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諾貝爾獎前哨站 翁啟惠獲沃爾夫獎

【聯合晚報╱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
2014.06.01 05:05 pm




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在醣分子研究領域表現傑出,國際科學界大獎「沃爾夫獎(Wolf Prize)」將頒發化學獎肯定。
報系資料照
擁有「諾貝爾獎前哨站」之稱的國際科學界大獎「沃爾夫獎(Wolf Prize)」,在以色列時間1日晚上,將把化學獎頒給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肯定他在醣分子研究領域的傑出表現;翁啟惠接到來自以色列沃爾夫基金會的獲獎通知電話後,隔了三天,才把喜訊告訴副院長王汎森。

沃爾夫化學獎從1978年設立以來,總共37位得主中,已有11位拿到諾貝爾獎,因此有 「諾貝爾獎前哨站」美名。出發前往以色列領取沃爾夫獎前,翁啟惠在接受《科學人》雜誌6月號專訪時表示,沃爾夫獎是世界級的獎項,得獎當然高興,就像他在37歲時拿到美國總統青年學者獎,確實帶給他很大的鼓舞和研究幫助。

翁啟惠坦承自己因為好奇,投入研究30多年;他說,從事學術研究主要有兩大動力,一是探究真理的好奇心,一是解決問題的熱情。1992年,翁啟惠開創世界先例,用生物酵素直接合成複雜的醣分子。

翁啟惠提到,科學家在發現所有現象和理論時,有太多的未知和不確定,得獎之外的許多時間,這幾十年來其實大部份是孤獨的、是每天要面對失敗的。因此他也希望,外界在關注得獎者的光環時,也能理解做研究工作,最常面對的其實不是成功而是失敗。

翁啟惠也表示,再怎麼頂尖的學術研究,也不可能脫離人類社會,科學家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主要是依據現有的數據來思考和辯證,常常今天新的理論和數據一出現,昨天的想法完全被丟掉了;在學術上,科學從來沒有標準答案,所以學術的態度應是客觀的、中立的、嚴謹的,根本不會有什麼既定立場。

他舉例,核能這個問題已經爭議10年多,但是不管是誰當政,政府可曾思考這10多年來再生能源產業進步了多少?舉例來說,日本、中國大陸及歐美再生能源比率都超過10%,且有訂下未來20年的大目標。台灣再生能源比率目前卻只有2%,所產生電力只佔4%。

翁啟惠進一步指出,放眼國際,全球再生能源技術已有大突破,在法律已規定將來是零核能及限時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雙重壓力下,只有發展再生能源、節能減碳及調整產業政策,才有辦法突破困境。

最新 | 發燒 | 哇新聞 | 字級:


自動化一鍋法新突破 人工合成多種醣類

【聯合晚報╱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
2014.06.01 02:46 pm

「醣」是生物體內三大重要分子之一,重要性不亞於DNA和蛋白質,但是醣分子構造複雜,是科學家了解最少也最不願意研究的領域,卻是治療許多疾病的契機。沃爾夫化學獎得主翁啟惠獨步全球,發展出「自動化一鍋法」,突破傳統困境,可以人工合成許多種醣類,在醫療上有多種應用,即將開啟生技製藥新時代。

翁啟惠在接受《科學人》雜誌專訪時謙虛表示,自動化一鍋法的發明並非他個人功勞,而是斯克里普斯研究院博士班學生歐曼(Ian Ollmann)帶來的助益。某天歐曼向翁啟惠報告,因為研究不順利,萌生離開之意;這時翁啟惠問他:「你的專長是什麼?」歐曼的父親是數學家,他自己則擅長撰寫電腦程式,因此翁啟惠建議他用電腦程式儲存各種醣類化合物的RRV,編排出自動化合成的過程。

歐曼一聽之下,便把實驗室所有同仁的筆記影印扛回家,一個星期後,歐曼就寫出能夠依照化合物RRV自動設計一鍋法實驗流程的程式「OptiMer」。歐曼因此取得了博士學位,也拿到OptiMer的專利,如今則在蘋果公司從事程式設計工作。

翁啟惠發明的另一種合成寡醣的方式,是借用「酵素合成法」配合輔?因子再生技術。他指出,酵素是專一性非常高的催化劑,不會產生副產物,參與反應的各種醣類,不必事先連接上保護基,最終產物也就不需去除保護基,使得整個反應的步驟大幅減少。

翁啟惠更進一步把研究成果應用到病毒、細菌和癌症的偵測與治療上。自從翁啟惠開始研究酵素與化學合成醣類的方法後,已有300多名來自歐洲、日、韓、美等國的學生和博士後研究員在他的門下學習,其中有許多人後來成立自己的實驗室,使得醣合成與相關研究在近20年來有大幅進步,讓翁啟惠得以榮獲沃爾夫獎肯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