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失智排尿不順 中醫降低導尿需要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8-03-19 23:47聯合報 記者鄧桂芬/台北報導
D80F7EB4-D839-4D3D-8CEF-EAB47D1DEE35
台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林舜穀利用健保資料庫大數據研究分析,證實中醫規律治療,可減少失智患者的排尿困難。 記者鄧桂芬/攝影
中度失智症患者容易出現排尿障礙,中醫研究證實,患者規律接受中醫介入治療,包括服用五苓散、知柏地黃丸、血府遂瘀湯等藥劑,可降低37%至56%不等的排尿障礙,泌尿道感染率也隨之降低,進一步減少急診及住院照護的風險。

研究主持人、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林舜穀表示,失智病人隨病情加重,身體功能也逐漸喪失,許多患者得靠導尿管、氣管或鼻胃管生活,但三管患者有感染風險。

為找出降低導尿管感染風險的可能,林舜穀利用健保資料庫,分析3982名失智患者,其中有2121人接受中西醫整合治療,另有1861人僅接受西醫治療,再勾稽泌尿科診斷資料。

林舜穀分析12年資料發現,接受中西醫合併治療者,只有589人因嚴重排尿困難,需要安裝導尿管,占27.7%。未接受中醫治療的患者,卻有1683人發生排尿困難,占86.4%。

進一步分析接受中西醫合併治療的失智患者用藥,包括使用濟生腎氣丸、五苓散、知柏地黃丸或血府遂瘀湯等,且使用至少3個月以上。

林舜穀表示,前述的中醫藥作用,可增加排尿順暢度、減少泌尿道感染及攝護腺肥大問題等,男女均可使用。以五苓散為例,他建議患者每天早晚服用一次,並長期使用,若偶爾吃一下,效果恐不大。

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教授施純全也發表研究,發現有使用針灸或中藥治療的失智患者,有助減少13%的急診風險、減少19%的住院風險、減少33%的加護病房照護風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