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走出震災傷痛 打造台南綠能聚落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2-16 01:1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高雄美濃2月6日發生芮氏規模6.4強震,造成台南永康維冠大樓倒塌,往生人數超過百人,在猴年開年造成全台灣很大的傷痛,再次凸顯天然災害防治重要性,我們應記取教訓,做好防患準備。先前2009年八八風災時,政府和民間都動員起來,檢查所有橋梁,也把科技監視技術應用於河川、湖泊的安全監控,避免了很多不幸。

此次震災,反映建築安全及居住更新的重要性,可望促使「老屋健檢」計畫的實施,內政部決議今年補助名額從500棟擴大到2,000棟,並以南部六縣市優先,每棟全額補助8,000元。但我們認為老屋健檢只是第一步,政府應以更積極的態度,突破目前許多法令卡關的都市更新計畫,甚至應擬定政策,鼓勵及引導豐沛的民間資金參與都市及居住更新計畫。

此次震災,同時也讓我們理解台灣產業及能源分散風險的重要。地震導致的產業受損相對輕微,雖然讓台南科學園區首次全部停工,園區疏散7,455人,園區內晶圓代工、面板、太陽能三大產業,包含台積電、聯電、群創、茂迪與新日光都受到影響,原先市場粗估地震造成全球供應鏈產值損失達上百億元,但各家企業緊急搶修復工,使損失得以控制及產能恢復。

以台積電為例,沒有嚴重人員受傷,廠房與廠務系統未受到損害,機台也都無移位,但仍緊急從日本請來百名原廠設備工程師,負責檢修機台與自動化設備,雖然第1季受影響產能比地震當天評估的1%稍微多一點,但台積電對於今年首季的業績目標仍有信心達陣。另外,台灣自來水公司恢復供水施工進度也超前,台南災區已於12日起逐步恢復供水。由此可看出,雖然地震災害不像風災水災可以預測預警,但仍能以周全的應變能力,使損失降至最低,同時,也可以分散風險的預防措施因應可能的災害。

記得1999年921大地震,雖然重創中台灣,引起全球震撼,但在居民們樂觀進取的努力下,兩年後,許多建設與產業不僅完全復原,甚至更勝於災前,令許多參與過日本關西地震復原工作的日本人嘆為觀止。甚至到了今日,中部地區已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機械產業聚落之一,而在此之前的機械產業聚落並不在中部地區,而是在新竹地區。也許中部地區成為機械產業聚落,與地震災害沒有直接邏輯關係,但因為地震災害,使在地居民更珍惜生命、更努力、更認真,則是我們可以理解而認同的。

因此,我們也相信,歷經此次震災,台南必會更進化,總統當選人蔡英文主席說,這一刻我們都是台南人,而在其競選政見中,也特別規劃,台南將成為台灣下一世代產業之綠能產業的創新研發中心,規劃結合科技研發、技術應用及產業培育三種功能,建構台南沙崙成為台灣創新綠能科技園區,亦即透過整合及引進國內外再生能源研發及產業能量,配合台南「陽光電城計畫」,並鼓勵育成新創事業,以促成綠能產業發展。

綠能產業的發展對於台灣至為重要,不僅是為了產業及經濟,更重要在於綠能本就是分散式因應天災最好的能源安全政策,但綠能及產業的推動,除了應有上述的推動計畫外,更重要的還是在於去除阻礙綠能併網的規範,包括電業法及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的修正,我們盼望即將開議的立法院新會期全力促成通過,那麼台灣綠能產業的發展定能日進千里。

因此,今天地震雖重創台南,但也許十年後,台南憑藉著台南人更努力、更認真的精神,以及南科及創新綠能科技園區的支援,而成為台灣及世界重要的光電及綠能發展重鎮,請大家來共同成就這個大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