正常使用壽命,已有破損、滲水情況,如漏水過多恐影響下層地質穩定,隧道結構安全堪憂。

自來水公司第一區管理處工務課長林應芝表示,舊管線已達汰換標準,但無法開挖,計畫在舊管線內使用直徑800毫米的不銹鋼管作為內管,施工期間需由替代水管供水,並在隧道北端出口處鑿取連接處,與舊水管相接,但因工程難度高,一直無法順利招標,導致工期延宕。

林應芝說,擺放在隧道內人行道的800毫米自來水管,要在施工後做為臨時供水管線,已研擬交通維安計畫,要審查過關,約需3至6個月。

議長宋瑋莉昨與10多名議員到場考察,要求成市府相關單位督促水公司盡速完工,施工期間切勿造成民眾交通困擾。


廣角鏡/煙雨基隆 宛若水墨畫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19 08:14 聯合報 文/游明煌


基隆市昨天一直下著綿綿春雨,連市區也都一片霧茫茫,從南榮路看著遠方的山勢,遠近各不同,一層層的有如水墨山情,隱沒在迷霧中,不見盡頭。

宜蘭南安國中小合併 居民憂財團搶地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19 08:15 聯合報 記者林縉明、吳佩旻/宜蘭報導


宜蘭縣政府為整合教育資源,有意將南安國中小合併,將南安國小及附設幼兒園遷移至國中使用,但原定召開的說明會延期,引起地方臆測。有人質疑縣府遷移校地,是為了賣給財團蓋度假飯店;縣府教育處澄清,校地不屬地方所有,一旦兩校合併,土地將交還國有財產局。

南安國中及南安國小因學生數逐年縮減,國小班級數從二十多班減到只剩十多班,加上每逢颱風,校舍損毀嚴重,因此教育處近年來評估合併的可能性,希望能夠比照內城國中小,推動實驗教育,讓學生可以就近就讀,並整合校園設備,讓教學資源更加完善。

消息一傳出,居民及地方代表紛紛反對。縣議員陳正男表示,南安國小位於半山腰,風景優美,地理位置好,如果遷移,原本腹地很有可能被財團收購,蓋成觀光飯店。

但縣議員邱嘉進有不同意見。他說,南安國小原本就與南安國中同校地,40年前才遷到獅頭山現址,如果回到原址,國中小整併,是美事一樁。

有不少校友在臉書表示「捨不得」,表示在南安國小現址留下不少童年回憶,希望縣府能審慎考量。

對於校地是否要賣給財團蓋飯店,縣府澄清是謠言。教育資源整合科長王怡惠說,該案目前仍在規畫,「八字還沒一撇」,希望居民不要多加聯想。

併校說明會將延至5月22日校慶後舉行,會聆聽地方意見,再行決定。

頭城老街整容 保留老青斗石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19 08:15 聯合報 記者廖雅欣/頭城報導


宜蘭縣頭城老街鋪設的青斗石路面高低不平,曾有年長者或穿高跟鞋的女性遊客跌倒,鎮公所欲改善北段路面,但有民眾認為青斗石拆除很可惜,經鎮長曹乾舜和施工單位討論後,決定將石材保留,利用到其他公共空間。

頭城老街多年前為打造景觀,在頭城和平老街舖設青斗石路面,但幾年下來,不少鎮民反映青斗石路面高低不平,不利通行,曾有老年人跌倒,也不好推輪椅,假日許多台北來的遊客逛老街,也有遊客穿高跟鞋被絆倒摔傷,希望鎮公所改善。

去年開始,頭城鎮公所經縣府補助,先進行南段路面改善,效果不錯,今年再獲縣府補助改善北門福德祠至民鋒路段,經費約500萬元,即將施工。

不過,也有民眾認為,青斗石雖然高低起伏不平,基本上還都保持得很好,移除很可惜。鎮長曹乾舜勘察後表示,基於公共通行安全,加上南段改善之後,鎮民反應還不錯,因此北段仍將進行改善,至於從老街移除的青斗石,都還是很好的建材,鎮公所將運用到適合的公共空間。

想打木球? 約在頭城金面溪公園吧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19 08:15 聯合報 記者廖雅欣/頭城報導


image
宜蘭縣頭城金面溪休閒公園再利用,設置木球場。 記者廖雅欣/攝影
分享
宜蘭縣頭城鎮金面溪石燭橋旁一塊空地長滿雜草,經國有財產局撥用,縣環保局補助經費,打造成「金面溪休閒公園」,為讓公園獲得更好的利用,鎮公所規畫成木球練習場讓喜愛木球的民眾使用,由宜蘭縣體育會木球委員會認養維護。

這塊荒廢的土地,位於金面溪石燭橋旁,約有7000平方公尺,是溪谷沖積的國有土地,因未登錄管理,常年荒煙蔓草,妨礙景觀,也是環境髒亂點。頭城鎮公所為活用土地,去年向國有財產辦理撥用,並向縣府環保局爭取60餘萬元「空氣品質淨化」經費,規畫為「金面溪休閒公園」,在周邊植樹,全區鋪植地毯草。

經過數月養護,植被與周邊樹苗生長良好,成功改造金面溪畔的地理景觀。經和宜蘭縣體育會木球委員會討論,整建為木球場,昨天啟用,提供給喜愛木球的民眾練習和比賽,以球會友,也達成認養協議,平日由委員會義務負責定期除草以及維護周邊環境。

木球委員會主委林錫輝表示,這塊平整的草地很適合從事木球運動,過去委員會在頭城運動公園大草皮練習,因為設了標線,民眾步行不便,現在將木球場移到金面溪休閒公園,就不擔心影響別人。

鎮長曹乾舜表示,這塊空地能再利用,很感謝相關單位協助。他認為木球運動值得推廣,委員會願認養,值得肯定,也為鎮公所節省維護管理費用。

宜蘭縣長見芳草人物 最高齡88歲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19 08:15 聯合報 記者林縉明/宜蘭報導

台灣省政府舉辦地方基層芳草人物表揚,宜蘭縣有11人獲選,省主席林政則將於4月1日到縣府頒贈匾額。宜蘭縣長林聰賢昨天提前接見,7人到場,他感謝受表揚者默默行善、為地方奉獻,熱心公益的精神令人敬佩。

獲表揚的地方基層芳草人物有宜蘭市林烈旗、羅東鎮李智、蘇澳鎮邱献欽、頭城鎮鄭讚福、礁溪鄉呂仕仁、壯圍鄉曾來福、員山鄉陳蒼田、冬山鄉釋達觀師父、五結鄉歐木溪、三星鄉楊玉慧、南澳鄉曾進財等11人。昨天縣府表楊時,曾來福、陳蒼田、釋達觀、李智未出席。

88歲的李智神父是縣內最高齡的得獎人,17歲就加入天主教靈醫會,他長期在宜蘭照顧弱勢民眾,並藉由募款協助貧困病患就醫。

84歲的泰雅族人曾進財,古道熱腸,熱心推動地方事務,深受部落族人景仰,被推崇為年輕族人學習的標竿。

83歲的歐木溪早年經營土木工程營造,退休後熱中公益,出錢出力,任四結福德廟重建工程主委期間,也提供物資及捐款給孤兒院,並提供貧困學生獎助學金及營養午餐費,默默行善。

一再反映 羅東6電箱仍占人行道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19 08:15 聯合報 記者羅建旺/羅東報導


image
羅東鎮站東路人行道上設變電箱或電信箱,議員吳秋齡(左)昨天會勘,要求改善,還路權於民。 記者羅建旺/攝影
分享
宜蘭縣議員吳秋齡接獲陳情指,羅東鎮站東路人行道上因台電、中華電信公司的電箱阻隔,無法通行,居民被迫走車道,不但危險,路旁停車,更難通行,昨天要求改善,還路權於民。

台電公司宜蘭區營業處表示,因管線地下化,又要提供供電服務,設變電箱難免,但會儘量設在不影響交通的地點;營業處會派員了解。中華電信宜蘭營業處表示會再了解,看有無更合適的設置地點。

吳秋齡等人昨天會勘,多名居民陳情指出,羅東鎮站東路從羅莊街口到光榮路陸橋下,因有6座電箱設在人行道,有的更占滿人行道而阻斷居民通行,有些居民是輪椅族,無法走人行道,被迫走車道,相當不便與危險,且如遇上路旁停車,根本過不了。

羅東鎮公所表示,鎮民代表、里長、居民一再反映,發現人行道上有台電公司的變電箱、中華電信公司的電箱,去年就已邀請兩單位會勘,並函請妥適遷移改善,但至今沒下文。

吳秋齡批評,既然設人行道,就應以路人通行及安全為最主要考量,人行道上設電箱,堵住人行道,實在說不過去,相關單位不能有老大心態,放任不管,應釋出善意,趕快解決。

南門里3電線桿緊鄰民宅 台電同意改善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19 08:15 聯合報 記者林縉明/宜蘭報導


image
宜蘭市西安街16巷電線杆至今尚未地下化,惹來民怨,縣議員林志鴻昨天會勘,要求台電盡速完成地下化工程。 記者林縉明/攝影
分享宜蘭市南門里電線桿大多完成地下化,唯獨西安街16巷仍有3支電桿未地下化,電線橫跨空中,緊鄰民宅不到10公分,居民恐慌。立委陳歐珀與議員林志鴻服務處昨天邀台電現勘,台電同意半年內施工改善,但因私人土地,須先取得同意書後才能動工。
「不要把我們當二等公民。」施姓居民指出,電線桿、電線離住處不到10公分,不僅內心感到恐懼,連曬衣服、棉被也要很小心,一不注意可能被強風吹落卡在電線,非常危險,而其他地方都已電桿地下化.非常不公平。

縣議員林志鴻說,南門里電桿都已地下化,只剩西安街16巷3支電桿,不美觀也嚴重影響居民生活,居民陳情許久,市公所、民意代表多次會勘,台電卻用各式理由搪塞,應該盡速改善。

花蓮大華社區綠美化 命名有「八卦」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19 08:15 聯合報 記者王思慧/光復報導


image
光復鄉大華村長曾天滄(左)寫得一手好字,把「大家一起來種樹」設計成Logo。 記者王思慧/攝影
分享
花蓮縣光復鄉大華社區從民國101年起,開始有村民提供私人土地讓社區進行綠美化,並以兩儀、四象、八卦為概念種花草,面積大小從1、200坪到400坪不等,昨天舉辦植樹活動,村長曾天滄更以毛筆設計出大家一起來種樹的「Logo」,創意十足。

光復鄉大華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王金財表示,大華村每年都會向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爭取補助,綠化社區環境,大多為灌木、喬木,還有杜鵑、黃鐘花等,會指定志工排班照顧。

不過因土地有限,會徵求村裡的地主,只要地主願意提供空地讓社區綠美化,就可簽訂5年契約,讓社區閒置空地不再雜草叢生。

王金財說,綠地種好後,就要命名,第1個只是因為將植物排列成星星、太陽和月亮,而直接命名,但覺得太沒創意;因為村民很喜歡中國古典文化,於是決定以「兩儀、四象、八卦、扭轉乾坤」等命名,讓平凡的綠地多了一點更多趣味與內涵。

為了推廣社區種樹,村長曾天滄發揮平日勤練毛筆的功力,將「大家一起來種樹」7個字設計成「Logo」,看起來就像一幅精緻的畫。

他說,本來只寫「大家來種樹」5個字,但覺得沒有創意,經過苦思,把「大家」兩字合併,一起的「起」延長為土地,把「來」字化為樹枝,再畫上1棵樹代表種樹,增添趣味。曾天滄很謙虛地說這只是興趣,但希望能藉此吸引民眾一起來綠美化社區。

歡慶郵政120歲 花蓮小學生舞森巴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19 08:15 聯合報 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image
花蓮縣光復鄉大興國小表演迎賓舞。 記者范振和/攝影
分享
中華郵政公司昨天成立120周年慶,花蓮責任中心局昨天邀光復鄉大興國小森巴鼓隊演出,並以雙層大蛋糕慶生。

昨天上午10時許,大興國小森巴鼓隊表演,帶動全場高潮,尤其獨輪車繞場演出,贏得熱烈掌聲。花蓮責任中心局長游仁崑與退休員工代表、81歲的林宗發等人合切慶生蛋糕,獲得滿滿的祝福。

林宗發說,他在花蓮郵局界服務43年,15年前退休,仍難忘郵局歲月,因而從台北深坑住家趕來慶祝;往昔郵局日子與現今不太一樣,軟硬體設施都有長足進步,但不變的是郵務無悔的服務精神。

游仁崑表示,以前郵件一到,隔天就要出清,造成郵務士莫大困擾;如今,普通郵件只要3天送達、限時2天送達,快遞隔天上午送達即可,有效減輕郵務士壓力。郵局也不斷開發電子商務,衣食住行都有,還計畫納入地方農特產品,協助產銷。


花蓮消防局 培訓24員救護生力軍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19 08:15 聯合報 記者游婉琪/花蓮報導
花蓮縣依山傍海,為提升到院前救護品質,花蓮縣消防局辦理鳳凰志工初級救護技術員(EMT─1)訓練,培訓24員救護生力軍。

花蓮縣消防局指出,訓練內容包含內外科常見急症、初階的生理概念,及包紮止血、脊椎頸椎傷害的處理、長背板與頸圈固定、呼吸急症處理、氧氣治療、抽吸器使用、腦部傳導運動功能、大量傷病患檢傷分類等操作技術。

鳳凰志工們經過40小時基礎急救訓練,還得參加學科、術科等4大項考試,最終取得證照,成為緊急救護生力軍。


花蓮港務局舊榖倉孕文創 翻修就像「拆禮物」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19 08:15 聯合報 記者游婉琪/花蓮報導


image
荒廢30多年的花蓮港務局舊榖倉,在建築師與藝術家聯手打造下,搖身成為文創旅店兼藝文空間,要替花蓮藝術家行銷作品。 記者游婉琪/攝影
分享
荒廢30多年的花蓮港務局舊榖倉,經建築師與藝術家聯手打造,搖身成為文創旅店;並將部分空間無償開放,作為花蓮藝術家展示作品的舞台。昨天首展邀請港口部落藝術家與居家品牌「Kamaro’an住下來吧!」展出。

年初剛開幕的葉宿文旅執行長盧申威說,從國外留學回台後,看到母親從事花藝教學,忙了一整天,獲得酬勞可能只買得起1個便當;他為媽媽辦展,展出作品廣受好評,讓他大受鼓舞。

盧申威很想打造文創空間,有天在網路看見位於花蓮市美崙地區的港務局舊穀倉老建築,決定活化利用;承租後,找來十多名藝術家、書法家,在333坪的葉宿文旅各角落進行改造。他苦笑,老屋翻修就像是「拆禮物」,事前難以想像會遭遇何種困難。

所幸港務局舊榖倉屬於公家機關,雖已60多年,但建材都相當好,甚至還有保存完整的紅檜木,經盧申威妥善利用,在文創風格中呈現老屋之美。

花蓮縣文化局長陳淑美說,很難想像1年多前仍常有遊民聚集的港務局舊榖倉,如今已是深具花蓮特色的文創空間。

陳淑美表示,花蓮有許多原住民藝術家,樂見葉宿文旅將空間開放,作為花蓮藝術家展示平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