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名家觀點/粥少僧多 先下手為強
2015-04-27 04:34:05 經濟日報 丁予嘉
才不過十年光景,中國早將「和平崛起」一詞拋諸腦後!當然,這不是說中國沒能繼續「崛起」,而是「崛起」雖是現在進行式,但能不能和平、還有怎樣才算和平,有時非中國自個兒說了算,更遑論這類路線的變化,其實還和外部經濟大局有關。試想對中國來說,當韜光養晦的時間都沒了,人均GDP卻還離發達國家很遠,中國該擔心的應該是說話的份量不夠吧,所以中國向IMF(國際貨幣基金會)要求更多話語權,裡面還有些起身反抗的意味。

這點美國不會不知道,光從IMF在2010年11月5日組織份額和治理結構改革方案被拖了四年之久,就知道美國花了多大力氣圍堵了。而在這份方案中,IMF擬將總出資規模提升一倍,並調整成員國的份額比重,其中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建議份額將自38%上升至42%,發達國家則逆向自62%降至58%;此外,該案建議也確實符合時代趨勢,新興市場在2008年僅占全球經濟產值的31%,至今年估計將邁入40%大關,爾後若按此速度下去,IMF預期在2020年新興市場份額將達43%,總之趨勢成形,IMF沒辦法、也不應該再視而不見,美國亦然。

這下疑惑來了。如果全世界經濟一同成長,大夥聯手做大經濟大餅,一切爭奪或許不用那麼激烈,所以重點應該在於,到底這世界是不是因為粥少僧多,才會讓搶奪成為必然?容我再次借用IMF甫於月中公布的產出缺口數據(output gap,數值為負代表供過於求、正數則代表供不應求),當中顯示了先進大國自2008年後、至今持續七年處在產能過剩的狀態,且IMF估計就算到2020年產能也填不飽,對此略懂供需邏輯的人都知道,這代表往後幾年,大國GDP也沒啥可期待的。

不過就個別國家來看,美國的咋舌表現卻有些令人心寒。IMF估計美國產出過剩的狀況將在2017年翻轉為正,但比照同期間他國的進步龜速,那我們是不是可以大膽推論,美國的一支獨秀是對外吸金而來?且若事實如此,那美國之於全世界經濟就不是扮演著領頭羊角色,而是決意走向自我運轉良好、獨善其身為先的路線?由此觀之,如果說中國是亞投行的做手,那說美國是亞投行的推手應該也不為過?

另外,別忘了新興市場和先進市場彼此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著供應鏈上下游的關係。換句話說,沒了先進國高收入者花大錢,新興市場一樣運作不順,藍領工作者也難脫離低薪循環。影響所及,日後若先進國家砸錢搶進新興市場基建,與其視作那是個大國尋找出海口的契機,或許還不如將之視為一個全球財富再分配的過程,而且,此間新興市場的話語權一定得繼續爭取,畢竟打破平衡才有拉近差距的可能。

這樣基於自利動機的你爭我搶,最大壞處是金融市場容易失序混亂,然好處卻是雙方將不得不努力彰顯自己的價值,因此政策利多頻頻,貨幣也急著爭漲,漲多漲少則取決於規模、影響力、還有對投資者的友善程度。依此來看,強勢美元不正是美國戰略的最佳利器!

(作者是國票金控總經理丁予嘉博士)
imag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